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包拯:开封的名人名片

2018-06-19赵红继编辑田宗伟孙钰芳

中国三峡 2018年5期
关键词:包青天包公包拯

◎ 文 | 赵红继 编辑 | 田宗伟 孙钰芳

包拯画像,北宋著名清官。 摄影/杜雪琼/FOTOE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开封,开封府,包青天。

包青天,开封府,开封。

一来二去,包拯、包公、包大人、包青天就成了开封的名人名片。

包拯在开封做官的时代已经很久远了,但今天的开封,到处都是包青天的影子,包拯就好像开封人群里的一位,还活在开封人生活里。这是一个奇迹,绝对是一个奇迹,历史上有多少重要人物,随着岁月尘埃的覆盖而黯淡无光,甚至慢慢被人遗忘,包拯却没有,包拯永远那么鲜活。开封人对包公的热爱是渗透到骨子里的,很多游客到开封旅游也都是冲着包老爷子来的。在开封,不少机关、商店、餐馆,都挂有黑脸包公的肖像。机关挂,那是崇尚他的清廉,匡扶正义;商铺餐馆挂,那是用他的形象扶正祛邪,敛聚人气。开封城有开封府,有包公祠,还有很多以包公名义命名的湖泊、地方、街巷、建筑、学校、商店等等,总之,无处不在的包青天就活在开封人的心中。

包大人其实不是开封人,用现在的话说,这叫异地做官。

包大人,名包拯,字希仁,生于公元999年,逝于公元1062年,终年64岁。今安徽合肥庐阳人,汉族,北宋名臣。包拯出身于一个官宦家庭。28岁考上进士。按照宋朝的制度,考中进士就可以当官,但包拯是个孝子,望着年迈多病的父母,包拯无法舍弃,他信奉圣人“父母在,不远游”的教诲,并未走马上任。好在那时候就业政策比较宽松,官场也还比较开明,包拯在家一守就是八年,直到36岁,他的父母相继逝世后,才正式出任天长县(今安徽天长)知县。在知县位置上,他勤勉敬业,因善断疑难杂案而崭露头角,深受上司重视。38岁升任知州,是非分明,廉洁公正,继续受上司器重,百姓也极其拥戴。之后,便开始步入朝廷重臣的为官生涯。包拯熟读刑律,疾恶如仇,英明善断。在任庐州知府时,执法不避亲党,不唯书唯上,不蝇营狗苟。在开封府时,大开官府正门,使诉讼百姓得以直至堂前自诉冤屈。包拯立朝正直刚毅,阳光下办案,宦官大为收敛。包拯所到之处,官场就清明一方,京师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赞语。

包拯是中国老百姓心中的神,不仅仅在开封,也不仅仅在他的故乡合肥,神州大地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许许多多地方都设有纪念包公的祠庙,到处都有人在拜祭他。历代文人墨客写下颂扬包拯的戏曲、小说、诗词不计其数,不少还搬上银幕。人们用文艺作品来歌颂他的刚正不阿和清政廉明,表达对他的景仰之情。包拯是一千多年来老百姓心目中崇高的清官形象。政治清明时,人们固然怀念他;世道衰败时,老百姓更加怀念他。自宋朝到今天,虽然世事变幻不定,然而,人们对包公的怀念却是永恒的。

包拯打坐的开封府,案前一字排列三口闪着寒光的铡刀。 摄影/赵红继

开封府,开封人亦称“包府”,开封人心目中的圣地。开封府曾是北宋时期的首府,是包公坐镇主持公道之地。历史上屡毁屡建,我们现在看到的开封府,位于开封市包公湖北岸,是以宋代开封府为原形重新修建的,气势恢弘,巍峨壮观,与位于包公湖西岸的包公祠相呼应,同碧波荡漾的包公湖相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美妙的对称格局。开封府以正厅、议事厅、梅花堂为中轴线,辅以天庆观、明礼院、潜龙宫、清心楼、牢狱、英武楼、寅宝馆等50余座大小店堂。开封府作为位居首都的“天下首府”,曾经有三位皇帝和一大批杰出人物在此担任过要职,这让开封府就非同一般了。历史上,开封府不仅树立了“公生明,廉生威”的道德正气,也形成了以“廉政刚毅”为鲜明特色的开封府官衙文化,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古代官衙。

