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胃间质瘤的疗效分析
2018-06-15郑坚江刘跃全苏福增
郭 磊,郑坚江,刘跃全,苏福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83000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临床较常见的发生于胃黏膜下的非上皮性肿瘤,表现为一种不成熟的梭形细胞和(或)上皮样细胞的增殖[1-2]。GIST是具有恶性潜能的消化道肿瘤,因此早期手术治疗很有必要。早期较小的GIST一般无明显症状[3],少数可有反酸、烧心等临床表现。开腹手术虽可完整切除肿瘤,但存在创伤大、术中出血多、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慢、住院时间长等缺点。腹腔镜手术则无此缺陷,是目前治疗胃间质瘤的最佳术式[4-5]。但腹腔镜下寻找并切除较小的GIST难度较大,手术时间延长。随着内镜技术的成熟,腹腔镜与胃镜联合胃间质瘤切除术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行腹腔镜联合胃镜胃间质瘤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胃镜、超声胃镜[6-7]明确诊断为GIST;(2)年龄≥20岁且≤70岁;(3)瘤体直径≤5 cm;(4)病历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有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病史;(2)年龄<20岁或>70岁;(3)有腹部重大手术史;(4)有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病史;(5)瘤体直径>5 cm或已发生转移;(6)病历资料不完整。
1.2 临床资料 根据以上纳入、排除标准,前瞻性纳入2015年10月至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84例GIST患者,其中汉族33例,少数民族51例,平均(37.52±4.39)岁。本研究内容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手术方法 术前常规留置胃管,均全麻,患者取仰卧、头高脚低位,脐下为观察孔,分别于右肋缘下锁骨中线交点、左肋缘下腋前线交点穿刺5 mm、12 mm Trocar,置入超声刀、分离钳,剑突下做3 mm切口,置入自制“L”形肝脏拉钩,腹腔内置入小号乳胶引流管,套入“L”形拉钩后悬吊肝脏,暴露手术区域,游离肝胃韧带、脾胃韧带及双侧膈肌脚,注意保护胃短血管。经口腔置入胃镜,探查全胃,确定胃间质瘤的位置,如位于胃大弯侧或前壁,可在腹腔镜观察下,用无损伤线缝扎固定肿物。如位于胃小弯侧或后壁,可充分游离胃小弯侧,将胃整个翻起后再用无损伤线缝扎固定肿物(图1),直线切割闭合器完整切除肿瘤(图2),3-0可吸收线包埋创面(图3)。对于完全腔内生长的间质瘤,可在腹腔镜观察下行胃镜套扎切除。术区常规留置腹腔引流管。术后通气后拔除胃管,正常进食后拔除腹腔引流管。
图1 用无损伤线缝扎固定肿物 图2 直线切割闭合器于肿物下方完整切除 图3 3-0可吸收线包埋创面
1.4 观察指标 统计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术前与术后3个月24 h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8-9]、GERD Q量表评分[10]等。
2 结 果
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围手术期死亡。手术时间平均(50.36±16.67) min,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1.76±0.64) d,平均住院(4.53±2.47) d。肿瘤位置:贲门旁6例、大弯侧26例、小弯侧21例、前壁15例、后壁11例、幽门旁5例。术后病理结果提示:极低危险度17例、低危险度28例、中度危险度21例、高危险度10例、极高危险度8例,病检提示切缘均为阴性,无远处转移。术后16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反酸、嗳气(表1、表2),需口服抑酸药物。中度危险度以上患者,术后口服“甲磺酸伊马替尼片(格列卫)[11-12]”。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无复发、转移病例。
时间反流时间(h)反流次数(n)酸反流时间(%)长反流次数(n)DeMeester评分(分)GERDQ量表评分(分)术前0.78±0.3514.16±4.850.64±0.151.36±0.275.97±1.467.83±1.46术后3个月0.97±0.2234.74±6.390.85±0.482.09±0.3419.22±6.43 10.96±2.61t值1.3389.7191.3761.1586.3957.610P值0.2550.0340.2470.6420.0450.041
表2 术前与术后3个月食管测压结果的比较
时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mmHg)静息呼吸最小值静息呼吸平均值残余压(mmHg)平均值最大值松弛率(%)术前15.62±6.9920.55±13.0312.83±7.0514.18±7.7446.04±25.32术后3个月12.55±4.1818.67±11.7110.47±4.9111.96±5.6048.68±13.27t值1.2381.7011.7291.2431.652P值0.6390.1510.1030.6030.173
3 讨 论
GIST是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约占所有胃肠道间质细胞瘤的60%,目前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手术治疗的关键在于肿瘤的完整切除,局部手术即可满足治疗要求,因此不必行淋巴结清扫。Lukaszczyk等[13]首次将腹腔镜技术应用于GIST。2004年欧洲医学肿瘤协会(ESMO)发布了《关于GIST诊疗的欧洲共识》,建议腹腔镜手术主要用于瘤体直径<2 cm的GIST。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手术适应证逐渐放宽,2006年Berindoague等[14]成功为1例直径12.5 cm的GIST患者施行腹腔镜手术。我国于2011年《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建议瘤体直径≤5 cm的GIST可考虑行腹腔镜手术。2013年《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再次放宽腹腔镜手术适应证,肿瘤大小不再是腹腔镜手术的限制因素,合理的选择手术时机、精准操作才是手术成功的保障。陈清风等[15]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不同部位、不同大小的GIST,腹腔镜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腹腔镜GIST切除术相较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康复快、对胃肠功能影响小等优点,但对于较小或腔内生长的GIST,腹腔镜下寻找、切除较困难,因此会导致手术时间延长,甚至不能切除肿瘤。腹腔镜联合胃镜可弥补这一缺陷。优点包括:(1)腹腔镜与胃镜联合方便定位GIST,尤其较小的肿瘤,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2)胃镜观察、腹腔镜下切除GIST,有助于明确术中有无出血、吻合口瘘等;(3)有助于发现阴性肿瘤或内生型肿瘤,避免遗漏;(4)贲门旁的GIST,术中胃镜观察下行瘤体切除,并用3-0可吸收线包埋创面,避免发生贲门口狭窄或影响食管下端括约肌功能;(5)体现了多学科联合治疗的观念。腹腔镜联合胃镜GIST切除术学习曲线相对较长,需熟练掌握贲门、胃周围的解剖结构,并且如何在胃镜观察下准确定位GIST显得尤为重要。
