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2018-06-17雷锐李志
雷锐 李志
摘 要:目的 对我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了解分析各类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今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治疗及术后恢复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6月~2017年6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共收治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8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例特征,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方法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统计学结果显示,80例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当中,75例存在基础性心脏疾病(93.75%),患者具体临床特征如下,发热温度≥39 ℃,患病时间范围77 d~89 d,血清白蛋白≤30 g/l,血红蛋白含量≤90 g/L,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胸痛或者胸闷的症状。心脏功能,病原菌类型以及患者术后营养水平均是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論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多伴随患有基础性心脏疾病,心脏功能,病原菌类型以及患者术后营养水平均是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关键词: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分析
中图分类号:R542.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8.08.029
文章编号:1006-1959(2018)08-0094-03
Analysis of Clinical Features and Prognostic Factors in Patients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LEI Rui1,LI Zhi2
(Department of Heart,Subject Three1,Department of Heart,Subject Two2,Central Hospital of Jiamusi,Heilongjiang Province,Jiamusi 154002,Heilongjia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in our hospital,and to analyz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patients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Methods 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7,80 patients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were admitted to Jiamusi Central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The clinical data and cas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atients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prognostic factors.Results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showed that among the 80 patients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75 had basic heart disease(93.75%).The specific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s follows: the fever temperature was≥39℃,the duration of the disease was 77 d~89d,the serum albumin was≤30 g/l,the hemoglobin content was≤90 g/L,patients had chest pain or chest distress at different extents.Cardiac function,pathogen types and postoperative nutritional level a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patients.Conclusion Most of the patients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are associated with basic heart disease,heart function,pathogenic bacteria type and postoperative nutritional level are the independe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Key words:Infective endocarditis;Clinical features;Prognostic factors
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患者容易出现心脏瓣膜畸形,右室的负荷压力增加,血液全身回流出现障碍,心脏房、室直径增加,体内循环过程出现淤血,该疾病带来的种种后果是患者诱发心力衰竭的重要原因之一[1,2]。感染性心内膜炎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栓塞及败血症,最终导致患者全身免疫系统出现障碍。各类药物对于该疾病预后的治疗效果较差。鉴于此,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观察分析,了解分析各类对于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今后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治疗及术后恢复提供参考,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6年6月~2017年6月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共收治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80例。本研究所有入选患者均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入选标准,排除标准:①瓣膜关闭不全出现轻——重度反流的患者;②心功能衰竭患者;③瓣膜存在赘生物且赘生物半径>5 mm的患者;④对本研究内运用药物有过敏史的患者;⑤不服从本研究要求的患者;⑥在多器官组织衰竭的患者;⑦纳入资料不全的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病例特征,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25~64岁,中位年龄(42.81±6.22)岁。病程3~8周,平均病程(4.57±0.81)周。70例为天然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10例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按照纽约心脏协会对收治患者进行分级,22例患者Ⅱ级,40例患者Ⅲ级,18例患者Ⅳ级;患者预后的营养分级具体如下,优秀45例,良好21例,中等14例。