那天,我进入府内大殿拜谒包大人,刚迈入门槛就感觉有一种凛然正气弥漫在大堂内。应该说,笔者也去过一些旅游景点,进过的庙宇殿堂也不少,但给人的感觉都没有开封府大殿这般立马让人肃然起敬的气场。包大人断案的座椅背后是一幅金碧辉煌的海啸图,有气吞山河的气势;头顶高悬一幅横匾,上书“光明正大”四个黑底烫金大字,格外醒目。开封府内最令人注目的自然是那三口闻名于世的铡刀: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三铡在案前并排而立,铮光闪亮,寒气逼人。虽说大殿内的铡刀是复制品,人物是蜡像,然而身在其中,仍会感到神圣而威严,甚至会感到非常真实,那种伸张正义威风凛凛的真实,铡刀下铲除罪恶酣畅淋漓的真实,公堂上冤情得伸扬眉吐气的真实。有关包公的戏曲、诗歌、故事大部分都与这三口铡刀有关,它们见证了正义与邪恶的较量,也见证了百姓对包公的敬仰。

为纪念包拯公而修建的包公祠 摄影/赵红继

现在,每天上午九时,在开封府门前广场都会上演 “包拯怒铡陈世美” 那出脍炙人口的经典戏剧片段。为了目睹这一剧情,一天上午,我早早来到开封府广场等候,观众之多如同热闹的庙会。九时整,一声“上朝——”呐喊之后,见“秦香莲”拖一双儿女来到开封府门前,击鼓喊冤,包拯着黑袍岀场,接状,问案,直到最后用虎头铡铡了陈世美,整个演出一气呵成,具有很强的现场感和真实感,观众叫好声不断,我也很受感动。散场后,我在开封府门前徘徊许久,望着这开封府门前大鼓,鼓锤就挂在鼓架上,只要百姓有了冤情,便抡起鼓锤击鼓喊冤,这位百姓信赖的青天大老爷便会升堂断案,与今日从严惩治贪官污吏意味极其吻合。

开封另一个有关包拯的历史建筑遗迹是包公祠,是专为纪念包拯而恢复重建的,是目前国内外规模最大、资料最全、影响最广的专业纪念包公的场所。自金元以来,开封就建有包公祠,以纪念这位历史先贤。包公祠是仿宋风格的古建筑群,凝重典雅,端庄大气,既有北方建筑风格的宏伟壮观,又有江南园林的清新雅致。

我来到包公祠是在一个下午,观瞻了许久都不忍离去,心中对这位先贤充满了无限的敬意,心想,做官能做到包公这般实属不易。元代时,政治黑暗,百姓期待清官,正如元杂剧里有大量包公戏流传,在历史上形成了一个怀念、歌颂包公的小高潮一样。党的十八大前,老百姓同样以各种形式歌颂纪念包大人,也出现了一个小高潮,可见民心所向。现在包公祠里保存下来的有完整剧本的清官断案戏有17种,其中包拯断案的就有11种之多。历史上,包拯甚至被塑造成半人半神、可以上天入地的判官形象。主持正义又无所不能的包拯,体现了人们对清明政治的渴望和期待,同时也是百姓对黑暗现实不满的一种心理幻想。

我站在包公湖边,已是夕阳西下,见静静的湖水对面就是金碧辉煌且威风凛凛的开封府,我就想,千余年时光不算短呀,人们还能这么怀念他,这应该叫千古留名万古流芳了吧!环顾周围,开封府,包公祠,包公湖,方圆几平方公里,曾经是包拯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都被开封人很好地保护下来了,由此可见开封人对包拯的感情有多么深厚。包拯,包公,包青天,包大人,就是一个不畏权贵、正大光明、正义清廉的化身。

清代,京剧人物:《三侠五义》——包文正。摄影/宝盖头提供/FOTOE

猜你喜欢

包青天包公包拯
送《包公家宴》,享德育大餐
包公吃鱼
“女包公”
铁面无私包青天
包拯智擒偷锅贼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
包拯:我的好名声多亏了欧阳修
QQ包青天
包公与魔镜
QQ包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