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管理学实证研究方法的质疑与思考
2018-06-13蒋琪琪
蒋琪琪
[摘 要]当今管理学研究领域中,实证研究范式或者说实证研究这种方法论几乎占据了大半壁江山,且大多数学者将实证研究等同为量化研究,因此,实证研究方法遭受了越来越多的批评和质疑。文章首先从实证研究方法论本身的特点进行剖析,之后以文献Using panel data DEA to measure CEOs′focus of attention举例,提出该种方法论的固有利弊,进而融入笔者对管理学研究的一些思考。最后,文章对管理学的未来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论进行了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实证研究;范式;方法论;局限性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6.103
1 引 言
近年来,管理学研究中实证研究方法的运用可谓铺天盖地,大多数学者尊崇实证研究方法为最“合法”以及“科学”的研究方法,这种现象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管理学学术界的浮躁以及急功近利。
实证主义是在20世纪20年代由石里克创立的维也纳学派最初提出的,逻辑实证主义在应用于科学研究时,有一套严格的操作方法,即“假说—演绎—检验”体系。之后,实证主义成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主要研究范式。徐淑英等学者[1]认为,“科学的目标是追求真理,解释并预测自然或社会现象”。管理学的起源如同社会科学一样受到科学的启迪,因此具有一定的科学特质,但同时管理学也包含着人文特质,因而其并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管理学实证研究更不等同于科学的方法。
从管理学角度来看,实证研究是收集资料探求研究对象的客观状态,通过考察案例,收集和分析数据,用事实和数据来说明和论证问题,实证研究可以是定性研究,也可以是定量研究,前者包含了扎根研究、案例研究和田野调查等。[2]然而,在大多数学者眼中,实证研究早已經等同于量化研究,翻阅大多数期刊数据库,学者们大多仅仅为了套用方法完成论文而采用量化的实证研究方法,行文架构无不采用概念模型图提出——采集数据进行假设检验这一套路。所得出的结论既无普适实践价值,也无足够的学术价值。文章所质疑和思考的症结亦在于管理学实证研究所采取的主流研究形式——量化研究。
在管理的研究和实践中,以实证研究方法为特征的实证理论和规范理论一直是倍受争议的两个对立面,大多数学者认为实证即为科学。从两种理论的定义来看,实证研究往往侧重于描述或解释管理现象,解决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的问题,而规范研究往往侧重于寻求个案的解决方法,研究的是“怎么办”,显然,相较于规范研究,管理研究更加具有普适性和客观性,这或许也是实证研究方法能够大行其道的原因之一。
2 实证研究的局限性
“存在即是合理”,管理学实证研究方法相较于其他方法论的确存在优势,例如实证研究的方法论相对更加具有可操作性。这对于管理学领域的初涉者较为容易掌握,从实证研究方法入手掀开管理学的神秘面纱也更为容易。由此看来,管理学的兴盛和发展离不开实证研究范式或是这种方法论的运用。
尽管管理学实证研究方法存在着一定的优势,其局限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不同于自然科学中的实证研究方法,管理学实证研究方法受到管理情景动态变化、研究对象即人的主观性等因素的影响,科学与否无法成为评价其合法性的重要因素。其的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管理学的本质在于实践。实证研究所标榜的普遍性不应该成为管理学研究的考虑重点。管理学更加偏向于艺术而非科学,或许针对个案的描述和解释,继而从个案中汲取管理经验应对于动态和复杂的管理实践才是管理学家们真正应当做的研究,但是这样的管理学研究未免又太过偏向于实证主义而非规范主义。Jordi等学者的文章在本人看来便是针对“个案”的一种研究,研究的结果重点在于描述认知群组和各银行间的绩效差别,至于该现象的原因,作者只是从逻辑层面给予了相应的推断,这样的研究在管理实践上的意义似乎只能重新回归到个案本身。管理的本质在于实践,而大多数学者仅仅借用简单的量表数据,采用大篇幅对量表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并没有进入相应的管理实践情景进行深入的发掘和体会,虽然这样的后果并不是由实证研究单方面造成,但是实证研究方法的大行其道难辞其咎。
