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吸收螺钉临床治疗足踝骨折的效果
2018-06-14米发桗姚林强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骨二科甘肃庆阳745000
米发桗,姚林强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骨二科,甘肃庆阳 745000
足踝骨折是骨折临床中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临床表现为踝部剧烈疼痛,出现内翻或外翻畸形,继而出现肿胀的皮下淤血等,导致患者不能行走,严重时会出现足部循环障碍[1]。因此,笔者医院将对2012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90例足踝骨折患者进行研究,采用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该院收治的90例足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术进行治疗,男患者28例,女患者17例,年龄在 21~68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7±5.23)岁,其中骨折类型有:A型骨折14例,B型骨折22例,C型骨折9例;治疗组采用可吸收螺钉进行内固定治疗,男患者25例,女患者20例,年龄在22~6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32±5.36)岁,其中其中骨折类型有:A型骨折16例,B型骨折21例,C型骨折8例。所有患者的症状均符合临床的诊断,均对该研究知情并签写知情同意书,同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研究批准。排除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者,精神严重障碍者,排除不愿参加该次研究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在进行手术前对骨折部位进行消毒清洗,并给予简单的复位处理,对骨折部位严重者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骨牵引或外石膏固定,同时常规进行脱水治疗,缓解患者疼痛及水肿情况。术前指导患者进行CT、X线等检查,之后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制定合理的手术计划,并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告知该次的手术方法及治疗目的,得到同意并签字后方可执行[2]。术前30 min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术进行治疗,使用克氏针进行内固定。采用可吸收螺钉对治疗组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医生指导患者去仰卧位,麻醉方法选择椎管内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后,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及骨折情况选择手术切口,将骨折部位的创口使用开口器撑开,对骨折部位进行解剖复位,并使用大巾钳进行临时固定,通过C型臂透视下观察关节面是否平整,确认无误后,使用专用钻头进行钻孔,保证钻孔深度比螺钉的长度再长2 mm,之后使用测深器对骨孔深度进行测量,并用0.9%生理盐水将钉道的骨碎屑冲洗干净,同时根据骨折骨块的大小放置1枚或多枚可吸收螺钉,再使用特制的螺丝刀将其缓慢的拧入,保证钉帽彻底陷入骨块内。手术完成后,再次使用C型臂透视观察骨折部位的固定情况,确认完好后,冲洗手术区域,缝合并留置引流管,术毕。术后应用踝关节支具对手术部位进行固定,并保持2~4周,指导患者早期进行肌肉和关节功能锻炼,术后6周采用CT、X线观察骨质愈合情况[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性,并调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将临床疗效的诊断标准分为三类:①患者在术后的医学影像检查骨质愈合程度良好,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且骨折部位无畸形、无缺陷为优;②患者在术后的医学影像检查骨质愈合较好,关节功能稍受限制,但骨折部位存在一定的缺陷或畸形为良;③患者在术后的医学影像检查骨质愈合方面无发生改变,且患者关节功能丧失,甚至加重为差。总有效率=(优+良)/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均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n(%)]应用 χ2检验进行数据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比对照组86.67%有明显的提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
治疗组患者术后出现骨折疏松2例,感染1例,关节僵化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骨折疏松1例,感染5例,关节僵化2例。治疗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89%,明显低于对照组17.78%。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论
踝关节是人类解剖组织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对于踝关节骨折的患者,多见于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群,极易在间接意外伤害下引发骨折[4]。在以往的临床上,患者为避免手术带来的创伤,常采用保守治疗的方式,此方法是通过骨折部位复位后进行外固定,这对于医生的临床经验存在一定的要求,但有学者研究发现,术后还是会出现骨折部位不愈合和畸形等情况,影响患者的预后。现如今,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可吸收螺钉是一种能与生物相容性较好,且无毒无害的材料,可满足关节固定对强度的要求,并能允许骨的细微活动,避免了骨质疏松和断钉的发生,同时具有恢复快,并发症少,操作安全性高等优点。该次研究数据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56%,对比对照组86.67%有明显的提升;治疗组患者术后出现骨折疏松2例,感染1例,关节僵化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骨折疏松1例,感染5例,关节僵化2例。治疗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8.89%,明显低于对照组17.78%。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足踝骨折的患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高,极易得到广大患者的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李国强,张航.比较可吸收螺钉、保守治疗踝部骨折临床效果[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21):173,176.
[2]魏奇峰,马克.可吸收螺钉和自身增强可吸收棒对手足部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J].中外医疗,2017,36(18):86-88.
[3]方力.可吸收螺钉治疗踝骨骨折临床效果评价[J].中国农村卫生,2016(18):17-18.
[4]孙吉文.可吸收螺钉临床治疗足踝骨折的效果[J].中国处方药,2016,14(8):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