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赤水有山仙甚古
——贵州白垩系地层中首次发现鱼化石

2018-06-14蔡思夫

化石 2018年1期
关键词:赤水市白垩镇政府

蔡思夫

2017年4月21日(周五),贵州省博物馆办公室艾宇同志接到电话,称在赤水市丙安镇发现化石并通过微信传来了图片。根据相关信息,馆领导作出相关安排,安排自然部派员前往赤水市丙安镇化石出土点进行实地调查收集。

4月22日(周六)上午,由退休专家蔡回阳研究员带领自然部蔡思夫、罗秀春、王颖灿及驾驶员周清等一行5人,驱车赶赴赤水市丙安镇。

丙安镇位于贵州省北部的遵义地区赤水市中南部,距市区约20公里,赤水河依伴而下,典型的高山河谷地貌。丙安古镇曾是川盐入黔的重要驿站和商品集散地,也是红军四渡赤水时红一军团第二师及师团部的扎营地,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贵州历史文化名镇。

我们于当日下午赶到丙安镇,并在镇政府值班领导陈主任帮助下,了解到镇政府工作人员都到基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故值班领导希望我们星期一(24日)再具体联系落实考察。又时处旅游季与假日,且镇上旅店已客满,我们只能赶去赤水市区住宿。晚上,我们几次电话与化石发现人曾凡军联络沟通,达成次日赶往实地的口头承诺。

4月23日(周日),我们直奔丙安镇,与镇政府、公安派出所、丙安村委会再度联系,在镇政府陈楠副镇长、王副书记、文化中心工作人员、派出所民警、村委会主任等人的大力支持下,我们顺利地到达南泥村民组,对化石出土点做实地调查。

调查获悉村里正在修建乡村公路,发现者曾凡军为当地村民,他在掘岩凿路,碎石铺路过程中发现该件化石,并立即将化石带回家中保存,并通知当地政府。他告诉我们:“地上地下所发现的文物或化石,都是属于国家的,应该立即报告政府,我们不能卖了换钱,应该让专家来研究它,发挥它真正的价值。”听到这里在场人员都很感动,作为一位普通农民能有如此觉悟实属难得。

该件鱼化石出自赤水市丙安镇丙安乡南泥村民组后山,位置坐标为北纬28°28′4″、东经105°47′49″、海拔590米,当地人称“吃水堰”的一套厚层砖红色石英砂岩中,该岩层属白垩系嘉定群,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岩层走向为45°倾角7°,大环境为高山河谷地貌。

埋藏化石的地层——“吃水堰”

化石产地地貌景观

化石正模

化石负模

化石为正负两块(左下方两幅图)。清晰可见鱼形轮廓及鳞片,除头部受损残缺外,躯干与尾鳍都基本保存。鱼整体残长19.6厘米、身体长17.3厘米、体高约9.6厘米、尾长5.3厘米、尾柄长4.6厘米、尾柄高3.7厘米、大致鳞式为35-9∕7,由此可见鱼体或多或少呈高纺锤形;棘鳞明显且发达;背缘在背鳍后急剧减低;背鳍不长,其延伸不超过躯干长的一半。前部鱼鳞呈方形,尾部则呈菱形,为硬鳞。由于缺少鉴定重要部位头部,且根据以上特征暂且将其划分为硬骨鱼纲全骨鱼次纲半椎鱼目半椎鱼科。

为答谢和鼓励发现者提供信息与化石,经与镇、村领导商议同意我们支付发现人曾凡军300元劳务费。事后,我们驱车返途,连夜将化石运回贵州省博物馆。

该件鱼化石填补了在贵州白垩系地层中未发现脊椎动物化石的空白,进一步完善贵州古生物化石序列,贵州作为古生物王国又添一员。我们希望由这件化石开始,会有更多的白垩纪脊椎动物化石被发现,为此我们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开展。

猜你喜欢

赤水市白垩镇政府
微量元素在鹤岗盆地早白垩世沉积环境分析中的应用
陈尚富诗歌欣赏
婉拒拾荒者“倾家荡产”式捐赠
关于发展赤水市无公害蔬菜产业相关问题的思考
赤水市老年大学举办时装秀活动
闽西南白垩系红层分布特征与盆地基底含煤性分析
镇政府欠债要还200多年
治白垩病良方
赤水市开展2014年度关工委干部培训
我对白垩病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