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性运动疗法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效果研究
2018-06-15戴蓉
戴蓉
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中医院针灸康复科,江苏南京 211300
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明显,发病率、致残率、病死率均比较高,其在临床中也比较常见。主要是由于脑部的血管破裂或者血管堵塞造成血液不能够流入到大脑中,造成脑部的组织损伤[1]。脑卒中的一种后遗症是偏瘫,该次就该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治疗的脑卒中偏瘫康复中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的效果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接受治疗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为48~73 岁,平均年龄为(59.58±0.33)岁;对照组中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为 48~75岁,平均年龄为(61.18±0.3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有站立、步态训练等。观察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具体如下:①起坐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调整好椅子的高度,初始高度为50 cm,每天保持150~200次,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将椅子高度下降到20 cm[2];②运动平板训练。保持速度在0.6~1.0 km/h,40 min/次,2 次/d;③室外步行训练。每天步行100 m,保持速度最高不超过1.3 km/h;④上下楼梯训练:健康的一侧先上,患侧先下,进行上下楼梯进行训练,训练量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⑤平衡训练。开始需要借助平衡杆进行,训练要严格遵循医嘱,达到一定要求后在平衡板上动态进行训练[3];⑥单腿负重训练。2次/d,5次/周,一共治疗6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对比,临床效果标准:①痊愈:FMA评分、Barthel评分恢复正常;②显效:FMA评分、Barthel评分有明显的改善;③有效: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有一定的改善;④无效: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没有变化甚至变差。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差异用χ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用t进行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情况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2.2 两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对比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s),分]
组别FMA评分 Barthel指数评分观察组对照组t值 P值36.66±2.22 52.33±2.06 32.724 0 0.000 0 46.31±4.62 66.82±4.88 19.302 9 0.000 0
3 讨论
脑卒中临床中被叫做脑中风,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中障碍性的病症,主要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中而引起脑部损伤的一种疾病[4-5]。脑卒中在临床中分为两类:出血性、缺血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高于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总数的65%左右,椎动脉闭塞和颈内动脉均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脑卒中的临床症状主要为智力障碍、昏厥突然、口眼歪斜,临床中的病死率比较高,根据脑动脉闭塞和狭窄后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持续时间和轻重分为3种类型,①短暂行脑缺血发作,此种类型症状持续时间短于2 h,可反复发作,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脑部内无明显梗死灶;②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其症状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但持续时间超过24 h;③完全性脑卒中,此种症状比较严重,有意识障碍,不断恶化,脑部出现明显梗死灶,神经功能障碍不能长期恢复。当前,脑卒中患者存活率逐渐上升,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会受到极大的障碍,这会给患者的家庭带来较为沉重的负担,患者要忍受身心上的巨大痛苦,如何有效的治疗脑卒中是当前临床中比较重要的问题[6]。严重脑卒中疾病可造成永久性的神经损伤,如果不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临床治疗中常采用药物治疗、外科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中采用溶栓治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脑卒中最有效的救治方法,外科手术治疗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进行治疗,其中颈动脉内膜切除术适用于颈内动脉颅外段严重狭窄,狭窄部位发生在下颌骨角以下的患者,颅外-颅内动脉吻合术治疗对预防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效果良好。
而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有明显的改善功能,提升其生活质量,促进患者预后[7]。而下肢中最为基本的功能活动是其步行能力,这是偏瘫患者康复的最终目标。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下肢功能改善比较明显,从中能够看出强制性运动疗法的优势:①将传统的强制性运动疗法进行了一些改善,对于健侧活动不过度的消耗;对于患侧能够有一定的强度的训练,保证下肢康复同时,也能够提升患者的平衡能力;②患者都集中性进行训练,能够保证训练的时间和质量;③训练的强度比较大,反复的训练能够激活促进患者大闹的功能重组。
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5%,明显优于对照组(80.0%),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中能够说明,强制性运动疗法对于患者的下肢功能改善比较成功,观察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36.66±2.2)分、(46.31±4.62)分,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优越。该次研究与张璇等[8]研究基本一致。(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78%)。
综上所述,临床中应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的运动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在临床中应该进行推广。
[1]李莹莹,张备,李策,等.强制性运动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前肢运动功能及情绪相关脑区葡萄糖代谢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7):481-486.
[2]李启金,林洁玲,罗超敏,等.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16):38-41.
[3]樊留博,江毅卿,田瑛,等.强制性运动联合高压氧疗法在痉挛性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5,24(5):866-869.
[4]许通文,余木生,王伟锋,等.针刺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单侧忽略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5,36(17):2745-2748.
[5]王淑玲,刘佳,邓景贵,等.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老年脑卒中大鼠神经功能和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4):3403-3406.
[6]李宝纪,侯强,王小宁,等.拮抗针法联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在急性脑梗死后上肢痉挛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2):97-100.
[7]杨加顺,李冬艳,邹娜,等.头针结合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缺血性)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15(8):10-12.
[8]张璇,张卓然,段淑荣,等.强制性运动康复训练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及巢蛋白表达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5):575-57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