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东乡族中老年人少肌症流行病学调查
2018-06-14谢文清海向军
谢文清,海向军
(西北民族大学 医学院,甘肃 兰州 730030)
少肌症是一种以肌肉质量、体积以及肌肉力量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老年人高发病征.在亚洲,老年人少肌症的估计患病率为4.1%~11.5%,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增高,是目前全球医学界研究的热点[1].少肌症的发病率增高,由此带来的老年人跌倒、致残、丧失劳动力和活动能力等一系列健康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若能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对促进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目前,国内外关于少肌症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都非常少,尤其是国内,仅见于天津[2]、北京[3]、武汉[4]等城市的调查资料,还未见涉及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而且已有的调查样本量太少,且缺少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民族的人群.因此,本研究对甘肃东乡族人群中老年人少肌症患病率进行调查,以填补少数民族少肌症患病调查的空缺,并进行相关因素的分析,为本地区中老年人少肌症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87 位(20≤年龄<40)健康年轻人(男∶女为 135∶152)作为中老年人少肌症诊断的参考人群.选取体检人群348位(年龄≥40 )中老年人(男∶女为154∶194)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参考人群及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纳入的标准:①未服用影响体重和身体成分的药物.②父母均为东乡族,甘肃籍,无长期外地居住史.③无重大身体残疾及患有严重影响肌肉的疾病.④妊娠期妇女及体内植入心脏起搏器等金属物品的除外.
1.2.2 问卷调查
采取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当地东乡族人群进行调查,了解其饮食习惯、体育运动、生活方式、日常作息等.
1.2.3 人体成分测量
应用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人体成分,包括四肢肌肉质量、骨骼肌质量、去脂体质量等,以四肢肌肉组织和身高的平方的比值算出RASM.
1.2.4 诊断标准
低于同性别健康年轻人对照均值两个 SD ,即诊断为少肌症.
1.2.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为正态分布,采用 x±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甘肃东乡族人群骨骼肌质量、去脂体质量、四肢肌肉量分布特点
20~40岁人群全身及躯干肌肉量、去脂体质量以及四肢肌肉量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且女性低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甘肃东乡族成人全身及躯干肌肉量、去脂体质量、四肢肌肉量的年龄分布
2.2 甘肃东乡族中老年人少肌症的诊断切点及患病率
健康年轻人 ASM/height2男性和女性分别是(8.37±0.77) kg/m2和(6.93±0.61)kg/m2,获得中老年人少肌症诊断切点 ASM/height2男性和女性分别为 6.83 kg/m2和 5.71 kg/m2,中老年人少肌症的患病率为6.32%,其中男性患病率为5.84%,女性患病率6.70%,男性低于女性.在60岁及以上年龄段少肌症的患病率最高,12.31%,在40岁年龄段少肌症的患病率最低,1.52%.
表2少肌症组与非少肌症组全身及躯干肌肉量、脂肪量、去脂体质量以及四肢肌肉量、脂肪量和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的分布
2.3 采用RASM法诊断少肌症
其少肌症组与非少肌症比较:少肌症组的体重、全身及躯干肌肉量、脂肪量、去脂体质量以及四肢肌肉量、脂肪量和内脏脂肪量、皮下脂肪量均低于非少肌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3 讨论
3.1 甘肃东乡族人群骨骼肌质量、去脂体质量、四肢肌肉量分布
女性,全身及躯干肌肉量、去脂体质量的峰值在40岁组,四肢肌肉量峰值在20岁组.男性,全身及躯干肌肉量、去脂体质量的峰值在50岁组,四肢肌肉量峰值在40岁组.总体变化趋势与河南回族[5]、西藏那曲藏族[6]、甘肃保安族[7]相似.相同年龄中老年男性全身及躯干肌肉量、去脂体质量以及四肢肌肉量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这种差异与昆明汉族[8],河南回族[5]的相关研究一致,同时与叶蓁蓁[9]对甘肃东乡族成人体成分的分析一致.在50岁组和60岁组,男性全身及躯干肌肉量、去脂体质量以及四肢肌肉量的减少速度明显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与研究所得患病率男性低于女性相对应.
