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从不屑一顾到兴趣浓厚

2018-06-16李玲

李玲

摘 要:如何结合生物学科自身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本文从新课的导入,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以及教师的自身魅力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充分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相关学科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兴趣浓厚;自由空间;教师魅力;爱上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8-052-01

0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实际联系紧密,通过生物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作用是十分重大的,那么,在生物教学中,怎样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精彩的导课,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它是学好一门课的内在驱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对每堂课的开场白应该认真仔细推敲,要使开场白起到激起学生兴趣的作用。例如,在讲植物激素生长素这部分内容时,用一首古诗“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放在窗台上的花为什么总往窗外长”、“一粒种子发芽后,为什么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这些例子会让学生积极去思考,把学生的思绪自然而然的带到这节课中。在讲《基因工程》这部分上课前给学生放一段心脏移植的视频,这个人在移植的时候移植的不是人的心脏而是经过改造的猪的心脏。此时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个经过改造的猪心脏为什么能给人移植?怎样改造这颗猪的心脏?”。在讲水盐平衡调节时给学生讲了一个“爱喝水和不爱喝水的小孩儿”的故事。所以要依据不同的课堂内容设计不同的导课方式和导课内容,导课内容要来源于生活,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要来源于自然,将学生带入生物界。以视频、图片、讲故事的方式开始,将真实生物个体带到课堂上,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感官,把学生的思绪引到这节课的内容里。兴趣自然就来了,学习迅速进入状态,学生就会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讨论、回答。

二、贴近生活,学习生物原来如此有用

生物学科与自然,生活,社会息息相关,在生物学习中要密切联系这些方面。课本中一些抽象的的理论理解起来比较难,能联系实际,联系身边的一些自然现象,学生理解起来就容易的多,还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浓厚兴趣与探究热情。例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理解,神经调节迅速准确,如手被针刺迅速缩回来,这一动作迅速准确,依靠神经调节。体液调节缓慢范围广,如高血糖患者注射胰岛素,最终血糖下降,这一过程缓慢、作用范围广。还有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都有哪些呢?生活中的例子有:缩手、眨眼、膝跳、听到铃声上课,听见铃声下课,谈虎色变,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等都是反射,学生听到这些很是惊讶,原来这就是反射,学生一个个高兴的像个小燕子一样列举生活中反射的例子。在讲植物向光性时,让学生看窗台上的花,为什么伸向窗外?“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又是为什么呢?这些贴近生活的例子让学生有很大兴趣来研究植物向光性。在学习矿质元素在生物体中的作用时,让学生无土养殖花卉绿萝,看谁的绿萝长得好,谁的长得好,那就是谁的营养液配的好,谁就知道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是哪些,都起什么作用。

三、给学生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爱上生物课

现在社会上方方面面的竞争,使得每个人都有压力,我们的学生也不例外,他们的压力来自教师、学生、家长,这些压力会让学生厌烦学习,失去成功的信心。所以要给学生自由的空间,不强迫他们干不愿干的事。课上不过多的管学生,不要求学生规规矩矩的坐,也不要求学生悄无声息的听,只要学生的思绪在这节课上,不拘泥于形式,学生可以大胆的和老师辩论。课后作业不强迫学生做,会的学生可以不做,不会的做。作业内容不固定,学生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自己认为哪方面掌握的不够好,自己就做哪方面的题。作业本什么样的都行,有些同学就没作业本,他们的作业是是以口头的形式交给我的,是要求我问他答的方式,这样的形式我也接受。这是一个充分张扬个性的年代,他们需要有不同的个性,当然这些需要张扬的个性是好的方面。这样学生就会很轻松,就会喜欢上生物课。

四、生物老师一定要有“魅力”,让学生喜欢上生物课

在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有的教师非常受学生欢迎和尊重,而有些教师相比之下显得不受学生欢迎,其课堂教学效果相差非常悬殊。为什么会出现这中状况?为什么同样都是生物课,有些教师讲课学生喜欢听,而有些教师讲课学生却不喜欢听?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了解,我们得知学生对某一门课的喜欢程度取决于学生对教师的喜欢程度。而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决定了学生对教师的喜欢程度。首先,外表不要求有多漂亮但必须干净清新,这样学生自然和老师就有亲和力;其次是内在,心地善良,不虚伪,和学生一样要有一颗天真无邪的心,这样学生的心始终和老师一致;再次老师要多才多艺,会唱歌,会跳舞,会书法,会演讲等等;最后,老师的专业文化知识要深厚,在课堂上或是课下,能让学生天天惊叹“生物老师太厉害了”。因此,作为一个教师首先应该具有让学生折服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素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广博的文化知识。

总之,在生物教学过程中,用兴趣教学法进行教学,可以将枯燥变为有趣,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學习氛围;可以将消极接受变为积极思考,创设一种不断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活跃气氛,可以将单纯灌输变为既动脑又动手,创设一种学以致用的学习环境,可以将封闭变为开放,创设一种课内外,校内外接受熏陶的全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新课改下教与学的思考》[N].甘肃日报2004、1.

[2]《课程改革:回顾与前瞻》[M].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编,2004.

[3]刘恩山,刘晟.核心素养做引领,重视实践少而精[J]生物学通报,20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