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视角下的中职数学教学设计
2018-06-16罗昱
罗昱
【摘要】微课在教学领域的应用,其价值得到了愈来愈多主体的实践与认可,成为不同科目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创新举措,深刻影响着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文章立足于中职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实况,探究了微課这一教学新形式的实际价值以及应用策略,希望有助于人才培养工作的高效推进。
【关键词】微课;中职数学;教学设计;现实价值;应用策略
一、引言
中职学校作为我国育人价值的重要承担主体,其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状况如何,深刻影响着对广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实践水平的提升,对于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来说意义重大。所以,从微课的概念、特点等要素出发,探究其应用有效提升的具体策略,对于中职学校专业育人价值的实现有着较高的现实价值与实践意义。
二、微课概述
(一)基本概念
微课是教学领域同现代化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以《新课标》对学生理论体系构建、实践水平培养的具体要求为基础,以网络视频为主要载体,实现了对教师教学内容、讲解过程以及总结评价的有效记录和全面展现。微课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课堂教学视频、教学设计素材、教学实践练习等,为广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提供了新的选择。相较于传统的理论灌输式教学模式,微课的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教学方法更具创新性,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并且其价值也得到了愈来愈多主体的实践与认可。
(二)特点探析
1.教学时间短。
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每节数学课的时间都控制在45分钟左右,学生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所以实际的教学有效性不高。但是微课凸显出的“短小精悍”特征,使其可以在有效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在短短几分钟内完成对某一知识点的呈现,以及一些重点、难点问题的深入讲解,使得实际的教学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教学趣味性强。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往往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理论指导以及知识灌输,对于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与自主的探寻,如此一来,很难实现自身学科素养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微课这一形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桎梏,有效契合了广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全面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合理应用微课的价值
(一)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广大中职学生往往对于新鲜的事物拥有较强的好奇心。如果教师可以全面、有效应用微课这一新兴的教学方法,将会大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中来。与此同时,微课具有短小等特征,学生可以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根据自身的漏洞以及学习的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选取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度,开展知识练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可谓一举两得。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多借助于课堂这一固定的载体。但是受制于学生之间理论基础、思维方式、认知水平等要素的差异,教师很难凸显出其工作开展的结构性、针对性特征,不利于全体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而借助于微课这一形式,教师可以有效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使其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选取符合自身学习需求的教学视频,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自主学习。如此一来,课堂教学就可以更多地关注学科的重点、难点问题,有利于广大学生理论体系的完善以及实践水平的提升。
(三)更新教师教学理念
受到传统的单向灌输式理论教学模式的限制,许多教师都把自己定位成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控制者,而非不同教学环节的参与者。如此一来,师生之间很难形成和谐、平等的交流氛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问题反馈性不强,很难为教师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进度的设置以及教学方法的选用提供强有力的依据。但是借助于微课这一形式,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得到了凸显,他们在学习中的问题也可以得到了科学的引导,最终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提升学生学科素养
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数学这一学科的教学目标逐渐从培养学生完善理论体系向提升其学科素养转变,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很难自主地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理论指导占据上风。但在日常应用微课的过程中,无论是学科的预习还是复习,抑或是能力的检测,都充分凸显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可以全面探索,深入思考,勇于创新,大胆实践,助力其学科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同步提升。
四、微课应用于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基本设计策略
现阶段,微课在中职学校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的应用愈加广泛、深入,对于专业化、高素质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大有助益。本文以中职数学教学为切入点,以“集合”这一章节的教学工作为例,探讨了中职数学教学应用微课的具体策略,希望可以有助于相关主体工作的开展。
(一)课前应用——引导学生自主预习
课前预习环节是微课价值实现的重要阶段。中职数学教师可以提前将要讲解或者分享的内容发送给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预习习惯,为教学内容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情况下,预习环节的微课内容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概念、新知识、新方法,所以难度不宜过大,形式应当凸显趣味性、多样性的特征,从而使学生保有较高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并对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基于此,教师应当尽可能地选择任务导向、文化设计、预习指导等类型的微课,为学生以后的深入学习创造条件。以文化设计类微课为例,教师应当充分发掘实际生活中同教学内容关联密切的要素,并对其加以全面的整合、有效的分析、科学的利用,实现数学学科知识同社会实践的有效融合。具体来说,在开展“集合”这一章节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以著名数学家康托尔的事迹为切入点,向学生介绍其对集合理论的突出贡献,从而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一课的学习中来。
(二)课堂应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微课这一形式,可以有效节约用于书写板书、绘制图形的时间,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对学生理论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实现教学内容的全面内化。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其潜在的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基于中职学校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特点,教师应当选择情境导入、知识理解、习题练习等类型的微课,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集合”方面的知识架构,掌握这一部分内容的重点、难点,并且将所学知识落实在练习之中。以情境导入类型的微课为例,这一部分微课的设计与应用,必须牢牢把握广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方式、认知水平、兴趣爱好等特点,实现教学内容同实际生活的有效融合。例如“集合”相关概念的引入,就可以借助于我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并且将其表现为一定的动态场景。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集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其学科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后应用——巩固学生基础知识
中职学校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不应当局限于课堂的几十分钟,而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帮助其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完成相应的知识练习,或者开展一些探究性的实践活动。总而言之,这一系列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借助于總结复习类、作业讲评类、问题探析类、课外知识拓展类微课。如此一来,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拓宽其眼界,增长其见识,助力其学科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共同提升。以课外知识拓展类的微课设计工作为例,结合“集合的概念”这一课的具体内容,教师可以向学生呈现“罗素悖论与第三次数学危机”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可以深入地思考和探究数学悖论问题,从而加深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需要注意的是,拓展内容的选择必须贴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否则就会难以发挥其原有的价值。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微课中发挥家校合作模式的育人价值。教师可以提前在微课录制过程中设计一些家长同学生共同完成的探究性问题,例如本课知识树的绘制,或者PPT的制作。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参与性得到了充分的调动,为其之后的课堂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状况如何,深刻影响着广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实践水平的提升,影响着广大中职学校专业育人价值的实现,对于人才培养工作的推进来说意义重大。所以,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数学教师,应当坚持并落实与时俱进的具体要求,有效应用微课这一新兴的教学模式,从课前引导、课中指导以及课后巩固等层面入手,不断增强微课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助力广大学生学科素养以及综合素质的同步提升,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育更多的可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唐秀云.中职数学微课的设计原则初探[J].职业技术,2015,14(09):62-64.
[2]张晓琪.微课优化中职数学作业讲评的实践与思考[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01):86-88.
[3]杨传俊.微课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实际应用[J].现代企业教育,2014(10):219.
[4]梁必慕.基于微课的中职数学教学实践[J].职业教育,2016(12):6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