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现状与对策探讨

2018-06-18罗传利

好日子(下旬) 2018年4期
关键词:对策探讨心理素质创新创业

罗传利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即大学生自谋职业,就是通过大学生个人及组织上的努力,利用所学到的知识、才能、技术和所形成的各种能力,以自筹资金、技术入股、寻求合作等方式,在有限的环境中,努力创新、寻求机会、不断成长、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的塑造符合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发展的特点,有利于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和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本文就心理素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意义、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提升对策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对策探讨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心理素质和创业精神在创新创业中的意义

1、促进创业观念的产生。创业心理和创新业精神可以塑造学生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人生观,良好的创新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可以直接转化为科学的创业思维操作能力,而思维形式和思维实际操作能力又推动了创业精神与创业心理进一步提升。

2、创业行为的创新。创业行为的创新是学生创新心理与创新精神结合的产物,作为行为意识指导创新行为,尽快汲取创业新信息,积累创业、创新型信息进行现实创业,周而复始,形成推动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契机。

3、创业实践的实施。创业心理与创业精神可 以指导学生科学合理地制定创业规划,通过创业规划及创业战略的制定,形成具有指导力的创业实践观念并实施创业行为。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影响着自主创业创新和自主创业规划的制定。

综上所述,创业心理和创业精神的塑造符合高校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发展的特点,有利于推动大学生自主创业和自主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心理素质存在的问题

1、创业意识强,积极性高,但动力不足。调研显示,90.2%的大学生表示想过毕业后自主创业,仅有7.4%的学生表示毕业后即创业,而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积累经验再创业.同时,家长反对创业,担心创业的风险也倾向平稳就业。

2、对政府政策把握能力不足。调研发现,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相关政策不太了解,24.3%的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只有 2.2%的学生表示比较了解,0.41%的学生表示很了解。他们仅在创业需要时查阅政府针对创业的优会政策。

3、创业资金筹集困难。在常规的融资手段中,对大学生的信用等级难以评定,并受到大学生阅历和市场洞察力的限制,所选的项目往往得不到投资者的青睐。这样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大部分是向家人、亲戚、朋友借,加之风险承担能力较弱,使得其在创业投资过程中,放不开手脚,很难制定长远的发展计划。

4、大学生企业市场经验不足。首先市场需求把握不足。他们或者主观臆断市场需求,或者闷起头来一味地搞技术。通常难以得到第一手的市场信息,也就无从分析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这使得很多下大力气研制的产品找不到买家,错过了商业机会,甚至导致失败。其次,社会经验不足。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常常使大学生在刚开始创业时盲目乐观,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而对于创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失败却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一旦在创业中遇到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2014年,有2名大学生,合资创办了一家软件公司,主要从事应用软件的研发与销售,但由于市场经验不足,产品市场前景不佳,最终退出创业园。

5、大学生创业综合素质不足。①创业心理准备不足。大学生基本上是从幼儿园到大学的模式走过来的,且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意志品质方面如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等不够彻底。同时,实践、开拓、组织、协调、协作、沟通、等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独立妥善处理社会关系的能力不足。②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虽然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学到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但对于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税务、知识产权法等知识相对较为缺乏。2015年,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园林系毕业的大学生王娇,在农村创办了园景花木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花木种植营销,种植面积达8亩,固定资产达80万元,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她的最大困难是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导致创业发展缓慢。

三、大学生创新创业综合心理素质对策探讨

大学生创业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政府的帮扶作用,但不管国家政策、高校、社会环境如何,笔者认为最重要的还在于大学生自己,因此大学生主体不容忽視。下面给大学生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创业意识包含改革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团队意识等。正确的创业意识是创业成功的动力。大学生要实现成功创业就要在大学阶段树立正确的创业意识,坚信创业信念。

2.培养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创业心理素质主要包括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克制性、适应性、合作性、缜密性、外向性等心理品质。良好的心理素质反映了创业者的意志和情感,是创业成功的前提。创业者必须以极强的信息意识和对市场走向的敏锐洞察力,在外部环境和创业条件变化时,才能以变应变以积极态度缓解创业的压力。

3.储备全面的创业知识技术。创业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完善的知识结构作 支撑。创业知识主要包括专业职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和综合性知识。全面的知识技能储备是创业成功的基础。完善的知识结构可以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校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高校的资源优势,如利用图书馆资源、网络媒体资源和参加商业类的讲座等,逐步储备创业所需的知识技术。

4.提升自身的创业综合能力。创业综合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术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是一种以智力为核心的综合实践能力,丰富的创业经验和能力是创业成功的有力保障。大学生既然确定了创业的目标,就要有针对性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业竞赛,积极参加各种商业性讲座,多参加各类市场调查,培养积极而稳定的心态和塑造健全的人格,锻炼各种沟通交流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身扎实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5.积极参加创业实践活动,积累创业经验。创业实践是培养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①大学生在校期间要积极参与创业实践活动,如大学生创业大赛、创业计划书大赛等。②大学生还可通过参与社团组织活动、创业见习、职业见习、兼职打工、求职体验、市场和社会调查等活动来接触社会,了解市场。③投身于真正的创业实践。在毕业前后进入创业启动阶段,可以单独或与同学轮流租赁或承包一个小店铺,或加工、修理、或销售、服务等,在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中积累创业经验,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也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为大学生提供应对挫折,面对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促进大学创业成功。

四、结束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是建立在创业心理基础上的。只有形成良好的创新创业心理,学生才能科学的形成自主创业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业能力。作为高校及政府相关部门,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特点及创业工作实际,在学校教育引导,政府政策扶持、优质服务、切实帮扶等方面,为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助上一臂之力。

参考文献

[1]陶亚楠.心理素质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影响研究.《考试周刊》,2017年A4期。

[2]刘青华.大学生创新创业心理素质初探.《文存周刊》,2017年20期。

[3]荀洪梅.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分析.《人文之友》,2018年13期。

[4]候长来.大学生创业素质与能力培养路径探究.《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8年1期。

猜你喜欢

对策探讨心理素质创新创业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共同物流视角下提高生鲜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对策探讨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其对策探讨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