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8-06-15赵利利
赵利利
枣庄矿业集团滕南医院妇产科,山东枣庄 277519
围绝经期是指绝经前的1年内的时期,其属于女性需要经历的正常阶段,该阶段女性的生理状态会发生明显的变化[1],很容易发生生殖系统病变,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器官中最为常见的肿瘤,多发在40~50岁年龄的妇女中,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排尿困难[2-3],月经异常,但多数患者为因为缺乏典型症状而延误早期治疗,风险较高[4]。该文针对该院2015年8月—2016年9月期间所收治的138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患者的临床症状开展治疗,特此研究不同剂量的米非司酮应用后的临床疗效,探讨药物的最佳应用剂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择该院所收治的138例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患者作为该次研究对象,按照应用米非司酮剂量的不同进行分组,A组,B组和C组每组46例,所有患者均经B超和病理检查确诊,另外,该组研究患者无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无相关用药过敏史者,均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A组最大年龄49岁,最小年龄37岁,中位年龄为(39.58±3.46)岁,B组最大年龄48岁,最小年龄36岁,中位年龄为(40.24±3.93)岁,C组最大年龄49岁,最小年龄36岁,中位年龄为(40.11±3.24)岁,对比分析3组临床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3组患者均以及米非司酮 (国药准字:国药准字H20000648)治疗,A组患者剂量为12.5 mg/d(早中晚剂量分别为:4、4、4.5 mg),B 组剂量为 10 mg/d(早中晚剂量分别为:3、3、4 mg),C 组剂量为 5 mg/d (早中晚剂量分别为:1.5、1.5、2 mg),均为饭前给药,3 次/d 治疗,治疗3个月后,观察3组患者的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并记录6个月后的诱导绝经情况。
1.3 观察指标
应用B超对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进行检测,并观察患者的月经表现,主要包括:月经复潮、成功绝经以及引导出血情况。
1.4 统计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成功诱导绝经率与阴道出血发生率等计数资料用[n(%)]的形式表示,数据用χ2检验,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等计量资料用(±s)的形式表示,采取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比较
3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体积与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治疗前,且A组治疗后的子宫体积(104.1±14.8)mm3与肌瘤体积(24.8±3.4)mm3明显优于B组和C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3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对比分析[(±s),mm3]
表1 3组治疗前后子宫体积与肌瘤体积对比分析[(±s),mm3]
组别 子宫体积治疗前 治疗后肌瘤体积治疗前 治疗后A组(n=46)B组(n=46)C组(n=46)192.3±48.6 201.5±50.7 198.6±54.7 104.1±14.8 112.5±13.4 132.8±14.5 44.1±19.5 43.8±18.5 42.5±21.2 24.8±3.4 27.5±4.9 27.3±4.3
2.2 3组治疗后诱导绝经效果对比分析
A组患者中成功诱导绝经率为89.13%,明显高于B组(58.69%)和C组(63.04%),A组患者月经复潮率为 6.52%,显著低于 B组(21.74%)和 C组(19.56%),A组患者阴道出血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B组(19.56%)和C组 (17.39%),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3组治疗后诱导绝经效果比较
3 讨论
子宫肌瘤属于临床常见的良性疾病,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微创子宫动脉栓塞术与射频消融术等方式逐渐应用在临床中,虽然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与损伤程度,但是操作难度较大[5],所应用的费用较高,且操作难度较大。对子宫肌瘤的临床发病机制进行分析,证实该病症与雌激素受体和雌二醇水平有关,在疾病发生和进展过程中,雌激素起到了密切的影响[6],患者在围绝经期自身机体的激素水平有明显变化,针对围绝经期发病的患者应用诱导的方式治疗,能够有效减小肌瘤体积,且能够获得无创和经济的临床疗效[7]。
米非司酮属于拮抗雌激素类固醇药物,能够有效抑制动脉血流,缓解子宫肌瘤进一步增长,还能够将激素调节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孕酮受体阻断后良好缓解病变组织继续生长,进而达到治愈作用。虽然米非司酮应用在子宫肌瘤的治疗中已经获得了认可,但是最合理的应用剂量并未有明确定论,合理的剂量能够将药物的药效充分发挥出来。
该次的研究结果表明:3组患者治疗后的子宫体积与肿瘤体积明显低于治疗前,且A组治疗后的子宫体积(104.1±14.8)mm3与肌瘤体积(24.8±3.4)mm3明显优于B组和C组,A组患者中成功诱导绝经率为89.13%,明显高于 B组(58.69%)和 C组(63.04%),A组患者月经复潮率为6.52%,显著低于B组(21.74%)和C组(19.56%),A组患者阴道出血发生率为4.35%,显著低于 B组(19.56%)和C组(17.39%),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研究与余霞等[8]的研究结果相似,方在其研究中主要对子宫肌瘤患者1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后低剂量组 [米非司酮10 mg/(次·d),口服]和高剂量组[米非司酮,25 mg/(次·d),口服],各 72例。治疗结果显示: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子宫肌瘤体积均显著缩小,低剂量组总有效率86.11%,高剂量组总有效率84.72%,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由此可见,大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患者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应用12.5 mg剂量的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患者的效果明显,能够有效提升诱导绝经成功率,为最佳剂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探索。
[1]潘振球,范丽英,金亚蓓,等.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12):79-80,83.
[2]周涛,周文超.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的临床观察[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2014(4):3-5.
[3]林红娣.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的临床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7,38(1):126-127.
[4]林双燕.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子宫肌瘤 诱导绝经的临床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7,23(7):112-113.
[5]王淑梅,于金凤.不同剂量米非司酮用于围绝经期子宫肌瘤诱导绝经效果比较[J].中国药业,2017,26(18):35-36.
[6]李丽.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比较[J].山东医药,2015(29):94-95.
[7]李剑兰,宋美兰,封全灵,等.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效果的循证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27):4574-4576.
[8]余霞,袁晓燕,犹力,等.不同剂量米非司酮在子宫肌瘤保守治疗中的疗效分析[J].西部医学,2014,26(5):639-640,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