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伴明显高血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治疗效果

2018-06-19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15期
关键词:高血糖胰岛抵抗

周 健

(北京市监狱管理局中心医院,北京 100054)

2型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疾病,发病机制是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缺失,其中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胰岛β细胞功能缺失是造成其发病的主要条件,同时也是推动病情进展的驱动力量[1]。2型糖尿病患者的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糖状态下,胰岛β细胞功能会不断衰竭,进一步加重胰岛素抵抗,如此恶性循环,加重了患者的病情程度。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CSⅡ)通过模拟人体正常的胰岛素分泌模式,为患者提供24 h的胰岛素基础量输注,在餐前追加释放量,能够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水平,逆转高血糖状态下的毒性作用[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初次就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58.6±6.9)岁。所有患者检查空腹血糖均高于11.1 mmol/L,无严重并发症,未接受过降糖、降脂、胰岛素等治疗。

1.2 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控制饮食1~3 d后,次日晨起抽取空腹外周静脉血,检测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INS)和C肽(C-P),同时检测肝功能和肾功能。使用50%的葡萄糖水50 mL进行糖耐量试验,检测0、1、2、4、6、10 min的INS和C-P水平。然后开始CSⅡ治疗,起始全天胰岛素总量=体质量(kg)×0.5,基础量及餐前追加量各占1/2,餐前追加量以1∶1∶1分布于三餐前。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的基础量和追加释放量,血糖控制目标为FPG<6.1 mmol/L、PPG<8.0 mmol/L。CSⅡ治疗2周后停止,患者仅进行饮食和运动治疗,次晨空腹重复上述检查,停止治疗后的2、4、8周分别检测相关指标。使用稳态模型评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

1.3 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中涉及的所有数据均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使用均数±平均数(±s)表示,应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使用(n,%)检验,应用χ2检验,当对比结果P<0.05时,说明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CSⅡ治疗后血糖改善情况: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停药后4周、8周的血糖水平也均低于治疗前,治疗期间未有患者出现低血糖,血糖水平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水平对比情况(±s)

表1 治疗前后患者的血糖水平对比情况(±s)

注:*表示与治疗前对比,P<0.05

时间 例数 FPG(mmol/L) PPG(mmol/L) HbA1c(%)治疗前 100 15.31±5.22 22.21±3.58 14.78±2.54治疗2周 100 5.51±1.27* 7.21±1.21* 10.47±1.32*治疗4周 100 5.74±1.41* 7.31±1.31* 8.70±1.44*治疗8周 100 5.32±1.40* 7.30±1.41* 6.44±1.36*

2.2 CSⅡ治疗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治疗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程度明显下降,胰岛β细胞功能明显提升,P<0.05,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s)

表2 治疗前后患者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s)

注:注:*表示与治疗前对比,P<0.05

时间 例数 胰岛素抵抗指数 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治疗前 100 4.71±1.42 15.31±4.54治疗2周 100 2.26±0.93* 91.71±25.42*治疗4周 100 1.81±0.84* 107.41±17.21*治疗8周 100 1.76±0.64* 108.21±15.32*

2.3 CSⅡ治疗后INS和C-P水平变化: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未有INS分泌第一时相,见图1;治疗后,INS和C-P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第一时相分泌,见图2。

图1 CSⅡ治疗前后的INS水平变化情况

图2 CSⅡ治疗前后的C-P水平变化情况

3 讨 论

2型糖尿病的发病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有密切相关。国外一项前瞻性研究表明[3],通过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能够降低患者发生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这对于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已有的动物实验已经证实[3],胰岛β细胞长期暴露在高糖环境下,基因会发生变化。胰岛β细胞是维持正常血糖水平的关键细胞,而对葡萄糖的反应敏感性是实现β细胞功能的基础,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会损伤β细胞,加重胰岛素抵抗,也就是常说的“葡萄糖毒性作用”[4]。机体在发生糖代谢失调后,会进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脂代谢紊乱,也就是脂毒性。这些毒性作用都会降低INS基因的正常表达,影响葡萄糖氧化、信号传导和胰岛素原合成的过程,造成INS颗粒分泌大量减少,甚至让β-细胞提前死亡。根据相关文献显示[5],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会至少下降50%。如果能够尽早发现此类患者,给予及时治疗,严格控制血糖水平,消除糖毒性和脂毒性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恢复INS第一时相分泌,就能够充分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稳定血糖水平。

CSⅡ治疗能够模拟健康人体胰腺的分泌模式,日常释放机体需求的基础量,餐前追加释放量,这样能够让全天的血糖水平得到稳定的控制[6-7]。本次研究中使用CSⅡ治疗,通过可控制餐后血糖和高INS血症,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具有起效快、达到峰值时间短、半衰期短的优点。通过短期强化治疗不仅能够帮助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恢复正常水平,还能够重建机体对饮食治疗的反应性,使其能够在停止治疗后的数年中,不通过药物治疗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血糖水平。结合本次研究结果,100例患者在停止治疗的4周、8周内,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程度也均优于治疗前,P<0.05;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的早期阶段主要表现为INS分泌第一时相消失,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INS分泌第二时相会越来越低,最终发生β细胞功能衰竭。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患者在接受CSⅡ治疗后INS和C-P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第一时相分泌[8]。

综上所述,短期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伴明显高血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迅速显著,能够有效的控制血糖,并能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1] 王雪妍.短期皮下持续性输注胰岛素在Ⅱ型糖尿病治疗中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0):4097-4098.

[2] 李少玉,陈根本,郭链钿,等.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围手术期高血糖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5,15(3):283-285.

[3] 胡郁刚,陈根本.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脂联素、内脂素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3):458-460.

[4] 方丽萍.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2):48-50.

[5] 高艳超,王岩.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不同病程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8(15):7193-7196.

[6] 付翠萍.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36):52-53.

[7] 胡郁刚,陈根本.持续性皮下胰岛素输注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脂联素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6):47-48.

[8] 李少玉,陈根本.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22):64-65.

猜你喜欢

高血糖胰岛抵抗
临床胰岛制备研究进展
应激性高血糖与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应激性高血糖及急慢性血糖比值对老年STEMI患者PCI术后短期预后质量的影响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血糖超标这些都不能吃了吗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人工胰岛成功用于小鼠
如何治疗ICU患者应激性高血糖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