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变化及动力因素分析*
2018-06-13田宝龙刘尚俊
田宝龙,刘尚俊
(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阿拉尔 843300)
0 引言
新型城镇化发展是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最终目标[1-2]。根据最新预测, 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高达70%。然而,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和空间扩张并不代表城镇化结构的优化,相反,我国以人口为主要目的城市化发展可能引起“城市病”,导致城乡人口结构的失调[3]。目前,我国经济处于重要的转型阶段,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不仅是人口的快速增长,更是经济、社会、生态全面协调的发展。基于此,研究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度问题有利于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为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度一直是各领域学者尤其是经济学家研究的重点[4],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者们的研究多集中在新型城镇化概念、发展模式、对某一生态环境因素的影响等方面。王新越等[5]认为新型城镇化包括人口、经济、空间、社会、生态环境、生活方式、城乡一体化及创新8个子系统; 杨洋等[6]在国家整体规划背景下分析了新型城镇化的指标体系构建; 杨剩富等[7]依据多种方法测算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概况; 王健康[8]认为我国新型城镇化不断向内陆地区扩展。总体来看,相关研究多为实证研究,但新型城镇化发展不再是单一发展,是整个社会经济及生态的协调发展,由此来看,在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时,引入协调度及动力因子等方面的分析尤为关键[9-11]。
2015年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李建新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近年来新疆城镇化发展也极其迅速, 2016年新疆4城镇成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基于此,文章从人口、土地、社会、经济等4个方面选取11个指标,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综合评价法测算新型城镇化水平,并通过协调度计算分析新疆城镇化发展协调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SPSS相关性分析其动力因子,以期为提高新疆城镇化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中国西北边陲,地理位置位于东经73°40′~96°18′,北纬34°25′~48°10′之间,区域内山脉与盆地相间排列,盆地与高山环抱,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貌形态,新疆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新疆总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6(166万km2),新疆辖4个地级市, 5个自治州, 5个地区(3个自治区、2个自治州)。总人口为2 181.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 058.91万人,乡村人口1 239.56万人。截止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46.07%,生产总值达5 437.47亿元,一、二、三产业比值为17.8: 45.1: 37.1。
2 研究方法
2.1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新型城镇化区别于传统的“土地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生态宜居、产业互动、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不同尺度地域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12],致力于将发展中心从单纯追求城市规模扩张转变为稳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该文针对新型城镇化的特点,同时参考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给定的新型城镇化测度指标,在充分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13-15],将测度新型城镇化的指标进一步分解为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社会城镇化4个指标层。该文中土地利用数据来源于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中心,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
2.2 指标体系构建
人口城镇化是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是新型城镇化测度的核心[16]。该文采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就业率等指标进行测度; 经济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同时城镇化的发展亦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GDP增速带来了巨大拉动力。在充分考虑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方向的基础上,选取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进出口总额等作为经济城镇化的指标; 土地城镇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城镇建成区面积的扩张; (2)土地投入水平显著提高、产出增加。针对这两个方面,重点选取地均固定资产投入、地均财政收入、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等指标。社会城镇化是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及公共服务设施等提升的过程,是城镇化质量的体现,该文选取职工平均工资、万人拥有病床数等表征指标。
2.3 综合评分法
借助综合评分法来对新疆城镇化综合水平进行打分。
(1)数据标准化
该文对单个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为消除不同指标量纲之间的影响,建立公式:
(1)
式(1)中,Yij代表各指标数据标准化后的值;Xij是新型城镇化指标原始数据。
(2)综合评分
该文采用熵权法将各指标的等级值进行加权求和得城镇化综合水平总分值。具体测度过程:
首先计算第j个指标下的第i个项目所占的比重Pij:
(2)
其次,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权ej:
(3)
(4)
计算第j个指标的熵权wj:
(5)
2.4 协调度计算
(1)子系统协调系数测算
利用协调系数函数计算评价单元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发展的协调系数[17]。计算公式为:
(6)
(2)协调发展度测算
利用协调发展度函数分析评价地域单元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计算公式为:
