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毕业生质量评价探讨
2018-06-15缑仲轩叶立生
缑仲轩 叶立生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高层次实用型与技术型人才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培养模式、手段、途径、方法也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差异。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的高职毕业生评价受普通高校培养模式的影响较深,学生评价方法单一。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出发,结合高职学院的培养目标与国内外的实践,我们认为,高职教育应该从学生发展与企业需要出发,挖掘培养学生兴趣并进行培养,评价主体应该是多元化的,除了学校本身的评价,实训单位、家庭、社会等均可参与学生的评价;评价标准应该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毕业论文、毕业实训作品等均可列入评价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鼓励优质的毕业论文,实行多种评价机制并存的毕业评价模式利于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毕业生;评价
作者简介:缑仲轩(1967-),男,陕西西安人,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工与制药;叶立生(1961-),男,江苏泰兴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化学工程与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03-0144-04
一、建立具有职教特色的高职毕业生质量评价的意义
职业教育是职业知识、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教育,可以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技能适应相应的技术岗位。中国早期的职业教育是师傅带徒弟式的培养,培养规范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早期的职业教育可以追溯到1917年的中华职业教育社,该社团由教育学家黄炎培创办,目的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但由于时代与国力的局限,当时的职业教育发展缓慢。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从农业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工业社会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数量与质量要求均有大幅的提高,因而职业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开放之后,国家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产生了1280余所高职院校,高职在校生达到了700多万人的规模。在院校数量与在校生规模飞速发展背景下,我们必须冷静地反思一下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高职教育的教学评价方法、教学模式受普教模式影响,带有明显应试教育痕迹,教育实践中受普通高校评价模式影响较深,忽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没有强调高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失去了职业教育的特色。这既不符合职业教育的理念,也与多元化和个性化的现代教育思想相悖,因而高职教育的模式与评价体系需要我们不断地改进,从普通高等教育模式中走出来。如何正确评价我们的高职毕业生呢?毕业生评价是对毕业生技术水平、岗位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综合价值评估。通过评价毕业生水平,可以检验分析学校教育培训效果,找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毕业生评价具有回拨作用(wash-back effect)与指挥棒的效果,可以影响学校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影响高职教育质量。我们认为,高职毕业生的评价必须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色,认真改革学生评价体系。
二、具有职教特色的高职毕业生评价过程的因素分析
(一)职业教育评价客体的分析
从哲学的角度,评价过程是一个主动认识的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主要有三个因素,即主体、客体与认识的手段。在教育评价过程中就是评价主体、评价客体和评价手段三个因素。首先分析一下我们的评价客体——学生。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学生来源参差不齐、学生理论基础差、不喜欢抽象思维。参加高考的失败使得学生看不到自身的优点,没有努力的方向,找不准自己的社会定位与职业定位。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确定自己的社会定位与努力方向,培养一技之长,走适合自己特点的正确的发展道路非常必要。学生的个性化就是我们评价手段与标准的多样化。我们的學生评价不能使用固定不变的标准。高职学生的《高等数学》或《物理学》成绩普遍较差,这不仅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也让授课教师很尴尬。高职教育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在动手能力上的潜能,使更多的学生在教育成长过程中找到认同感,明确努力方向,让其感受到老师的鼓励,树立自信心,发现自己的特长,培养自己的特长,实现个性化发展。高职教育中学生的评价工作必须考虑到我们评价客体的这种特殊性,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地进行学生评价。
(二)职业教育评价手段的分析
由于我们评价客体的特殊性,我们的评价手段也需要贴合学生的实际,并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服务。我国的高职教育从业人员大多是普通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他们对学生评价的方式也受普通高等教育传统的影响。常以试卷与论文对学生进行考核,较少采用操作考试、演示考试及面试等考试形式。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响,高职学生大一要学《高等数学》,毕业前要进行毕业论文写作。高职院校生源参差不齐,高职学生的《高等数学》与毕业论文均流于形式,教师与学生均感到头痛。评价手段的多样化,进行多元性的学生评价,这是我们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线技能型劳动力,强调动手能力的提高与实践技能的培养,因而需要相应的特殊的个性化的评价方式[1]。评价手段的多样化不仅是对毕业生的评价,也应该体现在学生培养的过程评价中。现有的评估方式有课堂纪律、实训成绩、岗位考核、小组成绩、作品设计评比、讨论交流与语言能力等多种方式。这种评估是常态化与过程化的,不以最后的唯一一次评估决定作为最终的评估结果。美国采用增值法来评价职业教育学生。增值法评价是一种多角度的、多维度的、多元化的学生评价方法,既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学校的教育质量。其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考试成绩、智力发展、实践操作技能和追踪调查评价等方面。从国际视野来看,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职业能力培养,评价手段多样化是高职教育的大势所趋[2]。
