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所致动眼神经麻痹的效果分析

2018-06-14黄锦聪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3期

黄锦聪

【摘要】 目的:探讨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未破裂后交通动脉瘤(PcomAA)所致动眼神经麻痹(OMNP)的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1月收治的74例未破裂PcomAA所致OMNP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取的手术方式分类,分为夹闭组(行开颅夹闭治疗)38例,栓塞组(行介入栓塞治疗)36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OMNP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后,栓塞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优于夹闭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和夹闭组总恢复率分别为83.33%和86.8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完全恢复率38.89%,低于夹闭组的6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夹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未破裂PcomAA所致OMNP,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两种方法均具有各自的优势,临床上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开颅夹闭; 介入栓塞; 后交通动脉瘤; 动眼神经麻痹

doi:10.14033/j.cnki.cfmr.2018.3.0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03-0022-02

后交通动脉瘤(PcomAA)是一种临床上常见颅内动脉瘤,约占颅内动脉瘤45.00%[1]。因动脉瘤靠近神经,瘤体压迫或刺激动眼神经,导致眼神经发生移位、水肿等,引起动眼神经麻痹(OMNP)[2]。目前治疗OMNP主要采取减轻动脉瘤压迫和刺激的措施。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是治疗OMNP两种主要的方法,但两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尚存在争议[3]。本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1月收治的74例未破裂PcomAA所致OMNP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在治疗未破裂PcomAA所致OMNP的疗效及安全性,现作以下总结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5年7月-2016年11月收治的74例未破裂PcomAA所致OMNP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分为夹闭组(行开颅夹闭治疗)38例,栓塞组(行介入栓塞治疗)36例。夹闭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45~69岁,平均(54.24±3.78)岁,入院时主要症状为单纯OMNP 14例,以突发头疼伴OMNP为主要症状24例,具有高血压史8例。栓塞组男20例,女16例,年龄46~71岁,平均(54.90±3.69)岁,入院时主要症状为单纯OMNP 13例,以突发头疼伴OMNP为主要症状23例,具有高血压史6例。两组一般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经过头颅MRI或CT检查,符合PcomAA并OMNP诊断标准[4];(2)术前Hunt-Hess分级≤Ⅲ级;(3)全脑DSA检查,患者OMNP与同侧PcomAA有相关性;(4)术后或随访造影证实PcomAA基本不重影;(5)可配合术后长期随访;(6)告知患者或家人,并签自愿通知书。排除标准:(1)患有心、肝、肺、肾等功能障碍;(2)患有精神疾病。

1.3 方法

夹闭组:采用标准翼点入路行开颅夹闭术,在显微镜下分离外侧裂,打开视神经池及颈内动脉池,降低脑组织张力。解剖显露颈内动脉近端,辨清相邻动脉、神经及穿支血管,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夹闭瘤颈,术中通过穿刺、塑形、切除、烧灼瘤体等方式,缩小瘤体体积。术后CT检查了解动脉瘤夹闭情况。

栓塞组:采用血管介入栓塞術,取平卧位,全身麻醉,取股动脉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采用Seldinger技术将6F指导引导管置入病侧颈内动脉,在微导丝的导引下,将微导管小心置入动脉瘤腔内,据血管造影,将合适大小的微弹簧圈填塞入动脉瘤腔内,术后检查动脉瘤栓塞及载瘤动脉情况。对于宽颈动脉瘤则辅助应用血管支架及球囊栓塞。

1.4 观察指标

(1)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2)OMNP疗效评估:OMNP诊断标准为无上睑下垂;无复视;眼球运动不受限;瞳孔对光反射恢复或部分恢复。完全恢复:满足OMNP诊断标准4项;部分恢复:满足OMNP诊断标准1~3项;未恢复:不满足OMNP诊断标准任何一项。总恢复=完全恢复+部分恢复。(3)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情况

术中栓塞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方面均优于夹闭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OMNP恢复情况

