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热速清颗粒联合利巴韦林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疗效观察
2018-06-14李江
李江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人民医院 广州510660)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但也有因细菌感染所致的[1]。呼吸道感染在儿科临床中属于常见疾病,其主要表现为发热、呼吸不畅、咽痛及咳嗽等。该病常常伴有多种并发症,情节较轻者出现腹部胀痛及食欲不振等;病情较重者,其腹部可出现剧烈的绞痛[2]。以上的种种症状均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儿童群体一旦患发本病,需要及早地进行诊断治疗。现阶段,临床上关于该疾病治疗的方案以抗病毒或抗菌为主,但效果甚微,而且治疗药物的毒性也会影响患儿的身体发育[3]。临床上常用的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对该病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不尽人意;小儿热速清颗粒为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功效[4]。有研究证明,利巴韦林和小儿热速清颗粒分别用于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时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关于两者联合使用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儿热速清颗粒联合利巴韦林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5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注射组60例与联合组55例。注射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8个月~6岁,平均年龄(2.9±1.3)岁;病程7~45 h,平均病程(15.4±2.1)d。联合组中男 30例,女25例;年龄7个月~5.5岁,平均年龄(3.0±1.1)岁;病程 8~47 h,平均病程(15.6±2.4)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发热体表温度38℃~40℃者;患儿的临床表现伴有喷嚏、咽痛、鼻塞、咳嗽、流涕以及食欲不佳等情况,咽腔呈充血状态者;近期未使用过抗病毒、抗生素和清热镇痛类药物进行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 伴有下呼吸道感染、免疫缺陷症或者其他系统疾病且较为严重者;对本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1.4.1 基础治疗 所有患儿在确诊之后,需多饮水并保证充足的休息,做好包括眼、耳、口、手等部位的清洁;若患儿有炎症,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若患儿有发热现象,则采取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的方式进行处理。
1.4.2 注射组 单纯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国药准字H20003099)治疗,将利巴韦林10 mg/kg溶于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3 d。
1.4.3 联合组 在注射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儿热速清颗粒(国药准字Z10980052),口服,1岁以内患儿0.25袋/次,1~3岁患儿 1袋 /次,3~6岁患儿 1.5袋/次,3次/d。疗程为3 d。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记录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所用时间;观察患儿接受治疗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下红疹及头痛等。根据临床症状及炎性细胞值进行疗效评估。疗效显著:治疗后1 d内,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腹胀、疼痛等)完全消失,炎症细胞值恢复正常,患者的整体状态的好转率达到90%以上;一般有效:治疗后3 d内,患儿的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腹胀、疼痛等)明显好转,炎症细胞值基本回到正常,患者的整体状态的好转率达到70%以上;无效:患儿的病情无明显好转,患儿整体状态的好转率低于70%。总有效率=(疗效显著例数+一般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P=0.02<0.05。见表 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比较 联合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用时为(2.53±1.85)d,而注射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的平均用时为(3.94±1.48)d,联合组的平均用时明显少于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 联合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低于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在儿童群体中属于常见的疾病类型之一,由病毒入侵导致发病的约占9成以上,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只有不到10%是由细菌及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发病,如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等。使用抗生素治疗的作用不大,但目前抗生素在我国呈现出滥用的现象,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费用,而且无形中增强了病菌的耐药性,甚至还会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现阶段,临床上常使用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对该病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有报道称[5],该药对病毒腺苷激酶具有较强的依赖性,且长期服用会导致患者产生厌食症等,患儿的骨髓生长也会受到抑制,进一步困扰患儿的正常生活。近年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逐渐被应用于临床,且有研究表明[6],中药辅助治疗小儿呼吸道疾病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中医上认为,小儿发热是由于外感疫毒或邪气侵体[7],以致感邪化热所致,主要有风热和风寒2个证型,且以风热较为多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苔薄红、发热咳嗽、咽痛发干及恶寒盗汗,同时伴有周身酸痛。小儿热速清颗粒是经临床证实安全有效的纯中药制剂[8],主要由柴胡、连翘、葛根、黄芩、大黄、金银花、板蓝根、水牛角等组成。柴胡可和解退热,连翘可散结消肿;葛根具有活血益气、升阳解肌之功;黄芩具有降压泻火、燥湿解毒之效;大黄行滞泻热、水牛角清热凉血;金银花散痈消炎、疏风解表;板蓝根抗炎解毒、利咽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利咽、化痰止咳之功效。利巴韦林和小儿热速清颗粒单独用于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均有一定的疗效,但关于两者联合使用的治疗效果报道较少。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36%,明显高于注射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的临床症状消失较快,说明两种药物联用的疗效更为全面,可提升治疗有效率。另外,联合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低于注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小儿热速清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安全性较好。可有效避免治疗风险,减轻患儿的痛苦,促进其尽早恢复。
综上所述,采用小儿热速清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效果显著,不仅患者恢复较快,而且治疗安全系数高。
[1]徐丽,郭振武.小儿外感发热初期证治[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7):1268-1269
[2]张爱荣.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联合利巴韦林气雾剂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21):2627-2629
[3]刘贵钊.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33):208-209
[4]袁丹,谢辉辉,汪受传,等.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89-92
[5]齐孟瑚.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发热的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7,12(5):1018-1020
[6]高翠敏.小儿热速清颗粒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临床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7,12(4):819-821
[7]殷利平.热速清颗粒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5,36(10):1301-1302
[8]张娟.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采用小儿热速清和蓝芩口服液治疗的疗效对比[J].中国疗养医学,2014,23(12):1095-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