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生成性

2018-06-16林拱标

关键词:醋酸预设溶液

林拱标

摘 要: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基础性的教育活动,也是课程实施的最基本形式。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如何突出生成性,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是一线教师不断探索的问题。本文以高中生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课堂教学为例,探讨课堂生成性教学的实施。

关键词:中学生物;生成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9-060-1

生成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超越预设目标,教学情景与教学过程具有明显个性化特点,也是不可重复的,因此生成性教学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但有一定的策略。

一、预设为了生成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教学预设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适度的预设,例如高中生物必修一“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内容,其教学目标是:①观察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说出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条件;②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进行实验设计与操作;③能制作临时装片与操作显微镜。目标③是技能操作目标,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有一定基础,因此这预设目标对学生来说不难达成。前两个目标涉及一些理化概念,即渗透作用和物质的量浓度,因此教材提供了重要教学内容预设——演示渗透现象,由学生观察现象进行分析。这个预设是为“观察植物细胞失水和吸水实验”提供“理论”基础,学生通过类比,生成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条件。

二、情景促进生成

生成性教学需要适切的课堂情景,如果教师以一种不可辩驳的姿态进行教学,这种情景很难有生成,因此,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是生成性教学的必要条件。设置适当的教学情景,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或者引起认知与经验的冲突,从而产生生成性思维活动。同样是前面所提的“细胞的失水和吸水”教学实例,课堂的引入常用演示加了盐的萝卜条、青瓜等,以学生熟悉的经验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还可利用另一种形式,无土栽培中,低浓度的营养液(按说明书配制)和高浓度的营养液(浓度为前者的10倍)两种情况,哪种更适合蔬菜生长?告知学生两种营养液浓度,不指出是否按说明书配制,学生的经验判断是营养越多越好,在事实面前造成认知冲突,联系到植物吸水与否跟外界溶液浓度有关。

增设教学情景并不影响课堂的时间分配,合适的情景反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促进教学的生成。在上述关于细胞失水和吸水的实验探究中,教材建议使用0.3g/mL的蔗糖溶液,学生会有疑问,为什么选用蔗糖溶液和这个浓度?不论教师解释与否,实验的探究意义都大受影响,学生所生成的认知也片面。因此,增加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提供醋酸、KNO3溶液给学生自由选择,这些情景的设置,都会促进相关认知的生成。①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时间,与蔗糖溶液浓度有关,理解选用0.3g/mL的原因;②植物细胞过度失水后质壁分离无法复原,理解高浓度盐水杀菌的原理;③植物细胞内外有浓度差,不一定可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在一定浓度KNO3溶液中,细胞很快会出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而在醋酸溶液中,植物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其中③马上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生成关于概念“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新认知,并尝试进行解释。

三、交流引导生成

教学是一个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课堂的交流互动常用提问、讨论、合作探究、竞赛等形式,前两者使用最广泛,这些互动使教学生成有了可能。学生设计实验,验证了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知道了细胞失水与吸水的基本条件,但植物细胞在醋酸、KNO3溶液中,并不与蔗糖溶液中的现象一致,这时交流互动能有效启发学生思维,通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质疑引导,促进学生对细胞失水和吸水的两个条件的理解。在浓度足够的醋酸溶液中,植物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学生讨论可能存在几种情况:①醋酸浓度不够高;②醋酸分子像水分子一样能自由进出原生质层;③细胞已经死亡。再联系前面章节内容“实验:观察细胞内的DNA、RNA”,利用HCl改变膜通透性的原理,迁移到本实验,醋酸杀死细胞,原生质层的通透性改变,即渗透作用的条件之一半透膜不存在,醋酸进入细胞故不发生质壁分离。在KNO3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的时间较短(约30s),可利用信息技术录制现场视频或提供已有实验录像,通过交流讨论,最后引导学生认识到细胞吸收了溶液中的离子,即渗透作用的另一条件细胞内外的浓度差消失。

提供醋酸、KNO3溶液为实验选择材料,从操作的角度需要两三分钟的时间,一般对课堂教学时间影响不大,而这些用来讨论交流的资源,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生成细胞失水和吸水的概念,理解两个基本条件的真正意义。

四、整合实现生成

生物具多樣性,但细胞的失水和吸水的原理是相同的,动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情况如何?按人教版教材的编排,这部分内容在探究实验之前,用相应的图片介绍红细胞处于不同浓度溶液中的状态,以“思考与讨论”的形式,学生通过类比,说明动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如果将此内容的学习安排在植物细胞的失水和吸水之后,学生则通过推论、分析来获得知识重组。这些策略,获得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相关知识。

对于新授课,学生开始所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不系统的,教师在课堂结束前应进行小结,促进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整合形成新的认知,初步学会用教材中的理论知识来分析现实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例如,醋酸、KNO3溶液中的植物细胞,一定时间后细胞均观察不到质壁分离现象,导致这结果的原因并不相同,学生讨论中推测因为细胞死亡,如何验证细胞有否被溶液杀死?这里可以直接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原理来解决问题。有条件还可拓展,如探究植物细胞在不同酒精浓度中的情况,由学生分析细胞选择性吸收的特点,了解酒精对细胞的危害,形成科学的、系统的生命观。

猜你喜欢

醋酸预设溶液
一课三磨:浅谈化学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
论德语网络新闻标题中的预设触发语
长石中三氧化二铝含量的检测
一道中考试题解答的预设与生成
探究pH相同的盐酸、醋酸与活泼金属的初始反应速率
强碱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
How to Avoid Weight Gain
浅析预设的应用
溶液知识 巧学妙记
例析高考对“pH+pH=14”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