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体性失业对子女教育的深远影响

2018-06-13周媛园

中国市场 2018年18期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人力资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周媛园

[摘要]文章使用2011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结合2013年、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更新数据,通过中国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下岗潮的外生冲击与工具变量法,根据工厂倒闭(或倒闭、下岗、被辞退)识别出被动失业,估计群体性失业对子女教育的深远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群体性失业对子女教育水平有长期显著的负面影响,在城市中负面影响更强烈,无论是母亲下岗还是父亲下岗都对子女教育起着显著的负面影响。文章还发现,群体性失业除了通过经济因素影响子女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本积累程度以外还会通过心理因素影响家庭氛围和正能量的传递,从而影响子女继续教育的条件和意愿。文章的研究对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完善设计经济和心理等多方面社会保障制度及制定相应的社会政策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群体性下岗;教育;人力资本;社会保障制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8124

1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子女教育水平及其人力资本积累通常受经济条件、文化氛围、子女个数、周边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中父母就业状态直接影响收入水平、文化氛围、社会地位和周边环境的变迁,从而对子女教育水平造成影响。年轻一代是家庭希望的延续、未来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教育是提升素质、改变命运不可或缺的方式,教育的缺失会埋下劳动力素质低下、社会动荡的种子。目前,中国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经济转型升级和国有企业深化改革都对就业产生一定影响。研究群体性失业对子女教育水平、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推进人民素质提升,维护社会稳定具有现实意义。

国内外关于父母就业状态对子女教育水平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特别是由于外部因素导致的父母就业状态变化。有学者发现失业人员对子女的教育重视程度、期望极高,但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不得不受自身经济条件的制约,存在过早让子女进入“初级劳动力市场”的倾向(罗竖元,2010)。父母失业会使得父辈将更多的希望寄托在子辈身上,从这个角度看待,父母失业将会增加父母对子女继续深造的支持力度,加大子女学习的动力,从而提高子女的教育水平。但是父母对子女的经济支持会因为失业受到较大冲击,从而降低子女接受更高等教育的机会。

学者提出了几种关于父母就业状态和子女教育关系的观点:在父母就业状态影响子女教育的途径方面:一方面会通过改变家庭经济状况和家庭发展路径来影响子女教育水平(Wightman, Patrick,2009),也就是说父母失业通过降低家庭收入、恶化家庭关系来降低子女受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会通过改变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来影响子女教育水平。失业父辈特别是母亲在非就业状态下将加大对子女的管教,从而提高子女的学习质量和学习年限。失业父辈通过亲身经历证明了学历的重要性,从而加大对子女的教育的重视程度。因此父母就业状态对子女教育水平的影响不是单维度的,而是多方面多方向的影响。

在研究父母就业状态和子女受教育水平的关系的领域中,不少学者提出这两者有很强的内生性问题:一个能力欠佳的职员可能同样也是能力欠佳的父母(Wightman, Patrick,2009)。通常,为了缓解内生性的问题,我们会采用外生事件或者构造工具变量的方法。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国有企业开始实施“减员增效”改革,大量国企员工被强制解除用工关系,约40%的国有企业职工在此期间下岗(陈秋霖等,2017)。因此文章将利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国有企业下岗潮这一历史事件,研究父母失业对子女教育水平的影响。

与已有研究相比,文章定量研究父母失业对子女受教育水平、人力资本积累的长期影响。由于失业与子女教育的内生性问题,文章采用中国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大规模下岗潮这一历史事件作为外生冲击,运用了更加准确的识别因子识别国企下岗职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

2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根据数据的可得性与匹配性,文章使用2011年CHARLS基线调查数据和2013年、2015年CHARLS生命历程数据研究失业对子女最高教育水平、父母精神状态的长期影响。它记录了45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工作历史。文章通过工厂倒闭识别出国有企业职工的被动失业,并结合相关数据,总结整理出子女及其父母在教育、家庭状况方面的数据,估计失业经历对子辈、家庭的影响。

文章通过比较20世纪90年代国企下岗职工與国企在职职工子女的近期教育水平差距来说明被动群体性失业对子代教育水平的影响。为了后续结果的稳健性,文章将在国有企业工作分为企业(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和政府事业单位或企业两类定义,将被动性失业分为更改工作原因为工厂倒闭和工厂倒闭、下岗、被辞退两类定义,共分为四类定义。

