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培养探究
2018-06-17陈开莲
陈开莲
摘要:汉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其意义重大,不仅影响着学生语文基础的稳固,还影响着学生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就低年级来说,其是学生养成良好的汉字书写技能、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师要把握该关键时期,立足汉字特点,采取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汉字书写能力;培养对策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指导学生认读汉字、识别汉字、书写汉字,还要训练他们会写汉字、写好汉字。简单地说,在低年级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在基础识字教学基础上,采取多样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汉字书写训练,使其获得汉字书写能力的提升。要想实现这一点,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不可或缺的。我在识字教学活动开展中,万往往会立足认识汉字、掌握规则等方面,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认识汉字
汉字是记录汉民族语言、文化的符号,其在历史长河的涤荡中,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字体也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这样的字体演变。在识字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使学生能扎实掌握汉字结构,正确书写汉字,教师需要将汉字的演变过程以图片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出来,借此使学生在图片的动态演绎中感受到汉字的演变过程,同时有繁到简地掌握汉字结构。以“木”为例,我在教学活动开展中,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了其字源字形,引导学生对甲骨文、金文、小篆等字形下的“木”进行观察,在描摹的过程中,自主地猜测这是一个什么汉字。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初步感知到汉字结构,并在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将图片与汉字结合起来,以此自主探寻到“木”这个汉字,同时在图片的辅助下,感知“木”的含义。接着,我则利用课前早已准备好的微视频,向学生直观地演示该汉字的书写过程。在微视频演示的过程中,横竖撇捺会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以此使学生在视觉冲击下,加深该汉字书写顺序的印象。在学生从音形义等方面基本掌握了该汉字之后,我则鼓励学生自主地在本子上进行书写。在其书写的过程中,我会进行巡视,发现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再次就起笔、笔画等进行详细说明。在这样的反复教学中,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汉字的音形义,还可以掌握其书写方法,有利于其在一笔一划的书写中,写出极具美感的汉字。
2.介绍规律
在低年级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想使学生能规范地书写汉字,其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和结构特点,以此使其在规律的灵活运用下,自由书写。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结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在此阶段倘若教师单纯地向学生讲述“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则会显得抽象、枯燥,这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但是小学低年级学生面对着数量繁多的汉字学习任务,其在机械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的问题,如笔画失误、笔顺错误等,严重影响着其汉字书写能力的养成。针对该问题,我在识字教学活动开展中,會结合教学内容,立足汉字规律,将一年级上下两册书中所涉及到的汉字按照读音、结构等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来说,我将一年涉及到的汉字划分为了同音字、多音字和形声字;按照结构将汉字划分为了组合结构(独体字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半包围结构等)、偏旁部首(两点水、三点水、四点底等)等,以此使学生在明确的结构引导下,对所学的汉字进行分类,从而使其在汉字的对比中掌握其音、形、义等。在此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我还结合教学所需,自主地编创了朗朗上口的儿歌,借此使学生在读、唱的过程中,掌握汉字特点,准确把握其结构,从而准确书写。以“禾”为例,我编创了这样的儿歌:一撇写在木头上,变成禾苗栽地头。
3.示范姿势
标准的坐姿和握笔姿势是培养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小学低年级教学活动开展中,倘若教师能对学生的坐姿和握笔姿势进行训练,会帮助学生在日积月累中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进而有效书写。基于此,我在识字教学活动开展中,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掌握良好的坐姿和握笔姿势,充分发挥自身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亲身示范。就坐姿来说,我在对学生进行坐姿训练的时候,要求学生:挺直腰杆,平放双脚;张开两肩,略挺胸膛;微抬手肘,放松手腕。在这样的示范下,学生会积极模仿,对那些坐姿标准的学生,我会及时地给予鼓励,使其在我的赏识下,对良好坐姿给予应有的重视,并严格要求自己。
总之,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识字、写字这一关键时期,采取多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汉字、掌握汉字规律、养成良好习惯,进而为其准确书写,养成良好的汉字书写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汉字硬笔书写能力培养[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03):173.
[2]王玉玲.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识字与写字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6(S1):311.
(作者单位:贵州省贵定县第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