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傻女婿故事”情节结构分析

2018-06-14王传秀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异文变体民间文学

王传秀

(上海大学 文学院,上海 200444)

“傻女婿故事”,又叫“呆女婿”、“憨女婿”或“苕女婿”故事,属于生活故事或民间笑话。这类故事世界各地都有流传,具有世界性的故事母题。本文主要以河南省的49个“傻女婿故事”文本(编号T1-T49)①本文以河南省“傻女婿故事”为研究对象,共收集到相关文本52篇,其中滑县《傻小娶亲》、新县《三个女婿》、平舆县《傻小拜寿》,语言风格较书面化,出现了“面面相觑”、“霎时”、“蹊跷”等词语,疑为文人撰写,不列为研究对象,故只有49个文本。为研究对象,运用刘魁立先生《民间叙事的生命树》中提出的故事形态分析方法,对其故事情节结构加以分析,划分出七个类型变体,并勾画出河南“傻女婿故事”“生命树”的形态结构图。

本文研究的“傻女婿故事”,是以具有傻呆言行的已婚男子为主人公的民间故事。对这类故事需做三方面的界定:首先,男主人公具有“傻、呆、憨”的言行,经常说蠢话、做蠢事。有些故事中男主人公只是憨厚、口拙,因地位低下而被认为呆傻的,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其次,故事中的男主人公必须已婚或已定亲,未婚傻小儿的故事,不在本文讨论范围。第三,巧女故事与傻女婿故事虽有交叉区域,但如果其中没有傻女婿,也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关于“傻女婿故事”的类型划分,1929年钟敬文在《中国民间故事型式》一文中将其概况为五式[1]。

学习失败,尤其是学话失败,是“傻女婿故事”的最大特征,也是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钟敬文的型式划分大致是以傻女婿学话或学习某种行为失败作为依据。德国艾伯华与钟敬文的分法大致相似,他的《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有“傻女婿祝寿”一类,其下又细分六类。只是,他在书中又补充了“傻女婿Ⅱ:织布机”、“傻女婿Ⅲ:出殡”、“傻女婿Ⅴ:洞房花烛”等类型[2]。丁乃通《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对“傻女婿故事”的分类更为繁多,增加了“1696C呆人呆福”类型,傻女婿由于运气好,误打误撞获得好结果。

在钟敬文、艾伯华、丁乃通三人“傻女婿故事”情节类型的研究基础上,本文借鉴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中的故事形态分析方法,探究49个河南“傻女婿故事”,分析其中心母题、母题链、情节基干等。

河南49个“傻女婿故事”异文,内容繁简不一,叙述方法也不尽相同,然而这些富有差异性的故事,都有着相似的情节结构。刘魁立先生把每篇异文都具有的母题链,称之为“情节基干”,认为它是同一个类型故事的标志。“只有具备了这一情节基干的故事,才能被算作同一类型的故事。”[3]“傻女婿故事”的情节基干是傻女婿需见岳父、事先准备、与岳父相见、遇到难题。刘魁立还把充当情节基干的母题链内核的母题,叫做“中心母题”[4]12。“傻女婿故事”的“中心母题”即与岳父相见。此类故事无论怎样变化,始终都围绕这个中心母题展开。不同异文在情节基干上还可以生发出新的情节,在情节基干上发生的新异情节构成了该故事的类型变体。本文对49个异文进行分析,共划分出了7个类型变体。

变体一:

1.傻女婿需见岳父;

2.事先准备(学说话);

3.与岳父相见;

4.遇到难题,碰巧答对。

此变体的主要情节为:傻女婿需要拜见岳父,家人让他事先做准备,与岳父相见时遇到难题,傻女婿将所学之话或思考之语随口说出,恰巧与当时情景吻合,误打误撞促成巧局。代表性异文有T18《傻小学语》、T46《人家不会》。T18在故事结构方式、情景、角色等方面与变体二非常相似,只是故事以出洋相收尾。T46情节短小,傻女婿的无心抱怨之语,却成了精彩的回答。

变体二:

1.傻女婿需见岳父;

2.事先准备(家人教他说话,或让他外出学话);

3.与岳父相见;

4.遇到难题,碰巧答对;