成功的高职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自身素养的全面培养。自身素养包括理解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等。考核与评价指标既要符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水平,也要积极得到企业用人单位的认可。评价的任务模拟真实工作情景,以提高评价内容的针对性。既要对学生知识和技能进行评价,也要考察学生的工作态度、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通用能力的考核。通过考核引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和职业精神。
(三)职业教育评价主体的分析
评价主体与评价手段一样,也应该是多元化的。高职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其开放性与高度社会化。不管你愿不愿意,社会、学生、用人单位、学生家长都从自己的角度对教育过程与学生进行着评价。高职教育的质量只有得到社会、学生、用人单位、学生家长的认可才具有生命力与发展前途。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是教育开放性与社会化的体现,也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评价过程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因而科学的评价体系能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找到自己的不足与努力方向。不合理的评价体系会打击学生自信心,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正确的评价观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落后的评价观制约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德国是职业教育的大国,也是职业教育成功的典范。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保障了德国发达工业与繁荣的经济。德国是双元制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培养过程以合作企业为主体,以单位评价、学生作品及论文等多种形式来体现教育水平与学生水平。澳大利亚TAFE(Technology and Further Education)职业教育也有借鉴之处。它主要培养各种岗位的实用型人才,因而用职业技能来评价学生水平,这也是评价职业教育的标准。高职教育不是通才教育而是专才教育,其评价需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高职学生的素质结构、知识结构、习惯养成、思维方式等都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因而高职教育的评价内容与标准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英国BTEC(Business & Technology Education Council)职业教育体系中,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知识、相当理解力和一定的工作技能,未来既可以职业生涯成功,也可以继续攻读本科学位。
毕业生水平的评价者有教育管理机构、学校、用人单位及学生家庭等。用人单位是独立于教育机构与学生之外的第三方,其评价属于第三方的评价。从用人单位来讲,它对毕业生的评价很简单。“你会做什么?能做什么?能给企业创造多少价值和效益?你是否忠于企业?”如何培养并向用人单位输送受欢迎的毕业生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就业与成长。我们曾经调查过学校与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期望,如图1所示。企业基本上在各方面均对毕业生有较高的期待,但在毕业生未来的身心发展方面,学校的关注更高。毕业论文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未来的岗位晋升均有一定的关系。
图1 企业与学校对优秀毕业生的期待对比
与用人单位实现顺利的对接,使毕业生尽快适应未来的工作,必须在课程设计上摆脱传统的学科体系的束缚,以职业岗位能力为核心,建立多方位的岗位能力培训模式。普通高等教育注重的是学科的系统性与完整性,而高职教育注重的是一线岗位能力与应用性。回访工作多年高职毕业生,他们的答复是,高等数学在工作后再也没有用到过,未来也不会用到。脱离培养目标与学情的课程设计只能浪费教育资源与学生时间。教学过程必须模拟未来的工作岗位真实情景来进行教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真实职业情境。对于高职学生而言,真实的情境体验能使他们在体验中快速获得相应的职业能力,与未来的工作岗位无缝对接。毕业生水平评价要将教学过程评价与岗位评价相结合。在注重技能培养与专才教育的理念下,高职教学过程可以模仿企业的分组培养,教育过程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以烹饪高职教育为例,小组可以是面点组、冷盘组、热菜组、财务核算组等。若是制药专业为例,则可以分成品控组、制剂组、化学药组、生物发酵组、精制组等。教师从高台上走下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这个时候,教师已经是一个大师傅、咨询师、帮助者和讨论者。教师与学生讨论工作中的问题,一起分析解决工作中的问题,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养成思考的习惯,并培养未来工作的岗位能力。学生在分组实训实践中可以逐步认识岗位,掌握岗位职业技能、得到自己需要的专业知识,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能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经验。教学与生产相结合,评价也模拟企业的管理模式(比如绩效记分卡),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动手能力與职业素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形成一技之长。高职教育需要一个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与之衔接,形成一个高职特色评价体系与教育模式。高职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高职教育水平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高职教育,我们的学生是不是获得了具体的岗位知识与岗位技能,是不是获得了自信与认同感。这种自信与认同感可以通过评价学生的产品、作品和项目来实现。其次,诊断并指出学生的优缺点,为学生进步指明方向。高职学生评价是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我们认为高职教育需要更关注学生个体发展,多进行学生发展过程中的纵向比较,尽量减少与他人的横向比较。纵向毕业就是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其缺点,为学生指明努力方向,从而不断进步。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也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多元化的内容之一(见表1)。目前第三方评价已经引入到评价主体,第三方评价丰富了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因而有利于我们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3]。第三方评价的客体是教育机构,是对学校教育质量的一种评价,也是对学生质量的一种间接评价。
