APP下载

早期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

2018-06-20张玉蛟张振刚张如意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472143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11期
关键词:康复训练神经功能神经

张玉蛟,张振刚,张如意(三门峡市第三人民医院,河南472143)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与进步,大大降低了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病死率,但其发病后可能存在运动和认知功能障碍,导致患者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抑郁状态,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1],为保证治疗效果和良好预后,本院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了早期心理干预治疗及康复训练,在改善患者神经缺失和认知功能的同时,能降低临床抑郁焦虑状态的发生率,有助于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恢复,现结合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98例,均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和征求家属意愿,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各49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3例,女26例;年龄 48~73岁,平均(60.5±5.3)岁;脑梗死 35例,脑出血14例;其中轻度抑郁42例,重度抑郁7例。治疗组患者中男 22例,女 27例;年龄45~74岁,平均(59.5±6.1)岁;脑梗死31例,脑出血18例;其中轻度抑郁39例,重度抑郁10例。纳入标准:患者知晓自身疾病,病情相对稳定;脑卒中前无神经系统疾病;理解、阅读、沟通能力正常;对本研究方案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2 抑郁程度分型 轻度抑郁:患者表现出悲伤、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兴趣下降、多虑、易怒等;重度抑郁:除轻度抑郁的所有表现外,还存在紧张、体重减轻、食欲下降、思维缓慢、幻觉、幻想、绝望和自杀行为等[2]。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治疗,主要为药物改善颅微循环、营养脑细胞、神经保护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对于患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的患者,进行早期针对性治疗并预防感染等规范治疗。治疗组患者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心理干预主要为:(1)药物治疗,应用舍曲林(山西仟源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61102),规格:每片 50 mg。用法:每次 50 mg口服,每天1次,连续服用6周。(2)早期支持性心理治疗,主治医生针对患者病情进行仔细、详细讲解,告知患者治疗方案、预期效果及预后等,以建立患者自信心,及时纠正错误信念和错误认识;打消患者疑虑,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同时降低抑郁焦虑状态的发生率。(3)肢体康复训练[3],主要包括躯体障碍康复和识知功能训练。躯体障碍康复根据患者语言和肢体功能障碍,做临床评估,“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为患者制订康复方案,床上训练以“大关节⁃小关节”原则进行训练;坐位训练从小角度开始;站立及平衡训练以床边站立训练、坐椅训练和双杠辅助站立训练为主,以恢复患者肌肉和关节功能。识知功能训练,定时与患者进行交流,加强患者思维与语言能力,播放患者喜欢的音乐、定时帮助患者阅读,以刺激、改善患者的躯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疗程为4周。

1.2.2 观察指标 (1)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DS)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2)应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评价认知功能[4];(3)应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评价患者抑郁、焦虑状态改善情况。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明显好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认知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且治疗组明显好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ND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NDS评分)比较(±s,分)

注:与观察组治疗后比较,t=3.372,aP<0.05;与观察组变化值比较,t=3.627,bP<0.05

n组别观察组治疗组49 49治疗前28.5±7.1 28.6±6.3治疗后11.2±7.4 18.6±6.5a变化值17.1±5.3 9.6±4.5b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改善情况(MMSE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改善情况(MMSE评分)比较(±s,分)

注:与观察组治疗后比较,t=3.425,aP<0.05;与观察组变化值比较,t=3.546,b P<0.05

n组别观察组治疗组49 49治疗前14.3±5.1 14.9±5.5治疗后19.2±5.3 23.8±4.6a变化值5.1±2.8 9.3±3.1b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焦虑状态改善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焦虑状态改善情况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焦虑状态改善情况比较(±s,分)

注:与观察组治疗后比较,t=3.752、3.387,aP<0.05

n组别 时间 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观察组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49 49 49 49 28.27±5.29 24.23±4.62 28.12±6.01 18.56±4.29a 68.35±18.21 61.24±15.05 67.95±17.35 52.62±12.26a

3 讨 论

我国现有数据表明,脑卒中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患者发病后神经缺失和认知功能的减退会直接导致其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发生,不但严重影响治疗效果及预后,还增加了患者的生活负担。由于脑卒中后患者或多或少均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从而使其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状态;同时神经功能缺失程度严重者,更易使其对生活失去信心,提高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发生率[5],反之,重症的抑郁状态还可能导致神经功能恢复的延缓,对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均不利[6];脑卒中后抑郁焦虑的临床治疗目的在于预防或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常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有助于恢复患者脑部病灶周边的神经细胞、控制脑细胞进一步坏死,从而起到了对脑神经和脑细胞的保护作用,保障了脑部非损伤区域内脑组织功能的稳定性,促进病灶边缘血管重建,改善脑循环,保障了脑组织功能的重新建立,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系统的功能损伤[7]。同时,在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能有效加强患者的思维能力,促进脑功能恢复,改善认知功能[8],借助认知功能重建的方法构建完善的思维模式[9]。患者入院后即可给予早期常规治疗,包括营养脑神经、基础疾病控制等治疗。依据神经系统的功能重组和可塑性原理,通过药物改善及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建立脑侧支循环,充分发挥脑组织可塑性,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NDS评分)、认知功能改善情况(MMSE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早期心理干预和康复训练能有效预防或减轻脑卒中患者的神经缺失和认知功能障碍,从而改善其抑郁焦虑状态,对患者治疗及预后均有积极作用[11]。

本研究中针对患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有利于病灶边缘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同时还能减轻病灶处脑细胞发生坏死,从而起到了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并有利于病灶组织周边的血管扩张,从而尽早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恢复及稳定神经细胞的代谢功能,使脑部血液循环得到明显改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治疗,主要是肢体功能恢复及认知功能训练,能够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且患者神经、运动及日常生活功能也得到显著改善[12]。通过训练能够使患者脑部组织功能得到改善或重组,促进非损伤区域脑部组织功能的重新建立,改善损伤脑组织的代谢和营养;同时有利于激活神经细胞兴奋度,改善患者记忆力,重建思维能力,使其神经和认知功能得到良好改善和提高。

综上所述,在常规后抑郁症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干预及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神经缺失、运动功能、认知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可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率,保障临床疗效和预后,故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方案。

[1]安中平,王艳,王景华,等.脑卒中后焦虑和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0,36(9):562-564.

[2]谢晓艳.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90-91.

[3]张微.综合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的影响[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37(1):96-97.

[4]范雪梅,杜巨豹.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痛的作用[J].山东医药,2010,50(4):80-81.

[5]吴进纯,杨波,罗成凤,等.疏肝解郁胶囊配合综合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的 30 例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4):419-420.

[6]查德喜.脑卒中后抑郁症临床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21):35-37.

[7]徐宏骏.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疗效评价[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6):272-273.

[8]徐辉,曹楠,徐丹.认知行为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后抑郁康复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20):13-14.

[9]刘淑阁.认知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2):270.

[10]李晓艳.认知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损伤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12):137-138.

[11]孙萍琴,周玲儿,杨永秀.认知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和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7):129-131.

[12]吴晓莉.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神经与运动功能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2013,11(7):62-63.

猜你喜欢

康复训练神经功能神经
神经松动术在周围神经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桡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神经”病友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