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救亡 探索 创新

2018-06-16梁兴海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18年4期
关键词: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梁兴海

自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年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国人民摆脱受压迫受奴役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抗争史,也是一部古老中国从封建专制的落后状态走向近代化救亡之路的探索史。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分别从技术、改良、共和、文化等角度进行了艰难探索和路径创新。正是中国近代化的这种有益探索,才为今天中国成功的现代化之路提供了可鉴的历史启迪。作为初中学生,有必要对这块知识做一个系统的专题复习,从中感悟“民族脊梁”们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增强自己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同时,我们在复习时还应注重学以致用,以适应中考考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能力的要求。

一、有关中国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的知识梳理

由于受帝国主义的压榨和国内封建实权派的阻挠,中国近代化探索和发展的历程缓慢而又极其艰难。它经历了三个探索阶段:学习技术(洋务运动)→学习政治制度(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学习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1学习技术阶段——洋务运动(技术之路)

(1)历史背景:清政府处于内忧(太平天国運动的重创)外患(两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中,需要稳定和巩固统治秩序,缓和阶级矛盾;一些开明的地主阶级代表人物,如林则徐、魏源等表达了向西方学习的愿望。魏源著书《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引起统治阶级内部一大批仁人志士的共鸣,最终达成了向西方学习技术(军事器物)的共识。

(2)目的:为了增强国家军事和经济实力,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

(3)提出的口号:“自强”“求富”。

(4)内容:兴办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筹建新式海陆军(如北洋水师等)、创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

(5)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6)代表人物:中央是奕,地方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7)结果: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

(8)性质:是一次失败的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9)客观评价: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开启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历程,也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2学习政治制度阶段——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1)维新变法运动——改良之路

①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地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和民族危机,迫使一些有识之士继续探寻救国的新出路。

②目的:变法图强。

③揭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公车上书。

④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译书《天演论》)。

⑤正式开始的标志: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⑥时间:1898年。(这一年是农历的戊戌年,变法又称“戊戌变法”。由于戊戌变法仅存在103天,故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⑦主要内容(主要措施):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⑧结局及其原因:被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失败了。失败的原因:一是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顽固派的实力强大;二是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仅仅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注定必败。

⑨性质:是一次爱国救亡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运动。

⑩影响(作用、意义):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是中国学习西方民主制度的开始。

(2)辛亥革命——共和之路

①历史背景: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更加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空前加深。这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清醒地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进步的政治制度都不能救中国,只能采取革命的行动,方能挽救中国。

②领导人及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③时间:1911年。

④经过: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起义。随后,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武汉三镇取得胜利以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十几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⑤结果: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⑥性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⑦历史意义(作用、影响):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3学习思想文化阶段——新文化运动(文化之路)

(1)历史背景:随着中国近代化运动的深入发展,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平等、自由、博爱等思想在国内广泛传播,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中华民国成立不久,袁世凯又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为了实现独裁和专制,袁世凯颁布《中华民国约法》,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人们期待与追求的“民主共和”理想再一次成为泡影。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必须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掀起一场革命,与封建思想文化进行斗争,才能救国救民。

(2)开始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3)主要阵地及口号(旗帜):《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提出的口号是“民主”“科学”。

(4)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品:陈独秀的《敬告青年》《文学革命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的《狂人日记》;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5)主要内容:前期是提倡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即“四提倡四反对” )后期: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6)性质: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7)意义(作用、影响):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动摇了中国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激发了青年知识分子追求进步,探索救国救民新出路的热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二、中国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的内在联系及学法指导

1“四件大事”的内在联系

伴随着洋务运动开展,中国近代工业兴起,中国的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起来,为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发起奠定了经济基础,为艰难的中国近代化探索拉开了序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大背景下,维新变法运动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重大事件一样,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同时,更承担了挽救民族危亡、探索救国道路的历史使命。可以说,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维新变法运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事件,它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中國的政治思想传统,又为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起了很好的思想启蒙作用。辛亥革命是中国20世纪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主要环节,开创了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辛亥革命后,革命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相继爆发。新文化运动起到了“开民智”的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2学法指导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对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四件大事”的要求是:列举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的地位和作用;知道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认识维新变法的影响;知道辛亥革命的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呈现出的由表及里、步步深入的显著特点。为此,同学们在对本专题进行复习时,可以参考以下三种方法:

(1)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主要是通过三个阶段(学习技术、学习政治制度、学习思想文化)、四个重大历史事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展现出来的。每个历史事件主要有6个构成要素,即:原因(背景)、人物、地点、经过、结果、影响。照此线索复习,可事半功倍。