(7)
式(7)中,Di为第i个评价单元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城镇化子系统协调度;Ci为第i个评价单元城镇化协调系数;Fi为第i个评价单元的城镇化总分值。
(3)变异系数计算
为分析各地区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差异度,引入差异系数:
(8)
2.5 线性回归法
该文利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来确定两种或两种以上变量间的定量关系。该文借助SPSS软件中的多元线性回归法进行城镇化发展协调度驱动机制的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指标体系及权重
当前我国所倡导和践行的新型城镇化是对西方城镇化借鉴和对传统城镇化的超越,坚持以人为本,“四化”互助共推,以统筹兼顾为原则,推动城市现代化、集群化、生态化全面发展,提高城镇化发展内涵化及质量性。新疆作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紧抓国家城镇化发展规划的重要机遇,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大力提高城镇化水平与质量,对自治区经济发展与居民幸福指数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16个市,建立了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表1),对其城镇化水平进行分析。
表1 城镇化发展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
目标层因素层权重因子层权重镇化发展协调度,为城镇化发展战略与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人口城镇化0.33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0.10就业率(%)0.04人均绿地面积(m2)0.06土地城镇化0.27地均固定资产投入(万元)0.14地均财政收入(万元)0.13人均GDP(元)0.11经济城镇化0.21地区生产总值(万元)0.22进出口总额(万元)0.03中等职业学校(人)0.03社会城镇化0.19职工平均工资(元)0.05万人拥有病床数(张)0.09
图1 2015年新疆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得分分布
3.2 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变化分析
3.2.1 新型城镇化市域差异分析
利用ArcGIS 得到2015年新疆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得分空间分布情况(图2),通过式(8)求得对应的变异系数分别为0.43、0.79、0.26、0.33。这些结果表明,新疆新型城镇化内部呈现出土地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社会城镇化>经济城镇化的发展形态。
土地城镇化反映了趋向于城市形态物理外观的变化趋势,建成区的扩张、以绿化地、道路交通等代表性基础设施面积的扩大,有助于夯实发展基础,增强新型城镇化发展后劲。土地城镇化评价指标值得分最高的是乌鲁木齐市,其次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乌鲁木齐市虽辖区面积较小,但其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新疆其他地区,这也是其人口城镇化、土地城镇化发展水平平均处于自治区最高水平的原因,土地城镇化水平有待大力提升的是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人口城镇化指标值意味着人口居住模式的变化,从乡村地区向城市集聚,城市人口的涌入有助于促进产业的升级与转型。新疆现有14个地、州、市中,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的人口城镇化得分值较高,相对较低的有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从图1中可知,新疆人口城镇化评价值差距明显,整体呈现出由北向南人口城镇化得分逐渐升高的趋势; 社会城镇化得分较高的是乌鲁木齐市、喀什地区,地处北部的阿勒泰地区、塔城地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等地区社会城镇化水平较低; 经济城镇化发展较好的仍是乌鲁木齐与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由图1中可知,在上述两个地区带动下,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亦高于其他地区。
因此,新疆各地区人口、土地、社会、经济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差异性,乌鲁木齐市城镇化整体发展水平较高,城镇化发展趋势良好,其他地区均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状态,未来需进一步加强四者的协同发展。
3.2.2 城镇化综合水平时空变化分析
由图2a可见,从时间维度来看,乌鲁木齐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较高且较为稳定。相比之下,2005~2010年克拉玛依市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良好, 2015年有所下降,其综合水平值的回落可能是由于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发展不协调造成。10年来,喀什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区、哈密地区、塔城地区等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均有较为显著的提升。和田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虽有所提升,但与其他地区仍存在较大差距,其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应作为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未来重点提升区域。
图2 2005年、2010年、2015年新疆城镇化综合水平值(a)及协调度(b)分布
3.2.3 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变化
2005年、2010年、2015年新疆各城市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变化如图2。由图2b可知,整体看来,新疆各地区城镇化发展协调度均有所提升。哈密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伊犁州直属、阿勒泰地区、喀什地区等提升明显。2015年,协调度数值处于(0.1, 0.3)的城市数有3个,处于0.5以上的有8所城市。相比2005年协调度较高的城市个数有所增加。同时,从图3可知,乌鲁木齐等城镇化发展水平良好的城市对于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显著,以昌吉回族自治州为例, 10年间,其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由2005年的0.34上升到0.73,已由不协调地区变为城镇化发展较为协调地区。
3.3 城镇化动力因素分析
城镇化的发展是一个社会经济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为进一步分析新疆城镇化发展协调度的驱动机制,引入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通过Person相关性分析,计算得到相关系数为0.967。可知城镇化发展协调度与各影响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通过共线性检验,排除相关性显著变量(人均GDP),然后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得到表2。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动力因素也不尽相同,在该研究时期内,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受教育程度等对协调度影响较大,而失业率等因素对新疆城镇化发展影响不显著。结合其城镇化发展历程和地区特性,可见,国家政策和制度改革对城镇化进程影响较大,如户籍、就业、土地等。
