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olaris™ Loop支架管在输尿管镜碎石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2018-06-14班勇王振兴王倩倩罗光恒杨秀书刘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8年15期
关键词:尿管输尿管膀胱

班勇,王振兴,王倩倩,罗光恒,杨秀书,刘军

(贵州省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贵州 贵阳 550002)

双J管自1978年FINNEY初次制造以来,经过不断完善,依靠良好的内引流和内支架功能,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临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支架管。尽管双J管在输尿管手术不可或缺,但作为一种内置异物,其不适感、感染及结垢等并发症客观存在[1-2],文献报道其发生率10%~85%。如何减少支架管相关的并发症,一直是泌尿外科领域研究热点,其主要包括2个方面:①通过生物材料和涂层改进,改善支架管的生物相容性,降低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和感染发生率;②通过支架管结构改变,降低支架管对膀胱刺激带来的不适感、提高引流效果以及利于或免除后续的膀胱镜下拔管操作[3]。Polaris™ Loop支架管是一种结合上述目标而设计的新型的输尿管支架管。这种支架管用Percuflex聚烃烯高分子共聚物制成,生物相容性高于传统双J管所应用的聚氨酯。其近端较硬带且有亲水的水凝胶涂层,容易绕过梗阻部位进入肾盂,其尾端设计成漂浮的鱼尾状双线圈结构,既减少对膀胱的刺激,又有利于膀胱镜下双J管的拔除。Polaris™ Loop双J管是否优于传统的双J管,目前在国内相关报道甚少。本文回顾性分析贵州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探讨双J管和Polaris™ Loop支架管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评估其治疗的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月-2016年6月该院手术治疗的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患者138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65例;年龄23~66岁,平均45岁;输尿管中段结石40例,输尿管下段结石98例;结石直径0.7~1.7 cm,均为单侧。对照组71例留置双J管患者,其中中段结石留置20例,下段结石留置51例;实验组67例留置Polaris™Loop支架管,其中中段结石留置18例,下段结石留置49例。

1.2 手术方法

全身麻醉后,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敷,7.8/9.8 F输尿管镜直视下插入膀胱,在3 F输尿管导管指引下进入输尿管内,找到输尿管结石,用钬激光(2.0 J,10 Hz,光纤550 μm,以色列LUMENIS公司)将结石击碎,留置斑马导丝,沿导丝留置双J管(6 F/26 cm/美国巴德公司)或Polaris™ Loop支架管(6 F/26 cm/美国波士顿科学公司),位置满意后抽出导丝,留置14 F尿管。两组均由同1位手术熟练的外科医生完成,术后1个月在门诊手术室膀胱镜下拔出双J管。方法:截石位,常规消毒铺敷,舒泰经尿道注入麻醉1 min后,直视下插入21 F膀胱镜,找到双J管膀胱段,用异物钳夹住拖出体外。见图1、2。

1.3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均在术后第2天拔出尿管。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和碎石情况;比较两组在拔除尿管后第1天、术后第1周、术后第2周、术后第4周、术后第12周、术后第24周及术后第48周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e symptom score, IPSS)、 生 活 质量(quality of life, QOL)评分、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 active bladder questionnaire, OABSS)评分及疼痛视觉评分(virtual prototyping system, VAPS)。记录术后第3天尿白细胞、尿红细胞情况、双J管附壁结石、发热、腰痛、尿频、尿急、尿痛、双J管移位及断裂情况。

图1 双 J 管

图2 Polaris ™ Loop支架管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或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术前IPSS为0~7分,QOL为0~1分,OABSS为0~3分。两组年龄、结石直径、结石CT值、镜下血尿、IPSS评分、QOL评分、VAPS评分及OAB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常规检查结果

138例输尿管结石手术患者中,对照组术后第3天52例(73.2%)尿常规中见白细胞,尿红细胞63例(88.7%);48例(67.7%)出现尿频、尿急及尿痛;腰部疼痛9例(12.7%);拔出尿管1周内发热5例(7%),其中3例加强抗感染后好转,2例留置尿管抗感染治疗后好转;膀胱镜下拔管时见膀胱段支架管有附壁结石4例(5.6%),无支架管移位、断裂患者。实验组46例(70.7%)尿常规中见白细胞,尿红细胞50例(76.9%),11例(16.9%)出现尿频、尿急及尿痛,拔出尿管1周内发热1例(1.5%),抗炎后好转;4例(6.1%)出现腰痛,无双J管移位、断裂患者。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2~29 min,平均(11±4)min,结石均粉末化,无结石返回肾脏,其中15例结石位置输尿管息肉形成,无管腔狭窄;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3~28 min,平均(14±5)min,结石均粉末化,无结石返回肾脏,其中17例结石位置输尿管息肉形成,无管腔狭窄;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碎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IPSS、QOL、OABSS及VAPS评分比较