按照第一类国有企业的划分,共得到4564个样本值。因变量为子女最高教育水平。主要自变量在第一类国企定义下为定义1和定义3,均为二值变量,当被识别为国企下岗职工时为1。其他控制变量有户口类型、父母最高教育水平、兄弟姐妹个数、性别、年龄和影响者为父/母亲,其中户口、性别为二值变量,以农村户口为基组,性别均以男性为基组。表1给出了第一类国企定义下的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采用有序对数概率模型来估计父母失业经历对子女教育的长期影响,具体模型为:educ=α0+β1uneg+∑11i=1δiedupi+∑15k=1θKcnumk+βjZj+ui

其中,uneg为四种定义下的国企下岗职工,∑11i=1edupi为以文盲为基组的一组二值变量,∑15k=1cnumk为以0个兄弟姐妹为基组的一组二值变量。Zj为其他控制变量。

之前探究了父母失业对子女教育水平的长期影响的结果,那么导致最终结果的途径有哪些呢?除了诸如教育辅导投资的经济因素以外是否还有家庭成员的精神状态、家庭氛围等非经济因素?文章引入希望指数衡量家庭氛围。

由于希望感是由客观环境影响而形成、决定的,因此不便于将希望感作为自变量加入基础回归中探究其对最终结果的影响程度。因此直接比较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被动失业人群与在职人群的希望感差异来探求这一影响途径的影响程度。因变量为希望指数,主要自变量为国企下岗,控制变量包括教育水平,兄弟姐妹个数,居住地类型,年龄,性别。表1给出了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采用有序对数概率模型来估计父母失业经历对希望感的长期影响,具体模型为:

hope=α0+β1uneg+∑11i=1δiedupi+∑15k=1θKcnumk+β2home+β3agep+β4Gender+ui

利用样本回归我们将会得出父母失业对希望指数的影响程度以及影响方向的整体平均水平,从而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3结果与讨论

模型1控制了户口类型和兄弟姐妹个数,模型2包括所有控制变量。结果显示,无论是加入何种控制变量、在何种定义下,国企下岗对应系数都显著为负。这说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父母有过被动失业经历的人群在平均水平上比其他人群的教育水平显著低。表2给出了被动失业经历对子女教育水平长期影响的回归结果。

分别加入影响者(父母)性别、户口类型、受影响者(子女)性别的单独项,以及与国企下岗的交互项,乡村、男性为基组。采用有序对数概率模型探究文章结果在不同人群中的适应性与差异水平。表3给出了以定义4为例的异质性检验结果。

由于加入了交互项,自变量间的相关性加强,主要变量的显著性受到影响,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之前得出的结论。通过分析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父母某一方被动失业对子女教育的长期影响在平均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城镇居民影响更严重;男孩和女孩在平均水平上无显著差异,文章所有研究结果均在四种定义下成立。以上结果说明文章结论普遍适用,城市的影响更大,这与城乡就业格局相关。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企下岗职工在平均水平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时间显著降低。说明父母被动失业会在心理因素上影响子女,从而影响子女的教育水平。表4给出了以定義1为例的父母失业对家庭氛围影响的回归结果。

4主要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国企下岗职工的子女的受教育水平在平均水平上更低,这样的影响在城镇中更加凸显,父母任一方失业都对子女的教育水平有显著负效应。在四种定义下,以上结论都成立。国企下岗职工希望指数更低,这说明父母下岗对子女教育的影响也会通过非经济因素,比如消极度日的态度来影响子女性格养成,从而影响子女教育水平。

群体性失业将会给下岗职工及其家庭、子女带来长时间的负面影响,对其子女的教育水平、家庭氛围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由于教育在人力资本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负面影响会影响一代年轻人,加固阶层固化,引起社会动荡。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应该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健全失业保险以及失业救助制度,给予失业人群以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关注弱势群体子女教育问题,缓解社会代际流动性弱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白重恩国有企业改制效果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6(8).

[2]赵颖员工下岗、家庭资源与子女教育[J].经济研究,2016(5).

[3]陈秋霖群体性失业对健康的短期与长期影响——来自中国20世纪90年代末下岗潮的证据[J].中国人口科学,2017(5).

[4]罗竖元失业人员对子女教育的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0(1).

猜你喜欢

社会保障制度人力资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捆绑制”的文化研判:基于文化适应论观点的分析
学习习近平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扎实推进淮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