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汪植:京剧追梦人

2018-06-20吴环宇

金秋 2018年6期
关键词:京剧团票友戏迷

◎文/吴环宇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江苏如皋市如城街道花园社区,60多岁的汪植正一板一眼地唱着京剧《月下独酌》的选段。他嗓音圆润洪亮,声调抑扬顿挫,手势表情与身段台步配合到位,将戏曲表演手法——“手眼身法步”展示得淋漓尽致。

“在我小时候,我的父亲就十分热爱京剧,有事没事都会唱上几段。”汪植说,正是在父辈们的耳濡目染下,他深深地喜欢上了京剧。从那时起,汪植也开始了他追求京剧之梦的漫漫征途。

“当时只是跟在大人们身后学上一两句,慢慢的,开始整段、整折地唱了。”汪植说。那些在屋后小河边练声的无数个清晨,那些激荡在旷野上空的婉转回音,都成了他难以忘怀的记忆。即使在下乡插队的时候,他也从没有放弃过京剧梦想。

那个年代,随着样板戏的普及,《沙家浜》《红灯记》《林海雪原》等剧目深入人心。汪植作为知青代表也被推上舞台,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这更燃起了他追求京剧之梦的熊熊烈火。

凭着年轻人的满腔热情和与生俱来的好嗓音,汪植被如皋京剧团录取了,正当他准备好进入京剧团接受正规训练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似一盆冷水泼到了他的身上。汪植说:“因为家庭出身的原因,我没有通过政审,被京剧团刷了下来。”虽然这成了汪植一生最大的遗憾,但是他的弟弟汪榆后来替他圆了这个梦。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后,很多人都怀揣着大学梦重新拿起了书本,这时汪植给弟弟出主意,既然弟弟和自己一样钟情于京剧,不如考一所戏曲学校,将来可以专业从事戏曲表演。一语惊醒梦中人,在哥哥的鼓励与指导下,汪榆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江苏戏剧学校京剧专业。回忆起当年的点点滴滴,汪榆说:“我还记得我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哥哥开心得不得了,眼泪都落了下来。”

“文革”后,那个会唱京剧的知青汪植回城成了一名普通的工人,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京剧的执着追求。1982年,如皋市成立了业余京剧团,汪植赶紧报名参加,在这里他认识了一群热爱京剧的票友,在相互切磋学习中提高了自己的京剧演唱水平。

从一个“门外汉”到走上京剧讲台进行京剧专业讲学,汪植每次与京剧打交道都尽心尽力,力求尽善尽美。后来,汪植不仅是如皋市京剧联谊会的会长,更是市老年大学京剧学科顾问。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自己,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京剧,并获得中央电视台第三届全国戏迷票友大奖赛铜奖、南通市中老年人戏曲才艺大赛十佳戏曲好声音等奖项。谈到京剧对于他的意义,汪植用“宠辱皆忘”四个字来形容。汪植说:“对于喜爱京剧的人来说都会有共同体会,一旦投入就会集中精力,忘掉一切不愉快的事情。”

退休后,汪植生活依旧忙碌而有节奏,京剧依然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说:“我们几个老戏迷常常聚在一起,切磋演唱技艺,有空的时候我还会去老年大学教老年朋友唱京剧,将我们的国粹传授给更多的人。”

猜你喜欢

京剧团票友戏迷
梨园蓓蕾初绽放,百年灯小薪火传
铭记来时路 赓续永向前
“票友”这一称呼是怎么来的
“票友”这一称呼是怎么来的
张春华:为票友组建民间“戏迷之家”
小戏迷登台
清末民国戏曲票友舞台艺术摭论
遵义的京剧传播者
丁洋澜??《小戏迷》
越剧戏迷角,几代人的爱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