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农业:点亮 “多彩”新田园

2018-06-13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18年6期
关键词:绿色生态粮食培育

当前,宁波市正着力推进全域都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城市发展迫使农业转变功能,为城市提供更多绿色空间和更好生态环境、为市民提供更丰富的优质安全农产品。因而,大力发展以都市消费为导向,以优质高效、特色精品、绿色生态、健康养生为特征的绿色都市农业,成为必然的选择。根据 《行动计划》,结构升级、绿色生态、产业融合、开放合作等将成为未来农业强市建设中的主推方向。

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升级

实施绿色都市农业示范区 “152211”工程,做强做精国家、省、市、县各级农业园区,加快建成慈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宁海浙江东海岸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区、余姚滨海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国家级园区,大力发展高效生态、优质精品现代种养业,优化农业产业布局,推进农业产能向绿色都市农业示范区转移集聚。推动现代渔业转型升级,优化水产养殖区域布局,发展绿色生态养殖,推进渔场渔港渔区修复振兴与省级渔业转型发展先行区培育创建,加快海洋牧场建设,创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县 (场)。实施林业经济融合发展“五百工程”,重点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模式。实施 “放心粮油”工程,推进粮食流通依法监管体系、粮食流通设施体系、粮食应急供应网络建设,培育区域粮食知名品牌。加快建设种业强市,做大做强甬优水稻、蔬菜瓜果、优质畜禽、海水鱼虾贝等优势种业产业,实施现代种业 “育繁推”一体化示范工程。

推动质量兴农绿色兴农

大力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 (三品一标)农产品产地215万亩,农业标准化率达到65%以上。建成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检测体系、追溯体系、标准体系和社会共治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实现全覆盖。实施农业品牌振兴计划,大力发展品牌农业和 “互联网+农业”,培育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300个以上。实施农业绿色发展七大行动,示范推广农牧结合、农渔结合、林牧结合、水旱轮作、立体种养、绿色生态养殖等模式,全面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化肥农药减量,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以上,农业投入品废弃包装物回收率达到80%以上,化肥农药减量达到5%以上。持续推进农业设施化、机械化、信息化,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农业信息化覆盖率达到100%,粮食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设施农业面积达到50万亩。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创新

深化国家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整县制试点示范,加快培育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农业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增值,培育发展乡村共享经济、众创经济、农机装备产业、特色文化产业。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加快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军企业,推动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和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推进农旅文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民宿经济,力争实现民宿经济总量三年翻一番。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提升一批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点、精品线,形成6个以上省级旅游风情小镇,30个以上省级休闲旅游示范村和20个以上市级乡村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入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程,加强农村电商培训,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电商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建成一批农村电商服务站,提升一批线上宁波“农产品特色馆”,本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突破100亿元。

扩大农业农村开放合作

巩固农业外贸强市地位,实施特色优势农产品出口提升行动,扩大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鼓励农业经营主体 “走出去”,培育40家出口额超1000万美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农副产品出口额达到22亿美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开放型农业发展融入 “一带一路”战略,积极引进国内外企业投资宁波 “三农”发展。推进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与国家产粮地省际粮食产销合作项目,支持民营企业与粮食主产区建立稳定的购销基地。加快推进乡村国际化,加强农村产业、投资、旅游、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布局建设若干国际化乡村功能区、社区。■

猜你喜欢

绿色生态粮食培育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水稻绿色生态种植技术探索与实践
当代绿色生态服装设计的反思探索
我的粮食梦
绿色生态园里的“小康”人家
绿色生态的企业担当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