5.再遇到难题,机械应答,犯错出丑。

变体二以学说话、说错话为主要脉络,是“傻女婿故事”中最常见的一种,有异文22篇。与变体一相比,故事中傻女婿最终未能靠运气掩盖自己呆傻的真相,而是在岳家犯错出丑。在“准备”的形式上更为多样,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妻子或父亲教傻女婿说话,多为日常应答之语或说话冠以吉词,相关异文有 T3《呆小二学话》、T8《傻女婿》、T11《寿话》等。第二种是妻子提前告诉丈夫娘家房屋为槐树所造,以讨父亲欢心或获得房产,并约定“掀怀”①“怀”谐音“槐”,妻子掀怀意为房屋为槐木所造,傻女婿误解其义而说“妈妈木”。河南方言“妈妈”指妇女乳房。为暗示动作。此类异文有 T1《傻子》、T2《“妈妈”树》、T10《呆女婿故事》等。第三种是以傻女婿外出学话或买话的形式展开,其中卖话者一般是两到四位,身份大都是渔夫、过桥者、卖货郎等,而所学之话则有“一池清水无有鱼”、“一鸟入林,百鸟无声”、“双板桥好过,独木桥难行”等格言谚语。代表性异文有T5《二蛋走丈母娘家》、T6《傻女婿学话》、T7《傻女婿上门》等。曲折的故事情节中包含有二至四次问答,形成多次循环。“在西方民俗学界,阿克塞尔·奥尔里克把民间故事重叠反复的特征称之为重复律,认为它是口头叙事文学的一种有效的强调方法。”[5]重复提问与回答,对于傻女婿故事的情节推进具有重要意义,离开了重复,叙事就无法获得它的完整形式。

变体三:

1.傻女婿需见岳父;

2.事先准备(妻子与他做约定提醒动作);

3.与岳父相见;

4.遇到难题,表现良好;

5.妻子因事离开;

6.外物干扰,打乱约定,傻女婿猛吃(出丑)。

此变体在“傻女婿故事”中较为典型。代表性异文有 T4《傻女婿》、T17《敲一下,吃一口》、T27《傻女婿走亲戚》等9个异文,各个故事的情节高度相似。变体三与变体一、变体二相比,不再以语言而是用行为作为故事的发展线索,即妻子与丈夫约定“牵衣举筷”或“敲鼓吃菜”。傻女婿按照约定表现良好,妻子因事离开,有外物(鸡、狗、小孩等)触碰绳子或鼓,傻女婿狂吃不止,举止不雅而出丑。值得注意的是,T27与T28多了傻女婿纠缠妻子要去岳父家的情节,它属于消极母题链,是“事先准备”这一中心母题的扩展,对于故事的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不能发展或结束情节。在T4、T31中,妻子与丈夫的约定是在身上系绳子, 而 T17、T29、T37、T38、T41的暗号则是敲击盆或鼓。事物名称只是一种符号指代,与功能并无关系,普罗普在《故事形态学》中指出:“角色的功能充当了故事的稳定不变因素,它们不依赖于由谁来完成以及怎样完成。”[6]人物、事物的名称变化并不会影响其功能,暗号的表现形式虽不完全相同,但起到的功用是一样的。

变体四:

1.傻女婿需见岳父;

2.事先准备;

3.与岳父相见,岳母嘱咐话语;

4.遇到难题;

5.傻女婿误解嘱咐而弄丢物品;

6.妻子生气。

此变体与变体三相似,以行为上的滑稽代替语言上的诙谐。由于添子报喜或借生活用品等家中琐事,傻女婿去岳家,岳母对所给物品(米、面条、蛋等)给予嘱咐,让他回家后“水响下米,锅滚打蛋”或“翻泡打蛋,滚水下面”。傻女婿回家途中看见河水翻滚,误解嘱咐之意,将蛋、米、面等物倒入河中,回到家中,被妻子一顿责骂。此类变体异文有T14《傻子做饭》、T20《借米》、T23《傻女婿报喜》、T39《王狗学能》、T42《瞧丈母娘》等。其中 T23、T42 篇幅较长,衍生出岳母被气病的情节。此两则故事中包含了“破除禁忌”母题,通过将男性塑造成“傻瓜”原型,对他进行语言伪装,让他讲述无意识的行为,破除他与岳母甚至其他女性之间的禁忌。

变体五:

1.傻女婿需见岳父;

2.事先准备;

3.与岳父相见;

4.傻女婿不会行房事;

5.妻子或岳母教授;

6.傻女婿痴迷于房事。

傻女婿对房事懵懂的情节在“傻女婿故事”中屡见不鲜,艾伯华在《中国民间故事类型》中,列了“洞房花烛”部分,傻女婿不知如何行房事,妻子帮助他,这是傻女婿故事中很重要的部分,也是与其它变体的不同之处。T47中傻女婿与“妻子欲行房事”,岳母担心女儿女婿,竟突然闯入,傻女婿不明其意,仓皇逃走。T48、T49,傻女婿不明房事,妻子努力引导或直接帮助他,致使傻女婿痴迷于此。这些异文中,引导者不仅有妻子和岳母,还有可能是嫂子、母亲,母亲大多直接在门外偷听,根据房内情况加以调教。调教的方法多种多样,或是讲故事,或是用食物引诱。