两组术后IPSS、QOL、OABSS、VAPS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时间IPSS、QOL、OABSS、VAPS评分有差异(F=27.59、45.026、38.813 和 17.428,P=0.035、0.019、0.024和 0.039);②两组间IPSS、QOL、OABSS、VAPS评分有差异(F=18.75、34.061、30.152和 21.482,P=0.021、0.037、0.027和0.041),两组在留置支架管期间各项评分比较低,实验组比对照组效果较好;③两组IPSS、Qol、OABSS、VAPS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F=21.42、18.472、24.401和 19.721,P=0.011、0.032、0.024和0.039)。见表2~5和图3~6。

2.4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在尿频、尿急、尿痛及附壁结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低于对照组,说明留置Polaris™ Loop支架管对于近期内改善患者下尿路刺激症状有优越性。两组术后尿白细胞、尿红细胞、发热、腰痛、支架管移位及断裂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留置Polaris™Loop支架管在术后其他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表2 两组不同时间IPSS评分比较 (±s)

表2 两组不同时间IPSS评分比较 (±s)

组别 拔尿管后第1天 术后第2周 术后第4周 术后第12周 术后第24周 术后第48周对照组(n =71) 8.20±3.28 19.4±2.83 11.7±3.46 5.01±2.76 3.89±1.33 3.08±1.74实验组(n =67) 3.89±1.67 9.01±3.89 8.22±3.20 4.77±2.12 3.33±1.61 3.20±1.76

表3 两组不同时间Qol评分比较 (±s)

表3 两组不同时间Qol评分比较 (±s)

组别 拔尿管后第1天 术后第2周 术后第4周 术后第12周 术后第24周 术后第48周对照组(n =71) 4.23±2.61 4.42±1.26 4.01±1.83 3.21±1.37 2.85±1.24 2.46±0.55实验组(n =67) 2.07±1.13 1.95±1.38 1.66±1.24 1.29±1.06 1.46±1.09 1.73±1.01

表4 两组不同时间OABSS评分比较 (±s)

表4 两组不同时间OABSS评分比较 (±s)

组别 拔尿管后第1天 术后第2周 术后第4周 术后第12周 术后第24周 术后第48周对照组(n =71) 13.44±2.92 20.32±3.26 15.74±3.68 4.05±1.37 3.21±1.24 1.32±1.37实验组(n =67) 9.65±1.54 9.22±2.83 8.46±2.82 4.68±1.78 3.58±1.36 1.38±1.12

表5 两组不同时间VAPS评分比较 (±s)

表5 两组不同时间VAPS评分比较 (±s)

组别 拔尿管后第1天 术后第2周 术后第4周 术后第12周 术后第24周 术后第48周对照组(n =71) 4.22±1.74 6.43±2.42 4.34±2.71 2.42±1.57 1.25±0.34 1.16±1.27实验组(n =67) 3.06±1.33 2.69±1.82 2.32±1.42 1.68±1.66 1.23±1.21 1.14±1.25

图3 两组不同时间IPSS评分变化趋势

图4 两组不同时间QOL评分变化趋势

图5 两组不同时间QABSS评分变化趋势

图6 两组不同时间VAPS评分变化趋势

表6 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

3 讨论

双J管为体内异物,由于每个患者体质差异和对异物的反应不同,所以并发症的轻重程度也不同。短期留置双J管并发症主要包括血尿、膀胱刺激症状、下腹部不适及腰部疼痛等。长期留置双J管出现的支架管相关症状主要有管周附壁结石形成、双J管移位、遗忘、拔管断裂及双J管相关感染[3],储尿期症状、排尿期症状、OAB症状、血尿及疼痛等[4]。徐林飞等[5]报道在976例留置双J管患者中,107例出现并发症。其中43.93%患者以尿路感染和膀胱刺激症状[6]为主,主要发生在术后1、2周;7.48%患者出现肉眼血尿。