不论开腹抑或腹腔镜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均需切除肿瘤附近少量正常胃壁组织。对于较大的GIST,可考虑行胃大部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胃腔容积的缩小,可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反酸、烧心等症状。对于贲门旁的GIST,术中如操作不当,可损伤食管下端括约肌,进而加重反流症状[16]。本研究也证实这一点,术前与术后3个月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残余压及松弛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3个月反流次数、DeMeester评分、GERD Q量表评分较术前均有所增加。
腹腔镜联合胃镜尤其适于胃食管结合部GIST。因胃食管结合部GIST在腹腔镜下显露、游离相对较困难,胃镜下辅助定位利于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强行牵拉导致肿瘤破裂或转移;缝合过程中胃镜持续保留在胃食管结合部,有效避免术后贲门狭窄的发生。本研究中,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残余压及松弛率均无明显变化,表明在胃镜观察下缝合残端可预防损伤食管下端括约肌,造成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引起反流。如何在完整切除GIST的前提下保留贲门括约肌是手术关键,笔者建议:(1)切除过程中胃镜应持续保留在胃食管结合部,观察有无括约肌损伤;(2)注意切割闭合器的使用规范,避免过多切除正常组织;(3)如术中发现损伤贲门括约肌,可使用可吸收线局部缝合修补;(4)必要时可考虑中转开腹。GIST具有一定的恶变及复发可能,术后复发与转移是评价手术长期预后的重要指标。在腹腔镜胃GIST手术开展初期,术中肿瘤破裂或播散是备受关注与质疑的焦点,GIST生物学特性复杂,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价值。雷程等[17]的研究表明,核分裂象数、手术根治度是高危GIST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核分裂象数的高低较肿瘤大小在预后方面的影响作用更大,高核分裂象数提示肿瘤细胞增殖活跃,预后较差。手术根治度无疑是影响GIST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完整切除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姑息切除患者。因此术中应完整切除肿瘤、肿瘤假包膜及其所在器官的部分组织,保持切除组织的完整性及切缘阴性。本研究术后随访过程中均无复发,表明腹腔镜与胃镜联合应用利于完整切除肿瘤,可有效避免残留,预防复发,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腹腔镜联合胃镜胃间质瘤切除术安全、有效,术后可能引起或加重反酸症状,但对食管下段括约肌功能的影响不大。
参考文献:
[1] 叶颖江,高志冬,王杉.不同部位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原则[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8(4):301-304.
[2] Feng F,Tian Y,Liu Z,et al.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Esophageal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Evaluation of a Pooled Case Series[J].Medicine(Baltimore),2016,95(2):e2446.
[3] 马菊香,叶兆祥,李绪斌,等.多层螺旋CT检查在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分级中的应用[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5,14(3):242-247.
[4] 严鹏,刘佳佳,胡新,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8(8):808-811.
[5] Ntahompagaze Théophile,吴海福,施晨晔,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胃肠间质瘤的疗效分析及不同危险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16,15(9):882-887.
[6] Lim KT,Tan KY.Current research and treatment fo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J].World J Gastroenterol,2017,23(27):4856-4866.
[7] Shen C,Chen H,Yin Y,et al.Endoscopic versus open resection for small gastric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safety and outcomes[J].Medicine (Baltimore),2015,94(1):e376.
[8] 王志,苏福增,张成,等.腹腔镜Toupet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16,18(8):1172-1175.
[9] 季锋,汪忠镐,李震,等.高分辨率食管测压法在食管裂孔疝诊断中的意义[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3,28(6):427-430.
[10] 苏福增,张成,克力木,等.腹腔镜Nissen、Toupet和Dor胃底折叠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合并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9):1014-1020.
[11] Rutkowski P,PrzybyJ,Zdzienicki M.Extended adjuvant therapy with imatinib in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recommendations for patient selection,risk assessment,and molecular response monitoring[J].Mol Diagn Ther,2013,17(1):9-19.
[12] 史一楠,梁小波.胃肠间质瘤的伊马替尼新辅助治疗及手术时机的选择[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8(4):313-315.
[13] Lukaszczyk JJ,Preletz RJ Jr.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benign stromal tumor of the stomach[J].J Laparoendosc Surg,1992,2(6):331-334.
[14] Berindoague R,Targarona EM,Feliu X,et al.Laparoscopic resection of clinically suspected gastric stromal tumors[J].Surg Innov,2006,13(4):231-237.
[15] 陈清风,林建贤,郑朝辉,等.腹腔镜手术对胃不同解剖部位胃肠间质瘤疗效的影响[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11):1277-1281.
[16] 王超,高志冬,申占龙,等.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行食管胃结合部胃肠间质瘤切除的疗效比较[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8(9):881-884.
[17] 雷程,刘林,王琦三,等.高危胃肠间质瘤108例治疗与预后分析[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6,19(11):1300-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