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院成本管理
2018-06-16王艳
王艳
摘 要:在我国新医改内容中就强调,医院一定要严格化自身的成本管理,特别是要通过预算严格管控来强化对成本的核算与控制,做到对医疗服务成本的定期测算,保证医疗服务效率的科学有效考评结果。本文将从作业成本法方面来探讨当前我国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方法。
关键词:公立医院 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法 核算
一、关于公立医院与成本管理
(一)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属于城镇社会公共部门,它隶属于卫生组织,在服务收费方面都应该体现出一定的公益性特征。但公立医院也需要收益,做到盈亏平衡,实现对自身医疗服务成本的有效控制。我国公立医院在成本核算方面开展较晚,但就目前来看它的医院成本部分已经逐渐与社会医保支付体系联系起来。整体来讲,我国公立医院在成本管理方面还以两级核算为主,成本管理制度系统性照比发达国家还尚显不足。
(二)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
我国公立医院在成本核算管理方面所普遍实行的都是以院科为单位的两级核算制度,它的基础就是基于收支结余的绩效考核体系,它能够从某种程度上激发对医院院科业务收入的快速有效增长,且它也与医院的收支结余、绩效考核等内容相关联,其弊端就是容易导致医务人员通过过度医疗来获取更大收益。就目前来看,我国大部分公立医院都没有建立合理有效的会计制度体系,在医院成本管理细则方面也不甚完善,这就导致了公立医院内部在财政补助、补偿政策、医疗服务、药品差价以及成本核算之间的联系透明度不足,导致地方政府方面无法获得公立医院的真实成本信息,最终导致医院在成本消耗方面核算方面难以实现科学考评和有效及时补偿。
从国内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现状来看,他们都是以部门收支预算编制为主要依托,通过项目预算申报来展开预算管理工作,而開展全面预算的公立医院目前少之又少。客观讲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组织机构的不够健全也导致了他们在成本管理方法应用方面无法实现统一。
二、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方法
公立医院的成本管理应该从多方面着手来考虑机制与内容的健全与完善,详细来讲本文主要提出一点成本管理方法。
在我国的新医改背景下,《医院财务制度》也推出了新规定,它要求我国医院必须基于自身医疗业务性质与综合管理特征,在成本管理方面以班组、科室作为基础点,尽量小规模划分核算单位,细致落实成本责任主体,做到对成本发生主体与成本收益的客观反映。就以科室为例,它作为一个核算单元在开展各项医院医疗服务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成本应该被计入到医院内部服务总量与内部服务总价当中,然后将该科室计入责任主体。而间接成本方面则遵循“谁受益、谁承担”的基本原则,在基于标准分配规则下来详细计入科室成本,通过计算归集来形成最终的医疗科室业务成本。将该成本基于分项逐级分步结转中的“三级分摊法”,主要针对医院行政后勤和科室耗费进行精细结转,最终归结为“临床服务科室医疗成本”。
可以在科室成本核算基础上来单独计算科室的医疗项目成本,主要针对医疗服务的所有收费项目进行独立的成本核算,这里可以采用到作业成本法。所谓作业成本法就是将医院科室所提供的所有医疗服务项目作为核算出发点与终结点来形成追踪式的收支配比核算过程。它所描述与计量的都是意料服务项目中所真实发生的所有医疗服务内容。在作业成本法中是存在评价增值作业和非评价增值作业两大动因的,这两大动因就能够与有效资源耗费与无效资源耗费相联系,它主要通过成本差异挖掘来分析成本管理内容,并确立成本控制源头内容。在公立医院,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成本管控主要是基于可是的医疗项目调整,以期待实现对成本管理工作流程的有效优化。医院科室可以通过作业成本法来详细测算医院临床及医疗技术科室的重要成本内容,并对所获得成本数据进行分类管理。目前我国北上广等地的大型公立医院都在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其内部的科室医疗服务项目进行核算,通过成本控制来调整项目服务价格甚至药品价格,这对医院成本综合管理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促进作用。
三、结束语
基于新的《医院财务制度》,我国地方医院也已经进入了成本管理科学现代化发展时代。就如本文所提到的作业成本法,它能够将成本核算细化到科室的每一个医疗服务项目,做到对价格、分配、补偿、支付等等制度的有效优化,是值得医院在未来尝试深入研究应用的优秀成本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泉伶,于丽华,张振忠等.基于作业成本法核算手术项目成本流程探讨[J].中国卫生经济,2016,35(6):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