双J管与周围组织轻微摩擦,导致黏膜充血水肿、黏膜溃疡形成等病理变化,常出现血尿、下腹不适、膀胱刺激症状及附壁结石等。尤其是膀胱内留置有盘曲的双J管,其质硬。患者在活动过程中、排尿时由于膀胱内双J管与膀胱黏膜的摩擦、刺激,从而出现下腹不适、尿频、尿急及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RANE等研究提示,双J管远端卷曲经过膀胱中线或卷曲不完全,易引起并发症。ALKANDARI等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提示双J管膀胱段过长组中度至重度膀胱刺激症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Polaris™ Loop支架管留置于膀胱内并非是盘曲的双J管,而是像鱼尾样的漂浮线圈,对膀胱黏膜的刺激较小,所以下腹不适、膀胱刺激症状也大大减轻。根据本研究中术后问卷调查,在术后1个月内,留置Polaris™ Loop支架管的患者术后IPSS评分、QOL评分,VAPS评分及OABSS评分虽较术前有所升高,但评分仍在轻度范围;11例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症状;而双J管组评分升高,达中度以上,且46例出现尿频、尿急、尿痛,说明Polaris™ Loop支架管在术后对于患者膀胱刺激症状方面有改善作用。而在拔管后远期各评分均下降至轻度,两者无差异。在术后的其他并发症方面,两者均有尿路感染、尿红细胞及腰痛,两组留置支架管时间较短,形成结石概率低,双J管组出现4例附壁结石,而且实验组因支架管在尿液中漂浮摆动降低结石形成概率,因此只出现1例附壁结石。

若术中留置双J管时未能形成圈,术后容易导致双J管移位。双J管在膀胱内盘曲形成圈,可以较好避免排尿时双J管随尿反流上移[7]。Polaris™ Loop支架管为鱼尾样,膀胱段有两个柔软的线圈,同样可以避免Polaris™ Loop支架管向上移位。本研究中笔者发现,在拔管时Polaris™ Loop支架管较双J管容易夹住、拔除。笔者分析考虑为双J管有一定硬度,在夹住向外拖拉时容易滑脱。而Polaris™Loop支架管膀胱段为鱼尾样设计,漂浮线圈柔软,与异物钳钳齿吻合较好,拖拉时不易滑脱。

近年来国外已开始尝试新的输尿管支架代替双J管以减少双J管引起的并发症[8]。美国波士顿公司最新生产的Polaris™ Loop支架管,具有更好的生物相容性。其独特的外形设计,膀胱线圈可减少膀胱刺激。本研究中,实验组在改善术后膀胱刺激症状优于对照组,因此笔者认为,将Polaris™ Loop支架管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但本研究病例数相对较少,可能存在偏倚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需进一步增加大样本的追踪研究。

[1]FINNEY R P. Experience with new double J ureteral catheter stent[J]. Journal of Urology, 2002, 167(2): 1135-1138.

[2]LEE J N, KIM B S. Comparison of efficacy and bladder irritation symptoms among three different ureteral stents: a double-blind,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Urology, 2015, 13(3): 933-934.

[3]BEIKO D T, KNUDSEN B E, DENSTEDT J D. Advances in ureteral stent design[J]. Journal of Endourology, 2003, 17(4): 195-199.

[4]JOSHI H B, NEWNS N, STAINTHORPE A, et al. Ureteral stent symptom questionnair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multidimensional quality of life measure[J]. Journal of Urology,2003, 169(3): 1060-1064.

[5]徐林飞, 张海涛, 刘晟, 等. 输尿管术后留置双J管并发症探讨(附107例报告)[J].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6, 37(22): 2771-2773.

[6]陆伟, 栗恒, 张道远, 等. 术后双J管上移原因探讨和腔内处理[J].医药论坛杂志, 2006, 27(14): 109-109.

[7]FIUK J, BAO Y, CALLEARY J G, et al. The use of internal stents in chronic ureteral obstruction[J]. Journal of Urology, 2015,193(4): 1092-1100.

[8]KAWAHARA T, ITO H, TERAO H, et al. Changing to a loopypeureteral stent decreases patients stent-related symptoms[J]. Urol Res, 2012, 6(40), 763-7676.

猜你喜欢

尿管输尿管膀胱
便携式膀胱扫描仪结合间歇性导尿术在脑卒中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
输尿管硬镜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临床分析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运用PDCA降低肝、胆、胰大手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间的效果评价
一例膀胱镜下留置尿管困难拔除个例分析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治疗输尿管结石合并远端输尿管狭窄26例临床观察
电切镜联合输尿管镜在腺性膀胱炎中寻找困难输尿管开口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