1.2方法 本研究收治患者均应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术前,对患者的具體资料及身体情况进行了解,运用CT对患者头部及胸部进行扫面断层成像。手术过程前对患者建立全身麻醉体外循环,手术入路为胸骨位置正中切口,运用顺行灌注冷血停搏液对患者心肌进行保护。手术过程将已经感染的瓣膜以及赘生物包括人工瓣膜切除,同时对已经摘除的瓣膜运用瓣膜置换术或成形术就行修补,本研究中,29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进行了双瓣置换,25例患者单纯置换二尖瓣,19例患者单纯置换主动脉瓣,7例患者进行二尖瓣成形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于主动脉瓣瓣环溃烂或是损害严重的患者运用自体心包片重建技术对瓣环进行重建,二尖瓣瓣环破损患者采用同样技术修复,重建瓣环。部分治疗将人工瓣环与左心房组织运用双头针带垫片将连带部分缝合。手术过程结束后依据患者不同细菌学药结果,对患者运用抗生素4~6周,对患者手术后的预后进行记录及Logistic回归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输入SPSS20.6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统计学资料应用(%)表示,?字2检验应用Fisher概率法进行,基数资料应用(x±s)表示,并应用t进行检验。手术过程中记录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基本资料以及病原菌类型、瓣膜脓肿、瓣膜反流、败血症、心功能、赘生物大小及营养水平的关系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若存在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结果
统计学结果显示,80例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当中,75例存在基础性心脏疾病(93.75%),患者具体临床特征如下,发热温度≥39 ℃,患病时间77~89 d,血清白蛋白≤30 g/L,血红蛋白含量≤90 g/L,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胸痛或者胸闷以及脏器栓塞的症状。术后最易感染因素为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其他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脏功能,病原菌类型,以及患者术后营养水平均是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患者预后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
3讨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具有较强感染性的疾病[3,4]。虽然当今世界医疗手段和抗生素治疗发展迅速,但是该疾病的死亡率仍然较高,达到13%~25%,确诊后1年内的死亡率达到将近40%左右。相关研究显示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常常合并伴有感染性心内膜炎,伴随患者人数往往达到50%[5]。近些年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更新,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数量较大幅度减小,人口老龄化幅度加剧,以及心血管介入手术治疗方式的出现,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数量不断增加,且大量患者并未伴随有风湿性心脏病。在本研究当中,80例患者伴随有风湿性心脏病的仅有7例(8.75%),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主要有瓣膜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主动脉退行性变以及先天性心脏病等心脏基础疾病。该结果与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相关文献指出,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早期诊断极为重要,早发现,早诊断,能够极大的提升该病的治疗有效率,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素。本研究统计学结果显示,80例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当中,75例存在基础性心脏疾病(93.75%),患者具体临床特征如下,发热温度≥39℃,患病时间范围77~89 d,血清白蛋白≤30 g/L,血红蛋白含量≤90 g/L,患者不同程度存在胸痛或者胸闷以及脏器栓塞的症状。依据研究调查内容,建议医生对符合以下情况的患者进行重点关注,检查是否患有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存在基础性心脏病且伴随着长时间的高热,对于金葡菌败血症或存在多菌种败血症的患者应仔细听诊,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胸痛或者胸闷以及脏器栓塞的症状,对于胸痛或者胸闷以及脏器栓塞的患者采用CT对患者的瓣膜赘生物进行检查,对于存在一上症状的患者应积极确诊,尽早采取必要措施进行治疗。
本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最易感染因素为主动脉瓣二叶瓣畸形、其他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脏功能,病原菌类型,以及患者术后营养水平均是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主要目标是为了消除引起感染的病灶并预防病灶的再一次复发,但是引起该病发生的耐药性葡萄球菌或链球菌主要存在于心脏内膜细胞当中,作为受体形式存在,难以在检查中发现,手术治疗结束后存在反复发作的危险。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患者手术治疗后疾病复发死亡的概率占到该疾病患者总死亡率的18%以上。在长期抗生素的运用下,出现大量的耐药性葡萄球菌,这些新型的菌类对于抗生素的敏感的有大幅度的降低,手术后会再一次引起心脏瓣膜并发化脓性炎症以及败血症的发生。耐药性葡萄球菌常规被分解为外毒素及多种侵袭性酶,均具有对患者细胞和组织造成损伤及至患者高热的作用,跟容易引发患者超敏反应性炎症。病原菌类型对患者预后有着较大的影响,术后医生应应用靶向性强的抗生素对患者体内耐药性葡萄球菌进行治疗,患者保持口腔清洁卫生,并进行定期的牙科诊断,术后限制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指征。术后患者营养补充同样对于患者预后有着较大的影响,物质基础是患者恢复的关键,术后良好的营养条件能够很好的支持患者身体的抗菌能力,与手术效果形成良好的协同作用。严重的术后营养不良可能会导致患者术后体内脂肪代谢层减少,多组织和器官出现萎缩。持续性的营养不良可能会影响患者术后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基于此,在患者恢复期间应增加患者的营养供给,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多伴随患有基础性心脏疾病,心脏功能,病原菌类型,以及患者术后营养水平均是术后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陈罡,文煜冰,樊晓红,等.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特点和手术预后分析[J].基础医学与临床, 2017, 37(8):1140-1145.
[2]徐荣建,苗齐,刘兴荣,等.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病原菌构成、药敏分析及早期外科治疗62例[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2015, 31(5):278-281.
[3]徐灿,潘俊,周庆,等.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分析[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1):87-87.
[4]张菲菲,高延霞,姚晓彤.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并瓣膜穿孔及脑梗死(附1例报告)[J].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6(1):108-109.
[5]范亚新,张菁.万古霉素最低抑菌浓度对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心内膜炎预后的影响[J].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5(3):256-256.
收稿日期:2017-12-15;修回日期:2018-1-21
编辑/雷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