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健康指导干预在电子胃镜检查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护理体会
2018-06-15陈梅
陈梅
【摘要】目的 探讨对电子胃镜受检者实施全程健康指导的应用效果和护理体会。方法 将近几年来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全程健康指导护理措施,观察两组的护理效果和体会。结果 两组的SAS、VAS、依从性、并发症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比较,差距显著(P<0.05)。结论 对电子胃镜受检者实施全程健康指导护理措施,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检查依从性,减少并发症率,改善护患关系,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胃镜检查;全程健康指导;效果;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8..02
随着医疗仪器设备和诊疗技术的发展,电子胃镜检查以痛苦小、几乎无创等优点,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上消化道疾病诊疗的重要方法之一。但电子胃镜毕竟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手段,加上上消化道的解剖生理的特殊性,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疼痛和不适。较多患者常存在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检查依从性下降,影响检查的顺利进行,甚至会拒绝检查或因激烈挣扎而引发不良后果,增加临床医疗护理风险[1]。近年来,我们对电子胃镜受检者给予全程健康指导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门诊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具有检查适应症,排除胃镜检查的禁忌症、精神性疾病、意识障碍等。其中男性38例,女性52例;年龄25~75岁,平均(56.4±5.8)岁;文化程度文盲4例,小学文化22例,初中及高中文化46例,大专及以上18例。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检查日期的单双数,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①对照组:按照胃镜检查的护理常规进行,给予常规的检查准备、解释和观察。②观察组: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制订个体化的方案,在对照的基础上,给予全程的健康指导护理干预措施。
1.2.1 检查前
部分患者对疾病和胃镜检查的相关知识认知度不高,存在着较多的不良心理反应,降低了检查依从性,可能会影响检查的顺利和增加检查的风险。护理人员从接到胃镜检查预约单开始,即对患者的病情、生理、心理、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社会关系和精神面貌等方面,进行简单和必要的评估,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的健康教育。采用简洁易懂的语言,结合宣传画册、视频影像资料等多种形式,向患者讲解疾病和胃镜检查的相关知识,说明胃镜检查的目的性、重要性和必要性,是目前诊断和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最佳选择方法[2]。电子胃镜的优越性是能直观到胃和十二指肠内的异常变化,图像清晰、确诊率高,可以钳取活组织做病理学检查,必要时可以当场给予治疗;经过口咽麻药含服或者无痛检查,基本上没有痛苦,纾解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反应。告知术前晚应按照医嘱禁食和禁水,按需服药药物,保持良好的睡眠和状态,确保检查的顺利进行。
1.2.2 检查时
邻近检查前护理人员以和蔼的态度和热情的笑容,向患者告知检查过程中的配合方法和注意事项,指导患者学会作深呼吸,口水应自然流出而不可咽下。告知检查中可能出现的不良感受和并发症,以及应对方法,此时可提示医务人员,不可随意妄动以免造成副损伤和严重不良后果。检查时指导和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摘除义齿以防脱落进入气管造成窒息;松开衣领和裤带,垫上高低适宜的枕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3]。护理人员始终陪伴在患者身边,不要离开患者的视线;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不断询问患者的感受,用赞许目光等肢体语言多,给予鼓励和支持,缓解恐惧紧张的心理;患者感到不适时应给予劝慰和安抚,发现异常时应立即向医师汇报,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1.2.3 检查后
检查结束后协助患者及时清理口面部流出的唾液和黏液等污物,穿好衣服,搀扶至休息区;必要时盖好被褥,让患者休息观察。给予心理指导,告知检查治疗已经顺利结束,病变不严重时可明确告诉患者,纾解紧张焦躁心理;病情严重或不确切时,应注意保护性医疗制度,给予安抚和宽慰,消除其不良情绪。检查后可能有咽喉部疼痛不适、声音嘶哑或恶心感,告知患者可在短时间内缓解,无需过分紧张,必要时用淡盐水含漱[4]。部分上腹部饱胀是检查中充气所致,一般2 h后即可慢慢消失。告知患者检查后2小时方可进食温凉留置饮食,不可过早进食过热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对胃粘膜创面带来损害。检查后注意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有腹胀腹痛、呕血便血、头昏出冷汗等异常现象时,应立即就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疼痛指数(VAS),依从性,并发症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将两组的SAS、VAS、依从性、并发症率和患者满意度等指标比较,差距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结果的比较(x±s)
组别 n SAS VAS 检查依从性 并发症率 患者满意度
观察组 45 30.2±4.3 2.54±0.31 44(97.8) 2(4.44) 44(97.8)
对照组 45 41.5±4.8 3.26±0.37 39(86.7) 4(8.89) 38(84.4)
3 讨 论
电子胃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时间短、创伤轻、痛苦小、恢复快、效果确定、安全性高等优点。但电子胃镜具有一定的侵入性,加上上消化道解剖生理的特殊性,受检者常会感到一定的疼痛和不适;部分患者对疾病和胃镜检查的相关知识认知不够,常会出现焦虑紧张、甚至害怕拒绝等不良心理反应。这些负性情绪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检查的顺利进行,极少数患者反应强烈时可造成一定的不良后果,为医疗护理带来较大的风险影响了医患和谐。因此,对行胃镜检查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利于胃镜检查的顺利开展和护理质量的提高。
我们对电子胃镜受检者进行病情和心理评估,针对其不同病情和心理反应特征,制订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在患者接受胃镜检查的全过程,给予以健康教育指导为主要内容的护理干预措施。检查前告知胃镜检查的配合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的认知度,纾解焦虑紧张的不良心理,积极做好各种准备工作;检查时实施舒适护理措施,注重保护性医疗,给予鼓励和支持[5];检查后进行生活饮食的指导,病情和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随访的要求等。通过全程的健康指导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心理评分明显改善,疼痛指数下降,治疗依从性提高,并发症率下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提高,收到较好的护理效果。
总上所述,对电子胃镜受检查在其检查的全程中给予健康教育指导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降低检查的疼痛指数,提高检查的依从性,使并发症率显著下降,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使胃镜室的临床护理质量得到不断改进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黄振存.初次胃镜检查患者的心理表现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1,8(4):99-100.
[2] 徐 媛,易 梅,马超英.改进型护理干预在電子胃镜检查中的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1,4(11):57-58.
[3] 罗胜兰.舒适护理在胃镜检查中应用效果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0,5(3):204-205.
[4] 杨凤艳.胃镜检查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及影响[J].医药前沿,2014,4(5):286.
[5] 王淑贞,郎爱花.电子胃镜检查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5):618-619.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