(2)学习每一个历史事件,可以根据内在的逻辑联系,绘制一个网状式或苹果树式的思维导图。这样,能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3)根据历史事件的构成要素,可以绘制成图表,便于掌握中国近代化探索和发展的历史进程。如下表:

重大事件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学习西方的

内容先进技术政治制度思想文化

呈现的

特点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层层递进。

代表人物李鸿章、

左宗棠等康有为、

梁启超等孙中山等陈独秀、

李大钊等

代表阶级地主阶级

洋务派资产阶级

维新派资产阶级

革命派资产阶级(前期)

无产阶级(后期)

指导思想

(口号)自强、求富变法图强三民主义(民族、

民权、民生)民主、科学

常见图片江南制

造总局公车上书、

《天演论》武昌起义、

《民报》《新青年》

启示(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救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三、有关中国近代化探索“四件大事”的试题演练

1实践“师夷长技”主张,开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进程的标志性事件是( )

A魏源编著《海国图志》

B《马关条约》签订后,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维新变法,发展近代工业

D洋务运动

2口号、标语往往反映一个时代的特征。下列是洋务运动时期口号的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存

C民主共和D民主、科学

3寻根探源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原因是( )

A鸦片战争失败,签订《南京条约》

B辛亥革命不彻底,袁世凯称帝

C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失败,签订《辛丑条约》

4有学者这样评价维新变法:“它是中国近代化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首次登上历史舞台,结局虽然惨败,却是一个重要转折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里的“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指 ( )

A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发展的历程

B使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条件

D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520世纪,中国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其中,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指的是( )

A新文化运动,追求民主、科学

B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

C五四运动 ,追求新民主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人民当家作主

6孙中山把同盟会“十六字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即“三民主义”。其中“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属于( )

A民生主义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D人道主义

7它起到了“开民智”的作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以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它”是( )

A武昌起义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D公车上书

8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和骨干力量,他在《新青年》上發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他的这篇文章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9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经历了“学习技术→学习政治制度→学习思想文化”三个阶段,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显著特点。按探索中提出口号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民主、科学 ②自强、求富 ③变法图强 ④三民主义

A②③④①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D①④③②

10有学者说,近代以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先是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然后从制度上感觉不足,后来便从思想文化上感觉不足。应对这三次不足,中国人都做了哪些探索( )

A洋务运动→五四运动、抗日战争→新文化运动

B新文化运动→维新变法、五四运动→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11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近代以来,中国人为完成“救亡”重任,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先后从技术、改良、共和、文化等角度进行了艰难探索和路径创新,几多忧思,几多启示。

【技术之路】

材料一:19世纪60年代,以军事工业为主的近代工业出现了,新式海陆军开始筹建,新式学堂一一举办,留学生陆续外派,大清国有了些许新的气象。

——引自《复兴之路》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这一历史事件有何影响?

【改良之路】

材料二: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中国,当北洋水师“致远号”的桅杆在黄海水域的波涛中沉没,国内民族危机空前高涨。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开始挑起对民众进行启蒙的重任,探索实现救国自强的道路。

——《百年世博梦》解说词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4)这一历史事件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共和之路】

材料三: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更加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清醒地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进步的政治制度都不能救中国,只能采取革命的行动,方能挽救中国。

(5)材料三是什么运动(革命的行动)爆发的原因?

(6)你如何评价这次运动(革命的行动)?

【文化之路】

材料四: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陈独秀

(7)材料四中的“两位先生”指什么?

(8)列举与材料四有关的运动中的两位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各一篇(部)。

【创新之路】

(9)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和发展呈现出了怎样的特点?

(10)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之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

1D 2A 3C 4D 5B 6B 7C 8D 9A 10C

11(1)洋务运动。

(2)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维新变法(戊戌变法)。

(4)清政府中顽固派实力过于强大,维新派没有很好地发动人民群众等。

(5)辛亥革命。

(6)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辛亥革命不彻底,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摘取,体现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 民主、科学。

(8)陈独秀:《敬告青年》;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鲁迅:《狂人日记》;李大钊:《庶民的胜利》;等等。

(9)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层层递进。

(10)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呈现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可以为推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提供精神动力;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留下的历史启迪可以更加坚定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主权独立、国家统一、政局稳定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结合中国国情,不能照搬其他国家模式;开放才能发展,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就会挨打,弱国无外交;等等。(言之有理即可)

猜你喜欢

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评”一体化课堂设计初探
初中历史教科书中辛亥革命评价的“变”与“不变”
《辛亥革命亲历记》
下篇走向觉醒的文化与精神
觉醒与解放
从家国情怀角度再看李鸿章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浅析洋务运动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体相和个性:以五四为标识的新文化运动再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