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风文明:塑造“乡风淳乡村兴”新气象
2018-06-13
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建设好“美丽乡村”,就要用文明乡风扮靓美丽乡村。 《行动计划》提出,要全面实施乡风文明塑造行动,不断提升乡风文明和新农村建设水平。
强化农村文明示范引领
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农村,着力实施“三美建设”行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风文明塑造的各方面、全过程。深入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充分发挥其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全市县级及以上文明村镇比例达到80%以上。统筹推进 “五彩四明” “斑斓海岸” “绚丽浙东”三类农村文明示范线创建,建成30条以上农村文明示范线。扎实实施家庭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广泛开展文明家庭、 “最美家庭”、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全市各级各类文明家庭比例不低于50%。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利用基层党校、道德讲堂、人文学堂等阵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以及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等评选,树立先进典型良好形象。
大力开展移风易俗
开展婚丧礼俗整治行动,推广 “限定最高人情”、“四季菜单”等做法,有效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积极实施乡风评议活动,大力推广建立农村 “红白理事会” “村民议事会” “道德评议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加强对从事封建迷信活动人员的教育惩处,抵制封建迷信活动。依法加大对农村非法宗教活动和境外渗透活动的打击力度。加强农村诚信建设,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
深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建设
加大农村文化礼堂投入力度,突出 “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功能定位和 “提质扩面、常态长效”的建设要求,完善建设推进、运行管理、内容供给、文化培育和激励保障机制,力争每年新增农村文化礼堂300家以上,实现全市行政村文化礼堂和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推进基层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及乡风家风馆、农家书屋、文化广场等文化阵地建设,充分发挥 “微型党课”“小板凳工作法” “聊天长廊”等载体作用。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为重点,谋划实施乡村文化振兴计划,建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乡镇 (街道)文化站和文联职能,大力发展村级文化员队伍,加强业余文体团队、文化骨干等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深化文化惠民,丰富内容形式,倾力打造 “我们的节日”“天然舞台” “天一讲堂” “群星课堂”等品牌,支持“三农”题材文艺创作,实现 “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农村全覆盖,推动乡村各类文化节庆活动专业化、品牌化发展。
推进乡村优秀历史文脉保护传承工程
加强农村文化资源的勘察规划,因地制宜建设民俗生态展陈设施,收集展览富有地域特色和群体记忆的农村历史文化遗产。深入实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工程,发挥专业团队、专业工匠的作用,重点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古建筑修复、村内古道修复改造、基本公共设施建设、外围传统生活场所场景保护。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发挥农耕文化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培育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加强义文化、孝文化、慈文化等区域性农村文化提炼传承,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