变体六:

1.傻女婿要见岳父;

2.事先准备;

3.遇到难题;

4.说话不恰当被打;

5.家人教话;

6.傻女婿机械应对;

7.受伤或死亡。

此变体与变体二类似,利用语言用错情景表现傻女婿的呆傻。傻女婿需要去岳家或集市,路遇发丧孝子,因说话不当而被殴打。傻女婿将此事告与妻子,妻子教他如何应对。之后傻女婿又遇到办喜事的、家中失火的、打铁的、打架的等,总是机械应对,将所学之话用错情景,最后在对狗或牛的劝架中受伤或死亡。此变体有异文T9《学说话》、T13《傻子找驴头》、T19《帮倒忙》、T22《呆子找驴》、T44《二百五走岳家》。前四个异文情节较类似,傻女婿按照妻子教的话去说,但总是晚一步,将话用错地方。

变体七:

1.傻女婿要见岳父;

2.事先准备;

3.与岳父相见;

4.遇到难题;

5.傻女婿忘记要借何物而只说“机”;

6.岳母弄清“机”为借织布机;

7.傻女婿弄丢织布机;

8.妻子生气。

T43《憨女婿扛织布机》属于这一变体,与前述几种变体将话语用错语境不同,此变体是以误解为契机推动情节发展。傻女婿到岳家借织布机,但他忘了织布机的全名,只说“机机机机……”,岳母误以为他饿了,岳母拿食物让他不停地吃,经过一番周折后,才明白他要借织布机。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傻女婿II:织布机”属此变体。此类故事通过傻女婿忘记所借物品名称,造成双方的误解,展现其憨傻特征。

本文所讨论的49个“傻女婿故事”异文,情节发展脉络都是线性的,即刘魁立先生所说的“由一个端点沿着直线向另一个端点发展,一个母题接续另外一个母题。事件是单一的,事件的发展也都在一个时间轴线上演进。”[4]12若要研究一类故事的形态结构,需要概括出所搜集到的文本的情节段,再将这些线性故事重叠在一起。由此,呈现出的不再是单一的直线,而是树状结构,刘魁立先生称之为民间故事的“生命树”。“傻女婿故事”的生命树结构如下图:

“傻女婿故事”的“生命树”结构图

从这个树状图我们可以看到,“傻女婿故事”的情节基干位于树干,是各个异文都会讲到的情节;各个变体构成了树的枝桠,呈现出此故事丰富多彩的变化形式。中心母题(即“与岳父相见”)位于树干的中部,是该故事的中枢情节,它串联着情节基干的另三个母题,即“傻女婿需见岳父”、“事先准备”、“遇到难题”。中心母题与情节基干紧密相关,傻女婿需见岳父,家人才会督促他事先做准备,又通过一系列的准备,为故事后续发展做好铺垫。见岳父的过程,也是各种冲突和矛盾展现的过程,其间闹出的各种误会、巧合,造成了故事的喜剧效果。当然,变体六呈现的是悲剧结局。当情节基干与其他母题链相粘连时,构成了不同的类型变体,每一类型变体都有自己独立完整的母题链,构成了不同讲述中的不同故事形式。其中能够衍生出新的情节或构成故事结尾的母题链属于“积极母题链”,它们能够与其他母题相粘连,具有孳生新情节的作用,并因而生发出新的异文。积极母题链的活跃性是故事生长活力的体现。

在“傻女婿故事”的“生命树”结构图中,还可以看到程式化的特点。“口头程式理论”的代表性学者洛德认为:“程式的丰富积累会导致更高水准的创造和再创造的变异。”[7]在“傻女婿故事”中,程式化首先体现在人物设置上,故事中的女婿大多有三个,呆傻者总是三女婿,他的妻子也是三姐妹中最小的一位。这与民间故事中人物角色常常设置为三姐妹、三兄弟、两兄弟等相似。其次,“傻女婿故事”结构也具有程式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多次使用三段式。“三段式是民间故事的常见结构,这类故事的情节推进往往都经历三个层次。”[8]傻女婿在岳父家会受到三次考验;外出学话有三次过程;妻子教导丈夫遇到不同之人要说不同的话,但他总是说错,这一情节总会反复三次。程式对民间故事形式与类型的形成具有很大作用。

利用民间故事“生命树”结构图,可以更好地解剖故事的结构特征,把握“傻女婿故事”情节的基本面貌,并深入理解故事的内在生成机制和演进过程。

[1]董晓萍.钟敬文文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634-635.

[2]艾伯华.中国民间故事类型[M].王燕生,周祖生,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9:339.

[3]施爱东.民间文学的形态研究与共时研究——以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为例[J].民族文学研究,2006(1):5-12.

