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教学视域下教育实习关键事件的反思
2018-06-18韩青豆佳媛刘存芳
韩青 豆佳媛 刘存芳
【摘要】教育实习是教育硕士学习生涯中重要的经历。教育实习的“关键事件”是在实习期间发生的一些对实习教师影响深刻的教育事件,本研究中的关键事件主要是能引起实习教师的认知冲突,引发教师的专业决策,通过实习教师的深刻反思而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一些事件。结合自身教育实习中的一起“关键事件”,经过反思,认为在教育实习期间实习教师教学角色要及时转换建构,课堂组织与管理技能、处理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处理师生关系的理念与思想等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育实习 关键事件 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085-02
一、“关键事件”的认识
“关键”一词在百度百科中的意思是对事物最紧要的部分,在一段时间内,对事物起决定性作用。“事件”在百度中的定义为:发生过的历史和现代事件。在物理学中,事件是由它的时间和空间所指定的时空中的一点。事件(corritor)是由信息子排布引发的。关键事件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对人留下深刻印象并且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的事件,能够引起人对该事件的深刻反思,进而影响个体外部的行为方式的事件。美国学者沃克(Walker, R.)在教师职业领域研究中最先提出教育实践中的“关键事件”,指的是在教师个人生活中发生的,对教师的职业思考和专业发展取向产生重要作用的事件[1]。相应地认为:教育实习“关键事件”指的就是实习教师在教育实習期间经历的一些对自身专业认知水平或教育理念产生较大影响的重要事件[2]。就是日常教育实习中发生的一些典型的、深刻的教育事件,比如,一节课,一次班会,……等;有可能是成功型的事件,或者挫折型的,又或者是启发型的。文中的“关键事件”是能够引起实习教师的认知冲突,引发教师的专业决策,通过实习教师的深刻反思而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产生的一些积极影响的事件。
二、“关键事件”与自我认知
1.教育实习的“关键事件”
笔者曾经以硕士生实习教师角色自信地踏入实习学校,教育教学实习内容是高一化学地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与教育科学初步研究。偶尔一次老师让利用中午午自习(40 min)的时间给学生辅导,由于是这次实习初次站上讲台上课,刚进入教室的时候,同学们有一点骚乱,但是随着课堂教学内容深入展开,渐渐安静下来。当课堂大概进行了25分钟左右,实习班主任走进教室,与此同时大家看见教室对面的宿舍楼有着火的迹象,教室开始更加骚乱,实习班主任却拿着手机和同学们一起惊慌失措,持续了大约2分钟,随后笔者从讲台上下来并且告知她快出去报警,教室才渐渐地恢复平静,可想而知,最后十几分钟的教学效果并不好。针对这件事情,课下及时反思后觉得实习教师在教学与班级管理中,教学角色转换要及时,课堂组织与管理技能、处理突发事件应变能力、处理师生关系的理念与思想等有待提高。
2.“关键事件”中的自我认知与思考
教育教学实践中实习教师的角色建构。初入高中校园,在陌生的环境中,面对陌生的导师,陌生的学生,实习教师恰巧处在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的“双重身份”,身为实习教师经常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在实习初期,实习教师处在熟悉学校、熟悉校园环境、熟悉教师,盲目被动地跟着导师听课学习、批改作业、备课等,并没有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处于实习初期的迷茫阶段。大多实习教师只是把教育实习看作一门必修的课程,一个必修的学分,没有真正去思考应该学到什么,甚至有些本科是非师范专业的同学,对于整个教育实习都很迷茫,导致实习教师在实习期间都是跟在导师身后而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随着一系列实习活动的开展,实习教师从刚开始的听课、备课、改作业等活动慢慢地过渡到独立地进入教室组织班级活动,管理班级,走上讲台开始讲课等,这一系列活动都让实习教师有了归属感,有了对教师角色的切身体验。虽然被学生称之为老师,但是在实习教师的内心潜意识里,认为自己仍然是学生。所以,当开展教学活动或管理班级时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事情,实习教师的角色还没有完全建立,导致不能迅速、有效的解决事件。实习老师在迷茫期过后,应该迅速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建构教师角色,清楚教育实习的目的。不应该认为教育实习就是听好一节课,学会一节知识,学会讲一部分内容,期间不仅要扎实专业基础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更要学习如何管理班级,如何更加和谐的处理班级事务,遇到突发事件作出合理地、明智地判断不应该让自己只是在穿着打扮上不同于学生,更应该明白我是谁,我应该做什么。