(2)对于“客观性”“可复制性”以及“普遍性”的质疑。实证研究所标榜的“客观性”“可复制性”以及“普遍性”可以说是管理研究中意识的觉醒。在研究初始,Jordi等学者界定了一系列指标数据来衡量企业战略的重点,以此作为衡量CEO注意力的代理。所有的原始数据均来自各个上市银行各年的财务报表科目。这些二手数据的客观性相对于人的直觉等主观因素具有更高的客观性,然而会计报表作为企业向利益相关者提供财务信息的一种方式,其不可避免掺杂了企业的价值观,数据大多经过粉饰和修改,于此看来,该研究中的客观性这一前提存在着推敲之处。从可复制性角度来看,即使是权威杂志上所发表的实证文章也几乎不会附有相应的原始数据及每一步检验或处理的结果,可复制性存在着疑虑。Jordi所研究的样本仅为特定位为数不多的西班牙银行,从管理情境的复杂性考虑,其研究结果即使是置于西班牙其余的银行企业也未必存在着准确的解释和描述意义。
(3)仅仅注重套路和方法是不够的。管理学研究最注重学者所提出问题是否有趣和有意义,有趣即问题的新颖性,有意义则包含着理论和实践贡献。一个好的管理学研究课题仅有实证研究方法是远远不够的。从Jordi等[3]人的文章来看,其中的改进的DEA方法突破了以往研究方法的部分局限性,可以被今后各个研究领域所用,其的研究结论可以对整个银行业甚至其他行业的决策者提供一定的借鉴,这其中就包含着管理的实践价值。综上所述,该文章具有的较高水平并非仅仅来源于所采用的规范实证研究方法。
3 对管理研究未来的讨论
管理研究最终还是要致力于解决现实中的管理实践难题,然而这样的解决并非是简单地套用学者给出的定量研究或定性研究结论。管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模型创新等这些看似仅有理论价值的表述或陈列,最终需要在使用其的更多文章中进行实践价值的检验。因此,实证研究方法并不是最终目的,而是学者可以借用的众多手段中的一种。
中国管理界一直存在着实证理论和规范理论之争。大多数学者认同仅仅描述和解释管理现象是远远不够的,而研究“如何做”,才是管理学一切理论的终极目的,就像科学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和价值才是其存在和发展的最重要原因,然而没有描述和解释,或许就没有“如何做”的解决办法,因而,管理學实证研究又是不可或缺的。
学者吕力[4]认为,仅有实证理论,管理学的框架就是支离破碎的,无法直接用于解决管理的现实问题,中国本土管理理论一定是规范理论。这种言论看似偏激,却是发人深省。任何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管理学研究则是包含着科学研究和思辨研究,或者说是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单走一个极端必定是有害无益。或许由于规范研究本身较为抽象、难度高并且没有一套系统的研究方法论,其渐渐脱离了学者们的研究视线,但这并不代表其的价值不如实证研究方法。
对于未来管理学研究的范式,毫无疑问应该是多元的,针对不同的研究大类,应该有适合和不适合的范式之分,但是这些范式是否合适最终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管理实践检验。从研究的方法论角度看,则不应该是实证研究方法独受青睐。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质化研究和量化研究应该互相融合,例如需要质化研究对量化研究的原始数据进行实地亲身检验,量化研究讲不通的逻辑应当由深入的质化研究进行诠释。在质化研究的过程中,也需要量化研究的证据进行有力的支撑。或许唯有优势互补才是好的方法论,但一切都应该以管理实践为检验。
参考文献:
[1]徐淑英,樊景立.组织与管理研究的实证方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
[3]SURROCA JORDI,PRIOR D,GINE JAT.Using panel data DEA to measure CEOs′ focus of attention:An application to the study of cognitive group membership and performanc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16,37(2).
[4]吕力.中国管理实践问题与管理的实证理论和规范理论[J].管理学报,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