栓塞组总恢复率为83.33%(30/36),夹闭组为86.84%(33/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和夹闭组完全恢复率分别为38.89%(14/30)和63.16%(2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栓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5/36),其中脑梗死1例,脑水肿2例,脱水并发症2例;夹闭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2%(10/38),其中脑梗死1例,脑水肿4例,脑血管痉挛3例,脱水并发症2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未破裂动脉瘤临床表现有占位效应、缺血性卒中、神经刺激症状等,常见临床症状有脑神经麻痹和头疼[5]。占位效应是引起OMNP的主要原因,据报道,36%OMNP患者由颅内动脉瘤引起,其中PcomAA是引起OMNP常见的颅内动脉瘤[6]。在动脉瘤导致动眼神经传导障碍的早期给予治疗,可有效缓解动眼神经的水肿、压迫、移位等作用,对治疗OMNP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PcomAA瘤体长时间压迫使动眼神经细胞缺氧、缺血,导致神经纤维化,同时瘤体自身流出血液,引起动眼神经水肿,导致神经纤维化及瘢痕[7-8]。若动眼神经发生纤维化,治疗将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传统治疗方式是在显微镜下行开颅夹闭术,虽然对脑组织损伤较大,但通过对瘤体塑性、夹闭、穿刺或切除可有效阻断瘤体搏动力的传播,减轻对动眼神经压迫,消除PcomAA对动眼神经损伤,进而改善OMNP症状[9-10]。因此,广泛应用于临床。据报道,13例PcomAA所致OMNP的患者经开颅夹闭术治疗后,完全恢复率高达85.71%,开颅夹闭术疗效明显。

近年来,随着神经介入的材料及技术的发展,介入栓塞术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中得到广泛应用,已成为治疗颅内动脉瘤主要手段[11]。介入栓塞术具有创伤少、恢复时间短、出血量少等优势,易于患者接受。介入栓塞术使瘤体搏动对神经的刺激得到减轻,且在瘤体内形成血栓,使动脉瘤体缩小,改善动眼神经功能[12-13]。与传统开颅夹闭术比较,介入栓塞术对PcomAA所致OMNP的患者治疗具有一定的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指标方面,栓塞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优于夹闭组,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MNP恢复方面,栓塞组总恢复率为83.33%,夹闭组总恢复率为86.84%,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夹闭组的完全恢复率(63.16%)优于栓塞组(3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方面,栓塞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9%,夹闭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32%,两组不良反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开颅夹闭与介入栓塞治疗未破裂PcomAA所致OMNP,两种方法均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临床上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王绪扣,魏建军,张扬,等.开颅夹闭与介入治疗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的预后对比[J].安徽医学,2015,36(1):62-65.

[2]张昌伟,王朝华,徐丁.血管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老年后交通动脉瘤并动眼神经麻痹的效果及预后对比研究[J].临床误诊误治,2017,30(4):65-68.

[3]季松,钟菲.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8):915-916.

[4]杨地,罗伟坚,徐菲,等.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后交通动脉瘤伴动眼神经麻痹临床观察[J].河北医药,2015,37(8):1217-1218.

[5]张莹,荆林凯,张倩倩,等.伴动眼神经麻痹的未破裂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形态和血流动力学特点分析[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6,32(6):604-607.

[6]王守安,李承晏,张贵斌,等.后交通动脉瘤性动眼神经麻痹在栓塞术后的恢复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2):151-155.

[7]时雷.开颅夹闭与血管介入栓塞术治疗脑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观察[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6,16(3):205-207.

[8]田甜,孙雅菲,呼铁民,等.介入栓塞术与开颅夹闭术治疗前交通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安全性比较[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6,38(7):2489-2492.

[9]江辉,杨佳宁,曾群.开颅夹闭术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1):129-132.

[10]魏郢,唐从峰.介入栓塞与开颅瘤颈夹闭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对比研究[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6,11(1):69-71.

[11]王怡博,冯广森.后交通动脉瘤介入栓塞术与外科夹闭术疗效分析[J].介入放射学杂志,2015,24(12):1095-1097.

[12]邓民强,田仁富,潘轲,等.血管栓塞与夹闭治疗老年前交通动脉瘤破裂的临床疗效比较[J].医学临床研究,2016,33(11):2275-2277.

[13]徐江林,张宪哲,李永豪,等.血管内介入栓塞術与开颅夹闭术治疗脑动脉瘤临床对比研究[J].河北医药,2016,38(24):3755-3757.

(收稿日期:2017-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