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种教学方法探究

2018-06-18任纪虎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效性方法

任纪虎

【摘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是从历史角度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功能,提升这门课的教学实效性,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即“重点问题解析”;“事件和人物点评”;“情境再现”;“ 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提供文献资料”等多样化结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实效性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00-01

一、重点问题解析——着眼于大学生“学史鉴今”的现实思考

重点问题解析,主要是针对大学生关心、关注的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若干重大理论问题进行重点解读和分析。为了更好地贴近时代、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增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眼于马克思主义教学内容在当代的现实思考。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家统编教材《纲要》(2015版)为基本根据、以本教材的学时和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在讲授《纲要》的重点问题时,注意联系当前的国家形势与本课程相关的思想认识问题,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阐释相关重大历史问题的缘由、发展、结果,引领学生客观地看待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事件和人物点评——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历史观

众所周知,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历史观,即使是相同的阶级,人们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的历史人物评价也不尽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趋势,和目前相关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着力阐明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因此,授课中以教材提供的历史人物活动为主要根据,对历史人物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同时,应对学生提出评价历史人物的具体要求:一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原则”;二是评价历史人物的“阶级分析法”;三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大节原则”;四是评价历史人物与总结经验教训的区别[1]。中国近现代历史重大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的点评,是《纲要》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内容。应注重学生理论思维的训练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克服应试教育带来的不良后果。通过对杰出历史人物的分析和研究,对大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做学问等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启迪,其善可示后,其恶可之戒。

三、情境再现——发挥影视资料感性教育的辅助作用

情境再现教学法,是指在通过观看与《纲要》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记录片,诸如《圆明园》、《大国崛起》、《复兴之路》等影视纪录片,大多数同学认为,那些令人难忘的珍贵历史镜头所呈现出的鲜活的历史事实,使他们对历史有了感性认识,一方面,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国情的认识,另一方面,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趋势,阐明了近现代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对中国为何选择马克思主义作指导、为何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为何走社会主义道路、为何要改革开放有了深刻的认识[2]。 但要注意,运用此法时,多媒体课件对学生一定要具有启发性功能,要重在重现历史情境,切忌赤裸裸地给出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思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要少一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 ;少一些空谈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 ;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3]此外,教師还可通过互联网,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红色经典书籍、观赏红色经典影视剧、学唱“红歌”等形式,再现历史情境,巩固课堂教学。

四、注重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正确使用

1.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虚拟技术、智能技术、数字广播电视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并广泛地应用到教育和教学领域。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刺激学生感官系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拓展教学内容,增加教学信息量,及时补充更新本学科相关信息,并能加快教学进度。因此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精心制作本门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实现在多媒体教室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然而实践表明,仅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由于教学内容多,速度快,板书少,部分学生的思维速度跟不上教学进度,从而影响教学效果。鉴于此,宜采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对一些重难点内容以及抽象的内容和应用举例等采用边多媒体演示,边粉笔板书的方式,学生容易接受,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提高。

2.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我们的传统课堂教学。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网络巨大的承载力,建立网络化的教学平台,制作丰富的教学课件以及与教学有关的影视资料挂在网上,便于学生预习、自学和复习,弥补了课堂教学时数的不足。同时,还可以通过微信、QQ、E-mail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学生普遍反应学习质量有很大提高。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推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了教学效果。但是,要注意几个使用原则,一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要服从教学目标需要,要适于表现教学内容,充分发挥技术特色,优化组合媒体辅助教学,适合学生需要,符合认知心理规律,适应现有教学条件,方便师生操作演示等。二是完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设计的整个流程,如创设情景,激发动机,讲授内容,演示相关辅助资料等。三是在教学时应注意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方式必须与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有机的结合,取长补短,发挥优势。

五、提供文献资料——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并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提供文献资料,根据课程内容经过精心筛选,分章列出共30多部参考书目供学生查阅。学校图书馆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资料室也应教学的要求,购进了大量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相关的学习书籍,满足了学生的求知需求。

2.为学生列出了必读文献和部分拓展性文献,这些文献资料包括领袖文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列宁选集》、《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等;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理论热点面对面》等;学习出版社出版的《六个“为什么”——对几个重大问题的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25个理论问题》等;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江泽民论“三个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发展观12讲》、《高校“两课”教育教学热点难点问题解析——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专辑》等;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的《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等。音像资料包括《新时期的旗帜》、《光辉的历程——从一大到十五大》、《邓小平》、《邓小平南巡讲话》、《市场经济纵横谈》、《中国之路》、《复兴之路》等。同时教研室自编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思考题及练习题、模拟试题等。这样便能满足学生巩固和深化知识的要求,为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3.为学生提供了十多个参考网站的链接,分为纪念性网站和学习研究性网站两类,学生可通过链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近现代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或进行理论学习和学术研究。

4.收集积累了200多个中国近现代史相关视频资料,基本能满足教学所需。

参考文献:

[1]石仲泉.与时俱进:胡绳学术晚年的新辉煌[J].襄樊学院学报,2002,第一期:第6页.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七个怎么看[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0.

[3]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第438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猜你喜欢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效性方法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基础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三位一体式教学研究初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
新形势下中国梦教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融合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