表2 城镇化发展协调度与各动力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模型非标准化系数标准系数tSig.B标准误差试用版(常量)0.0710.0383.8770.034就业率0.0670.0460.0691.9690.216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0.1710.2090.1353.8170.060人均绿地面积(m2)0.0900.0530.0671.7030.064地均固定资产投入(万元)0.8770.0730.8777.4070.014财政收入(万元)0.4960.2820.3693.7580.054地区生产总值(万元)0.8320.1790.8255.1810.005进出口总额(万美元)0.2390.0400.2506.0110.004中等职业学校(人)0.7530.0460.7373.3280.029职工平均工资(元)0.7250.0930.7193.2680.032万人拥有病床数(张)0.0460.1090.0342.4240.043
4 结论与讨论
该文运用综合评分法、协调度模型及线性回归法等方法,从人口、土地、经济及社会城镇化4方面对新疆各地区城镇化发展程度及协调度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究新疆城镇化发展动力因素,主要结论:(1)新疆市域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发展具有显著差异性,其中乌鲁木齐市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较高,其他均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状态; 2005~2015年间新疆市域综合城镇化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西部及东北部地区显著变化特征,与此同时,新疆各地区城镇化发展协调度均有所提升。(2)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动力因素也不尽相同,在研究时期内,地均固定资产投资、地区生产总值、受教育程度等对协调度影响较大,而失业率等因素对新疆城镇化发展影响不显著。国家政策和制度改革对城镇化进程影响较大,如户籍、就业、土地等。
新疆城镇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区城镇化发展较不均衡,需在今后的发展中注重差异性政策的制定,如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应注重城镇化发展质量的改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城镇化协调、稳定发展; 对于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应通过增加储蓄、增加社会投入资本等方式推动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根据新疆各地区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及人文社会条件,构建以市场动力及政策制度并重的城镇化动力因素,发展具有新疆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该文仍存在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根据新疆各地区城镇化发展差异情况,探究新疆各地区城镇化动力机制及其作用机理。
[1] 魏战刚.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承德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困境与对策.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6): 42~45, 59
[2] 胡久生, 涂建华,晏群,等.湖北省农村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浅探.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5, 36(1): 115~122
[3] 彭冲, 陈乐一,韩峰.新型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的时空演变及关系.地理研究, 2014, 33(11): 2005~2020
[4] 姚士谋, 张平宇,余成,等.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问题.地理科学, 2014, 34(6): 641~647
[5] 王新越, 宋飏,宋斐红,等.山东省新型城镇化的测度与空间分异研究.地理科学, 2014, 34(9): 1069~1076
[6] 杨洋, 王晨,章立玲,等.基于国家规划的新型城镇化状态定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经济地理, 2015, 35(7): 51~58
[7] 杨剩富, 胡守庚,叶菁,等.中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协调度时空变化及形成机制.经济地理, 2014, 34(11): 23~29
[8] 王建康, 谷国锋,姚丽,等.中国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地理科学, 2016, 36(1): 63~71
[9] 胡卫华. 美国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经验借鉴.世界农业, 2015(2): 139~142
[10]王家庭, 毛文峰.武陵山片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响应的计量分析——以湘西自治州为例.经济地理, 2016(6): 148~154
[11]王新越, 秦素贞,吴宁宁.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地域研究与开发, 2014, 33(4): 69~75
[12]宓泽锋, 曾刚,尚勇敏,等.中国省域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方法及空间格局演变.经济地理, 2016, 36(4): 15~21
[13]梁宁. 徐州市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关系分析.当代经济, 2017, 3(21): 14~22
[14]刘法威, 许恒周,王姝.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性分析——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城市发展研究, 2014, 21(8): 7~11
[15]曹文莉, 张小林,潘义勇,等.发达地区人口、土地与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 22(2): 141~146
[16]张引, 杨庆媛,李闯,等.重庆市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与比较分析.经济地理, 2015, 35(7): 79~86
[17]刘沛林.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留住乡愁”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地理研究, 2015, 34(7): 1205~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