[4]刘魁立.民间叙事的生命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

[5]祝秀丽.重释民间故事的重复律[J].民俗研究,2005(3):29-51.

[6]普罗普.故事形态学[M].贾放,译.北京:中华书局,2006:18.

[7]阿尔伯特·贝茨·洛德.故事的歌手[M].尹虎彬,译.北京:中华书局,2004:52.

[8]刘守华,陈建宪.民间文学教程[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58.

附录:河南49篇“傻女婿故事”

T1:《傻子》,《中国民间故事集成·获嘉》,获嘉民间文学三套集成办公室,1985年,第267-268页。

T2:《“妈妈”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郸城》,郸城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572-574页。

T3:《呆小儿学话》,《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郸城》,郸城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490-492页。

T4:《傻女婿》,《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郸城》,郸城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382-384。

T5:《二蛋走丈母娘家》,《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新蔡》,新蔡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302-303页。

T6:《傻女婿学话》,《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扶沟》,扶沟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211-213页。

T7:《傻女婿上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潢川》,潢川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91年,第139-140页。

T8:《傻女婿》,《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兰考》,兰考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90年,第200页。

T9:《学说话》,《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兰考》,兰考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90年,第197-198页。

T10:《呆女婿故事》,《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清丰》,清丰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242-243页。

T11:《寿话》,《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清丰》,清丰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430页。

T12:《傻女婿》,《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内黄》,内黄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90年,第295-296页。

T13:《傻子找驴头》,《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新蔡》,新蔡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304-305页。

T14:《傻子做饭》,《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新蔡》,新蔡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300-301页。

T15:《傻子学话》,《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项城》,项城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7年,第633-635页。

T16:《猜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新安》,新安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245页。

T17:《敲一下 吃一口》,《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新安》,新安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243-244页。

T18:《傻小学语》,《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确山》,确山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90年,第480-481页。

T19:《帮倒忙》,《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新安》,新安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247-248页。

T20:《借米》,《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新安》,新安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244-245页。

T21:《傻子走亲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鄢陵》,鄢陵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90年,第197-198页。

T22:《呆子找驴》,《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全国编委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编委会,2001年,第512-513页。

T23:《傻女婿报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桐柏》,桐柏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7年,第514页。

T24:《傻子串亲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河南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2001年,第515-516页。

T25:《傻女婿祝寿》,《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河南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2001年,第517页。

T26:《傻女婿辩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封丘》,封丘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90年,第155-156页。

T27:《傻女婿走亲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封丘》,封丘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90年,第157页。

T28:《傻女婿走亲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清丰》,清丰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414-415页。

T29:《傻女婿坐席》,《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三门峡》,三门峡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435页。

T30:《傻子学话》,《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新乡》,新乡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8年,第269-270页。

T31:《上头下命令来了》,《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三门峡》,三门峡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478页。

T32:《奶木》,《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三门峡》,三门峡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477页。

T33:《二傻瓜学能》,《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桐柏》,桐柏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7年,第339—342页。

T34:《傻女婿学说话》,《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三门峡》,三门峡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301页。

T35:《学话》,《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三门峡》,三门峡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473页。

T36:《愣子学话》,《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三门峡》,三门峡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391-392页。

T37:《傻女婿报喜》,《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唐河》,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第422页。

T38:《死了可别怨我》,《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淅川》,淅川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359页。

T39:《王狗学能》,《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淅川》,淅川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363页。

T40:《傻小学精话》,《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内黄》,内黄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90年,第289-291页。

T41:《傻女婿吃酒席》,《中国民间故事全书·新野》,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第445页。

T42:《瞧丈母娘》,《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新安》,新安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252-253页。

T43:《憨女婿扛织布机》,《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全国编委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河南编委会,2001年,第515页。

T44:《二百五走岳家》,《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淅川》,淅川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360页。

T45:《痴女婿报喜》,《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三门峡》,三门峡市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89年,第299-300页。

T46:《人家不会》,《中国民间故事集成·潢川》,潢川县民间文学集成编委会,1991年,第142页。

T47:《新镌笑林广记》,台北:天一出版社,1985年,第8页。

T48:《傻子娶亲》,《中国民间荤故事》,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111页。

T49:《傻女婿》,《中国民间荤故事》,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140页。

猜你喜欢

异文变体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基于DDPG算法的变体飞行器自主变形决策
“民间文学研究”征稿启事
谈《红楼梦》第三十四回的一处异文——读红零札
安大简《诗经·召南·小星》异文考辨
对联与高校民间文学实践教学
非仿射参数依赖LPV模型的变体飞行器H∞控制
《太上洞渊神咒经》异文考辨
耀变体喷流高能电子谱的形成机制
论民间文学的时间存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