(四)毕业论文评价不是高职毕业生评价的唯一手段
在注重职业能力与动手能力培养的背景下,高职学生有没有必要进行毕业论文评价呢?现在的高职毕业论文在形式、内容和逻辑三方面存在问题[4]。在形式上,结构不完整、体例凌乱、格式错误;内容方面选题不合理、撰写不规范;逻辑方面逻辑混乱、概念错解、张冠李戴、惨不忍睹。其论文选题与内容脱节、前后无联系、引用资料虚假、抄袭过多、摘要不规范、关键词凌乱、语法句法毛病多、错别字连篇、答辩走过场。高职毕业论文高职院校普遍采用2+1三年制教育模式,即学生前两年在学校集中参加专业理论和实践学习,第三年有6-10个月在企业相应的岗位实习,在一线劳动过程中积累数据完成毕业论文。企业为了经济利益往往把学生作为简单的廉价劳动力,在流水线上重复性地工作,没有机会参与相关的研究与创新工作。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学生去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学生一方面在岗位上劳动,培养岗位技能,另一方面,总结自己的劳动体会,分析生产活动过程,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完成毕业论文。少数企业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劳动时间与劳动强度很大,学生没有精力进行论文工作。同时,指导老师每人20余名左右的毕业生,也没有充余的时间指导好每个学生的论文。虽然各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部门都制定了相应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范、检查制度与质量评价标准,但由于客观的原因也没有真正的落实。毕业论文(设计)的评阅、答辩走过场,为了达到及格率,同时也为了不影响学生的毕业,评委老师放宽答辩要求,学校也是得过且过,毕业论文(设计)已流于形式。针对毕业论文的问题,我们在表2对其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
针对这些现象,有学者尖锐地指出,高职院校毕业论文制度是简单地模仿本科院校,并不适合高职院校的学生评价。高职学生来源复杂、学制较短、教学模式上注重实践与动手能力的培养,这些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5]。因而毕业论文质量不高,近乎惨不忍“读”。也有老师呼吁应该把有限学分学时用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上[6],以技能鉴定或实训报告代替毕业论文。大多数学者还是认为,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7],并借鉴海内外的相关经验提出了解决之道,提倡毕业实习报告、毕业设计、实践性毕业论文等多种形式来丰富毕业论文水平[8]。
就我国高职教育现状而言,我们认为学生应该进行必要的论文训练,毕业论文也是多元化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在专业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优质的毕业论文,但不以毕业论文为唯一评价方式。借鉴国际的通行作法,实行多元化的毕业生水平评价体制势在必行。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端技能型人才,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不是论文写作能力。鉴于我们的生源参差不齐,一些学生语言写作能力差,缺乏从现象到本质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能从实训工作中升华而形成论文。但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很强,对于重复性的工作喜欢精益求精。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扬长避短,给这些学生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评价。高等职业教育的本质应该从促进学生个体的发展出发,其培养目标应是促进学生个体的职业行动能力发展,鼓励学生成材。高等教育的目的首先是做学生得到某专业领域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的相关能力,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在正在到来的工业4.0时代,高职教育必须培养出适应产业升级的高素质的人才。高职教育应该一切从学生需要出发,挖掘培养学生兴趣并进行培养。学生的毕业论文、实训作品、单位评价等均反映其水平与成绩。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优质的毕业论文,实行多种评价机制并存的毕业评价模式有利于高职学生的教育与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霞霞,王资.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评价的关键要素及其特征分析[J].职教论坛,2016(16):74-80.
[2]廖素清.借鉴国外学生质量评价方法 优化我国高职学生质量评价体系[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7):79-80.
[3]刘志峰.高职教育实施第三方评价的主要问题与改进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2(19):49-54.
[4]林义华,郎俊霞,成崇远.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写作实践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5(11):80-83.
[5]徐汉峰.专科层次的高职生不宜写毕业论文[J].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1-23.
[6]莫运襟.小议高职院校毕业论文[J].轻工科技,2015(5):163-164.
[7]赵雪莲.高职院校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122-125,132.
[8]孙亚东.对提升高职院校畢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当代职业教育,2011(5):40-43.
责任编辑 刘扬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