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2018-06-16岳云峰
岳云峰
近年来,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被确立,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了缓解。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在教授地理知识的同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学生调整心态,面对丰富的地理知识时不再焦虑,而是能够正视挑战,顺应地理教学的发展趋势,从而促进自身学习的进步。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度,明确地理的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地理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塑造十分重要。健康的心理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考试成绩,对自己情感的付出与收获都能够正确看待。态度也是学生在面对学习时会产生变化的一个因素,学习的态度、求实的态度都是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不断调整、塑造的。在价值观的培养上,教师应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的同时,应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例如,在讲授《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章时,很多教师都会通过地图说明亚洲的地理位置、人种分布、农作物、气候等。但是从心理健康角度出发,教师就可以增加一些情感价值的因素。所以,教师应主动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学生找到解决的方法,塑造性格的同时,提高心理素养,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桥梁,使学生更加喜欢地理这门课程。
二、利用生活经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的生活经验相比学生会丰富一些,特别是地理教师,因为其教授课程的特殊性,会格外注意一些生活现象。气候、人口、环境等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生活化的语言来讲述地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避免枯燥。例如,在讲“昼夜长短变化”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生活作息,或者是学校的放学时间来记这部分知识点。同时,教师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现象。例如,春天与秋天日出时间的变化,天空中北斗七星的位置,为什么月明星稀,通过这些问题与现象来帮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同时,通过探索地理现象来缓解心理压力,愿意敞开心扉与他人沟通与分享,克服心理困难,更乐意融入集体,从而实现地理学习的生活化。
三、从绘图入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绘图能使学生的心更静,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绘图对于地理学习也同样适用,学生要学会自己画图,画地理学习中需要用的地理图形,特别是一些重要的区域图。学生绘图能力的提高,对于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必然会是一个重要的支撑。教师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就是為学生选择需要练习与着重记忆的区域,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画图方法,使学生在绘制地图时与所学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使地理学习更加生动活泼,使学生逐渐找到表达自己想法的方式,把自己想表达或是未释放的东西都在绘图中表达,加强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激发绘图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区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绘制非洲、大洋洲,以及欧洲的轮廓,也可以在其中标明山脉、河流,让学生深入了解各个区域的地貌,与课本中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系统化的地理学习,丰富学生的读图思维。学生在绘图的过程中,能够使地理知识更加清晰,同时也使自身得到放松,更愿意融入绘图中去,把自己的情绪、想法都通过绘图来表达,从而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情感的管理也有好处。教师也能从绘图中了解学生的想法,从而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问题,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促进自身的进步。
综上所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更能促进地理教学的进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认清自己的现状,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虽然地理教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但其在高中教学中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心理素质的增强,以及个人问题的解决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愿意将自己的想法讲给教师听,教师的各种教学措施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地理教学来拓宽学生视野,从而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