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8-06-15于波
于波
枣庄矿业集团滕南医院眼科,山东枣庄 277606
白内障属于常见的眼病之一,多发生于老年患者中,是导致老年患者盲的重要原因。相关学者研究表明[1],硬核白内障的发生机制为自身晶状体发生改变,或是其他因素引发的浑浊导致患者视力下降,该病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视网膜成像,并对患者的健康生活有严重的影响[2-3]。有学者证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情绪,且对促进患者视力恢复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特此该文就对该院2014年8月—2016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76例硬核白内障患者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所收治的76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作为该次研究病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n=38)和对照组(n=38),所有患者在B超检查下均无明显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且无青光眼与眼外伤病史。所有患者均知晓该次研究,且已经签订知情同意书,并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患者中男21例,女17例,最大年龄81岁,最小年龄57岁,中位年龄(69.85±4.83)岁,大专及大专以上13例,高中学历14例,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11例,研究组患者中男19例,女19例,最大年龄79岁,最小年龄53岁,中位年龄(67.58±4.31)岁,大专及大专以上15例,高中学历11例,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12例,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基础资料,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治疗方式,给予患者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
研究组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手术前对患者的瞳孔进行冲洗,应用复发托品酰胺眼液冲洗,采取表面麻醉,借助开睑器开睑,将患者的穹窿作为基底将球膜剪开,对眼角膜缘后切开6~7 mm半层巩膜,应用的器械为巩膜隧道刀,向前作巩膜隧道至透明角膜缘内1 mm处,在患者前方内注入适量的粘弹剂,连续环形撕囊[4-5],若患者的晶体核直径与外切口相比较大,可以在隧道内碎核,随后分次取核,晶体核取出后,应用吸引针将残留的皮质吸出来,将人工晶状体置入囊袋内,向前房和囊袋注入适当的粘弹剂,随后采取注水处理,恢复患者前方囊袋,使前房压力保持正常,缝合切口。
1.3 观察指标
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与角膜散光情况。
1.4 统计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用SPSS 17.0或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率(%)的形式表示,数据用χ2检验,散光度数与视力恢复情况属于计量资料,用(±s)的形式表示,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角膜散光程度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手术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散光度数进行测定,研究组患者的散光度数为(0.97±0.10),对照组患者的散光度数为(1.57±0.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47 4,P=0.000 0);其研究组患者中有1例为手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3例手术后角膜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手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9例手术后角膜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为31.5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6 7,P=0.024 3)。
2.2 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视力恢复率(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71.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视力恢复情况对比分析
3 讨论
白内障属于全球第一位眼盲病症,相关学者研究表明我国的老龄化人口不断加剧,调查得出全球盲人病因为白内障的比例为46%,我国目前的白内障患者每年的增长人数平均在40万左右[6],在我国以往的观念中,我国白内障患者是在完全成熟后才进行治疗,尤其是中小城市和乡村等条件较为落后的地区,白内障的治疗相对较晚,由此硬核白内障的比例相对较高。临床中将硬核白内障进行了分级,根据Emery分级法将和硬度分为Ⅳ~Ⅴ级,成为硬核白内障,硬核白内障自身的特点为手术难度大,手术中和手术后的并发症较多,且效果不佳,抑制困扰着眼科医学工作者。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种治疗手段具有并发症少和安全的优势,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切口小,此种方式与超声乳化不同外,其余步骤基本相同[7],此外,该种手术方式最主要的就是前房反复操作,能够有效减少对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在手术中能很好的维持前房的稳定,且在减少手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方面存在明显优势。
在手术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距离角巩膜缘2 mm的反眉弧形巩膜隧道切口,密闭性能较好;②缝线禁忌太紧,手术后散光可以控制在1.00~2.00 D之间;③环形私囊一般控制在6.0~6.5 mm之间;④粘弹剂的使用十分重要,硬核与角膜内皮间,与皮质床间注入粘弹剂,应注意粘弹剂的剂量要充足,还需要保护角膜内皮与皮囊膜,并且需要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视力恢复36例,恢复率为94.74%,对照组患者视力恢复27例,恢复率为71.05%,手术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散光度数为(0.97±0.10),对照组患者的散光度数为(1.57±0.2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47 4,P<0.05);研究 1 例手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3例手术后角膜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对照组3例手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9例手术后角膜水肿,并发症发生率为31.58%,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这一研究结果与刘和忠等人[8]的结果相似,在刘和忠等人的研究中,对198例(198眼)患者进行研究,方法采取:反眉形小切口手法碎核,结果显示:手术后3个月矫正视力≥0.5者占 93.43%,≥1.0 者占 75.76%, 术后 3 个月散光为(0.75±0.50)D。 术后并发症:轻度角膜水肿 19 眼,虹膜炎13眼,后囊轻度浑浊14眼,由此可见,对硬核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非常必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角膜散光情况,促进患者视力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探索。
[1]孙光涛.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29):93,95.
[2]费玉喜,张志娟,吴春松,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现代医院,2013,13(2):34-36.
[3]郎雪华,陈明华.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治疗高龄硬核白内障[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3,35(12):935-938.
[4]黄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10):92.
[5]王黎,高永杰.同等硬核白内障两种不同术式效果比较[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3,35(6):438-441.
[6]史天禹.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2015(2中旬刊):348-349.
[7]郭晓龙.硬核白内障应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2):62-63.
[8]刘和忠,龚铠,王炜,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J].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17,39(10):765-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