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消失的院子》创作感悟

2018-06-13刘瑞恒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艺术家 2018年1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经济

□刘瑞恒 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

从20世纪上半叶油画开始进入中国到现在,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后的飞速发展。然而在我们还没有完全地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之际,信息社会又开始快速地发展起来。这一阶段是世界经济、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能够轻易地通过互联网接触到各种信息、各种观点。但另一方面,因为我们国家有着几千年的农业文明,面对突然而来的信息化时代有点跟不上脚步,使得我们既没有好好地吸收到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文化,又丢失了自己的传统文化。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出现了一些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景观,我的作品《消失的院子》就是表达当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景观从而反映当今中国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对中国城市的疑问

我儿时总是对旅行充满兴趣,幻想其他的城市是什么样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去过不少地方,但每次去到一座新的城市,都会产生一种幻觉:这真的是这座城市吗?为什么感觉城中的街道、路边的建筑都跟我的家乡没什么两样,最多繁华了些,楼高了些。慢慢地便不再喜欢去新的城市,因为我发现几乎每一座中国的城市都差不多,如果蒙着你的双眼随便把你丢在中国任意一座城市里没有明显标志物的地方,我相信在短时间内你绝对猜不出来你到底身在何方!因为中国的这些城市“长得”都太一样啦!到处都是现代的气息,几乎找不到任何“中国”味儿。

二、中外城市的差异

之前总觉得欧洲发达国家的城市应该也如同中国那样,方正的现代风格高楼大厦林立街道两旁,布满整座城市,但是好像并不都是这样。以意大利的罗马为例,几百年来罗马的街道几乎没有怎么变过!有人开玩笑“如果罗马的教皇从墓地里复活,他可能还认得回家的路!其他欧洲的国家虽然不像罗马保存得这么完善,但是也大都保留了每个城市的特色、风格,让人能够感受出不同地域的不同建筑的风格。如日本,不但保留了许多的唐宋风格的建筑,而且还保留了蛮多具有民族特色的生活习俗,像席地而坐、茶道等。而我国现在传统文化的保护方面还是略逊一筹,看看我国几千年来城市的建设史册,有着气势恢宏的城市发展史迹和数量繁多的建筑遗存。然而就是由于我们自己的破坏,留存至今的已寥寥无几。许多本来应该得到挽救与保护的古建筑,却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浪潮中遭到破坏。

三、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传统文化缺失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众所周知的,但我觉得更严重的是经济与文化的不平衡。自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了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的战略,也迅速拉大了沿海与内地的经济发展差距。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是大家都看在眼里的,我国政府现在也在大力解决这个问题。但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却没有很好的解决,我觉得这个才是中国当今更需要解决的问题。

传统文化在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个民族都因为有着独特的文化特征有别于其他的民族,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中华民族在创造人类文明的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不仅体现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节,而且涵盖了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艺术等诸多领域。这些传统文化对几代人的思维方式、思想观念以及行为模式等都有着深层次的影响。

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传统文化就如一个人没有文化一样,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有目共睹的,逐年增高的GDP,和实实在在的生活水平的进步。可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保护却有些不够重视。看我们的城市,盖得都是现代风格的高楼大厦,一座比一座高,看上去很漂亮,很壮观,但是我总觉得这种美是一种表面上的美,而不是一个民族深入骨髓的美!因为没有考虑到我这座城市的风格、文化甚至性格!生活在这样一种城市中久了,会让人感觉到麻木,感觉到城市冷冰冰、灰蒙蒙的,没有感情、没有热情冷冰冰的,我想可能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到大自然,到山水之间的户外就会感觉身心放松的原因吧。我的创作《消失的院子》就是想通过表现这样一种景象来表达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缺失,引导人们去深思。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我们的民族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老传统当传承
多元民族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