课堂组织与管理中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提升。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是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课堂中各种要素的调控能力,使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技能技巧[3]。在教育实习期间,不论是作为实习班主任还是代课教师,总会出现意想不到、不可避免的紧急状况,这些状况往往都具有突发性、危险性、多样性的特点,比如我的“关键事件”、又或者是学生上课睡觉、打架斗殴等等事件。而如何正确、有效地处理这些突发事件正是实习教师最缺乏的素养。师范生在校习得更多的是教育教学理念等综合性的知识及专业技能的培养,所以当真正在教学或班级管理中遇到此类事件时,由于事发突然,所以往往没有充足的时间仔细考虑处理对策。处理得当,不仅可以快速平息事件,减小影响,更是提高了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但如果处理不当,事态恶化,甚至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实习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提升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必须认识到自己在课堂组织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大多实习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只是备教材、备流程、备作业,而忽略了这些教学内容在运用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比如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不当、或者课堂中出现失误时应该怎么办的问题。这就要求实习教师首先要重视教育实习,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认真备课,备好各个教学环节。其次,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对于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要具备教育机智,随机应变。在平时的教学和班级管理中,要真正担负起责任,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深入分析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关心学生,正确施教,遇事沉着冷静,灵活处理,解决问题。有效的课堂组织管理方法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更能增强实习教师的自信心,培养实习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教育实习中良性积极师生关系的建立。学生和教师是一个矛盾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4],是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配合的关系,师生关系决定着学校教育工作的成败,良性積极的师生关系不仅能诱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建立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更能焕发教师强烈的工作热情。面对高中学生,实习教师还略显青涩,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很难有一个度,初入校园为了能尽快地融入班级,管理好班级,和学生“打成一片”,久而久之就会缺失作为老师的威严,教师角色模糊,之后的班级教育管理工作展开就问题比较大。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要求实习老师首先要了解自己,有自知之明,严于律己,正确评价自己,认识自己优缺点,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巩固自己的实力,处理问题时要比学生站得高、看得远。其次,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不仅对他们循循善诱,更要严格要求。不应一味地包容和理解学生,而缺乏教育引导。爱学生和严要求相结合,相信也会打破常规,建立和谐积极的师生关系。
三、结语
教育实习是教育硕士学习生涯中重要的学习经历。虽然这件小事只是实习生活中的“冰山一角”,但却实实在在地引起自我反思,成为影响思想的“关键事件”,而让笔者认识到作为实习教师的不足之处,课堂组织管理及处理突发事件能力之匮乏,同时更加明白教育实习的真正目的,促进对教师专业、教师角色的深刻理解,促使在专业教师这条道路上迈出更坚实的步伐,也更加地珍惜为数不多的实习时间。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309.
[2]陈飞,李广.“关键事件”何以助力实习教师专业成长[J]. 现代教育管理,2017,(09):75-80.
[3]王绍焕.试析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J]. 学苑教育, 2011(8):7-7.
[4]张晓娟,曲忠梁.良性师生关系的特征与构建策略[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4, 25(11):19-20.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SGH17H143);陕西理工大学2016年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SLGYJG1613)。
作者简介:韩青(1994-),女,汉族,陕西省宝鸡市陇县人,陕西理工大学2015级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学科教学。指导教师:刘存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