3.2 甘肃东乡族中老年人少肌症的诊断切点
在少肌症的相关文献中,诊断少肌症切点的报道差别很大,在本研究中,RASM法得到的男性和女性的诊断切点为 6.83 kg/m2和 5.71 kg/m2,分别大于香港[10]、上海地区[11-12]和西藏藏族[13]的诊断切点(香港地区诊断切点为:男性<5.85 kg/m2,女性<4.23kg/m2;两例上海地区诊断切点分别为:男性<6.66 kg/m2,女性<5.24kg/m2;男性<6.07 kg/m2;西藏藏族人群诊断切点为;男性<6.56 kg/m2,女性<5.59kg/m2),分析原因可能是甘肃东乡族人群为农村人口,生活习惯与城市人口相比,每天的体力劳动较多,而且由于遗传因素,其体质与同龄其他地区人群相比较好.另外,东乡族人群与香港和上海等城市地区相比,由于营养和蛋白质摄入存在差异,其身高和肌肉量水平都较低,这可能也是诊断切点较高的原因.但与亚洲少肌症工作组[14]制定的诊断切点以及陈伟[15]在少肌症诊断依据:峰值肌肉量分布研究中的结果相比,本研究诊断切点还较低,分析原因可能为样本的选取标准和选取范围不同.
3.3 甘肃东乡族中老年人少肌症的患病率
本研究结果甘肃东乡族中老年人少肌症的整体及男女患病率与其他地区比较,低于天津地区[2]以及程小狄[16]在武警某医院所研究的结果(天津地区老年人少肌症患病率为12.82%,男性患病率为11.10%,女性为17.03%;武警某医院老年男性的患病率为13.71%,女性为18.04%),且均为男性低于女性.男性患病方面,东乡族人群少肌症的患病率5.84%,明显低于陈文聪[17]9.5%的调查结果和武汉[4]地区老年人患病率11.66%,除了所选取的诊断切点以及年龄差异外,东乡族中老年人的体质优势也有一定的影响.目前还未见单独对女性少肌症患病情况的研究.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甘肃东乡族人群中老年少肌症的患病率与其他地区相比较低,而且存在年龄、性别的差异.通过本研究,可更好的了解东乡族人群少肌症的诊断标准以及患病情况.本研究样本量不大,不能完全代表东乡族人群的整体,但能说明东乡族人群少肌症患病率低,同时提示东乡族人群应注意加大蛋白质和维生素D等营养成分的摄入.
[1]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肌少症共识[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6,9(3):215-227.
[2] 马悦,卞爱琳,王小飞,等. 天津地区不同性别与年龄老年人肌肉减少症患病率的差异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26):3267-3271.
[3] 张颖,胡亦新,范利,等. 北京高龄老年男性骨骼肌含量减少与行走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4,16(6):421-425.
[4] 帅波,沈霖,杨艳萍,等. 武汉地区中老年男性肌肉减少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6,9(3):257-263.
[5] 徐国昌,胡庆甫,刘永,等.河南回族成人肌肉量、脂肪量、去脂体质量的身体节段性分布[J].解剖学杂志,2016,39(2):222-225.
[6] 李文慧,席焕久,侯续伟,等. 西藏那曲藏族成人体成分分析[J]. 解剖学杂志,2017,40(1):63-66.
[7] 张红东,何烨. 甘肃保安族成人体质特征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5.
[8] 贾德梅,许传志,张川堯,等.昆明地区汉族成人人体成分与血脂的相关性研究[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5,36(2):29-32..
[9] 叶蓁蓁,海向军,何烨.甘肃东乡族成人体成分特征及体质状况分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6.
[10] WOO J,LEUNG J,SHAM A,et al. Defining Sarcopenia in terms of risk of physical limitations: a 5-year follow-up study of 3,153 Chinese men and women[J]. GeriatrSoc,2009,57(12):2224-2231.
[11] 陈敏,白慧婧,王纯,等.上海地区老年人少肌性肥胖流行病学调查[A].膳食纤维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十七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4.142-147.
[12] Cheng Q ,Zhu X ,Zhang X ,et al.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loss of muscle mass corresponding to sarcopenia in healthy Chinese men and women : reference values ,prevalence ,and association with bone mass [J].J Bone Miner Metab,2014,32(4):78-88.
[13] 黄丽,温有锋. 西藏藏族骨骼肌质量增龄性变化研究[D].锦州医科大学,2016.
[14] Chen L K,Liu L K,Woo J,et al. Sarcopenia in Asia:consensus report of the Asian working group for sarcopenia [J]. J Am Med DirAssoc,2014,15(2): 95-101.
[15] 陈伟,葛声,梁迎,等.少肌症诊断依据:峰值肌肉量分布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营养科学大会论文汇编[C].2015.104.
[16] 程小秋,邓笑伟 ,刘佚,等. 不同诊断标准对老年少肌性肥胖的检出率[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7,5(1):45-48.
[17] 陈文聪,温煦,李旭鸿. 中老年人骨骼肌含量、脂肪含量与骨密度的关系[J].中国体育科技,2017,53(1):9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