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让高中数学绽放新精彩
2018-06-13魏欣静
魏欣静
摘 要:数学作为高中一门重要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意义重大。然而由于数学是一门相对枯燥而又抽象的学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不理想。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作为教师必须要多管齐下,改变当前数学教学的一些不好的现状,精心设计好教学,从而让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精彩。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技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8)18-009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8.18.056
一、充分應用现代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无形动力,当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时,往往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高中数学中包含很多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而且涉及抽象思维能力,很多学生对其没有兴趣,从而导致教学效率的下降。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科学合理的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用全新的电教手段刺激学生的各个感官,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教学“函数的应用”时,其中对于“关于函数零点与方程根的关系、函数零点存在的条件”这一问题,很多学生存在疑惑,理解起来也非常困难,为了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教师可以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将函数图像做成一个动态模型,让图像沿着x轴和y轴移动,这样一来,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就可以直观理解方程根和相应函数零点之间的关系,以及函数零点存在的条件。这样的教学过程直观形象,不但降低了知识难度,而且加深了学生印象,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函数生成的规律,刺激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找准知识点间衔接,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衔接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为学生铺路搭桥,让教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介绍,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的教学语言推理不严密,语言不严谨,很容易给学生带来困惑和不解,影响学生理解,时间久了甚至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教学效果事倍功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适当的放慢进度,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符号,为学生讲解知识点间的联系和区别,做到温故而知新,在实现巩固提高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数学思维,适应数学学习的要求。首先,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时候要兼顾知识点间的衔接点,引导学生探索新旧知识点的练习和区别,让学生掌握探究的技巧和学习的方法,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能够进行转化和迁移,实现新旧知识自然过渡,帮助学生轻松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动力,提高教学的质量水平。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最值和值域的相关知识时,采用了四步到位的教学方法:第一步是带领学生复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内容,通过R的值域过渡到求区间的值域;第二步是给学生总结值域的求取方法,让学生熟练使用各种方法来求取值域;第三步是将包含参数的一元二次函数的题目引入练习当中,锻炼学生求最值的能力;第四步是研究关于二次函数最值的应用题目,加深学生对最值的认识和理解。这四步是逐层推进的,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探索到知识的本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克服畏惧心理,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欲望,让学生喜欢上数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探究动力
一个人的想象力是无穷无尽的,尤其是中学生,他们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想象力是学生进行探究的动力与源泉,更是进行创新创造的推动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想象思维,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中的第一节时,教师可以展示一组不同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观察这些几何图形的立体形状,并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想象一下这些图形在三维空间中的实物形状,以及怎样构建图形的虚线,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简单制图的方法,锻炼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想象力是在现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创造的一种能力,属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范畴。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进行引导,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边性、流畅性。俗话说得好:“条条大路通罗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不再墨守成规,而是要学会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从多个方面发现问题的本质,从多种途径来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教学评价机制,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为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评价制度与激励制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线性规划问题”时,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解题,其余学生在台下解题,有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感,总认为自己解题正确与否与小组成绩关系不大,虽然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是没有实际效率。为此,教师可以改进评价方式,增加以下规则:如果组内有学生指出错误的地方并将其改正,那么就不扣小组分数;如果小组成员能够发现其他小组的错误并改正,那么给这个小组加一分;如果提出不同的解题方法也加一分。在这样的规则下,每一位成员都积极性高涨,不但巩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而且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了学生的成就感,增加了合作的愉悦性,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管齐下设计好教学,采用先进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让数学教学绽放新的精彩。
参考文献:
[1] 刘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初探[J].新课程(下),2010(7).
[2] 王尚志.数学教学研究与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