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语文真韵味,展示学生真风采
2018-06-12汪建兵
汪建兵
【内容摘要】“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课应该如何开展?”这一直都是广大初中语文教研人员研究的重点问题。随着广大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意识到要想使初中语文阅读课的价值充分发挥,要想使初中生在语文课堂中获得语文学科相关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就必须在语文阅读课堂上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感受语文韵味的平台。在语文课堂中只有学生实现真情的流露,将自己的真情实感与语文阅读材料相融合,才能够使阅读材料的价值发挥出来,才能够使语文课堂的教学魅力展示出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策略 特色教学 学生素养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习语文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而语文教学除了帮助学生掌握祖国语文文字的运用之外,还承载着帮助学生领略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感受古今中外学术、思想、民俗、风情等更加丰富的内容。可以说,语文是运用祖国文字为学生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么在这个全新的世界中,如何才能够将里面的瑰宝给予给学生呢?在语文阅读的世界中,每一件瑰宝都是价值连城的,但每一件瑰宝也都是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发掘、自主探索、自主选择和自主采摘的,而这些瑰宝就是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放情朗读,感受语文真性情
朗读是语文学科所应该具备的基本教学步骤,然而在以往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往往更倾向于将阅读作为家庭作业的形式交给学生课后完成,而实际上很多学生在课堂中开打教科书,对于所要学习的内容是一无所知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引导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思索、分析也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提倡语文阅读需要回归到“朗读”之上,甚至强调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有声的朗读,如自由朗读、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不无道理,只有学生在反复朗读之中,才能够对阅读材料的内容产生更深层次的认识。甚至可以说,学生每读一遍,对阅读材料产生的认识都会不同程度的增强与提升。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孔乙己》时,就可以按照以下的顺序帮助带领学生反复对阅读内容进行朗读:
1.初步朗读,了解文章大意
为学生留有充分的课堂阅读时间,鼓励学生大声朗读,鼓励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自己认为重要的关键点进行标记,其中包括字词的标记和语句的标记。鼓励学生对阅读材料中的关键点进行标记是由于在大声朗读的过程中,很多学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而标记强调手脑并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朗读注意力,防治学生大声朗读却完全没有收获的朗读弊端出现。通过在学生大声朗读之前教师还应该将提前朗读捕捉的重点进行提示,如咸亨酒店的概况,文中出现了哪几个人物以及文章中较为生僻的字词,都应该是学生一边朗读一边进行标记的重点,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对学生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并对学生书中标记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朗读情况。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语言提示引导学生对《孔乙己》文章段落进行划分,如强调学生注意孔乙己人生中发生了什么样的灾难,这个灾难发生后对他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提示,学生会在朗读的过程中重点朗读这一部分,同时感受到孔乙己断腿前后是文章的一个转折点。
2.细细品读,感受人物情态
在完成上文初读任务之后,学生对于《孔乙己》文章的主要内容已经基本了解,在这之后,教师不妨从文中人物入手,邀请学生嘻嘻品读,用自己的语言去体会文中不同人物的不同性情、不同人物对于孔乙己的不同态度以及孔乙己自
师: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形象?
生:孔乙己、掌柜、短衣帮、小伙计和丁举人。
师:请带着感情朗读描写相关形象的语段。
教师提问学生分别对描写孔乙己、掌柜、短衣帮、小伙计以及丁举人的段落进行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将相对应的情感表达出来,很多时候学生朗读没有情感体现的原因主要在于过于拘谨,不能真正课堂中展示自我,害怕受到他人的嘲笑,或是由于对阅读材料的情感把握不准确,不知道该如何表达,但无论哪个方面的原因都应该是教师在语文课堂帮助学生克服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体会到“真语文”的魅力。
3. 经典选读,体会语言情味
同时,语文学习又应该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课题,因此在语文阅读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对阅读材料进行审美的能力。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孔乙己》时,教师的第三层朗读可以围繞问题“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段落或语句用的好?请和大家一起分享。”在这个朗读过程与分享过程中,学生呈现出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意想不到的语句,更是一个个“精彩独到”的关键,例如有的学生会说“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描写的最好,因为这句话让我感受到孔乙己是一个与其他人不一样的人,是一个有知识分子追求的人,他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认可。”还有的同学会说“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我认为这一段描写的好,因为这一段文字让我看到了一个喜欢小孩子,有爱心的孔乙己,这个行为可能是其他穿长衫的或是穿短衫的喝酒人所不会有的举动”在这样的分享与探索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总结:大家将自己眼中孔乙己的形象自然而然地展示出来了,并向我们呈现出了孔乙己身上的光芒,他渴望被尊重、被认可就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他对孩子疼爱,富有爱心,就像我们对每一个邻居大叔所期待的那样。
以朗读为线索带领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感知,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与阅读材料反复熟悉的过程中对《孔乙己》产生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正是语文课堂所应该交给学生的本领。
二、 大胆质疑,探索语文多角度
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是语文学科带来学生的瑰宝之一,随着学生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会逐渐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由简单的“对”与“错”所组成的,而很多时候“对与错”、“善与恶”是交织在一起的,正如文中的“孔乙己”、“丁举人”以及无知的“小伙计”。因此在语文阅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同意问题进行思考与探索。在引导学生环卫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串的形式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想法,如:
1.如果你是孔乙己,你会选择脱掉自己的长衫站着喝酒还是穿着长衫喝酒?
2.那些短衣帮在身份上和孔乙己有什么区别吗?(如果有区别,区别是什么?如果没有区别,为什么却要嘲笑“自己人”?)
3.文中的“我”还只是一个孩子,为什么“我”也会嫌弃孔乙己?(是因为“我”的品质不佳吗?是因为别人怎么对待他“我”就受了传染吗?)
4.如果你是丁举人,发现家中出现的小偷是孔乙己,你会采取什么措施?如果是现代社会你家中出现了一个小偷,你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
5.你认为孔乙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对孩子善良,但作为一个读书人又被打断腿)
在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索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当学生代表进行回答时,教师尽可能地引导他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并从“当事人”角度以及“现实角度”进行分析,即如果你是“孔乙己…”、如果你是“丁举人…”、“如果你是小伙计…”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能够从第一人称的视角对问题进行审视,这个时候很多情况或原来的观点就会发生逆转,在成为“丁举人”之前,同学们异口同声“丁举人太凶残,对同时知识分子的孔乙己竟然没有同情心”,但如果教师将话题转化为“如果你是丁举人,发现孔乙己作为小偷在你的家中……”以及“如果你发现你不太喜欢的一个同学正在偷你的书……”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就会发生改变,逐渐感受到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得到的结论是不一样的,而语文课堂的魅力正是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多角度思考的舞台。
三、 发挥想象,诠释语文真滋味
当学生感受到在语文的世界中,很多事物与现象都是错综复杂的,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时,当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每一个人物的想象之后,他们对《孔乙己》文中所体现出的世间无奈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这个时候教师不妨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将语文课堂作为一个舞台,将《孔乙己》的故事用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动作、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因此教师可以以课后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话剧《孔乙己》的设计,其中包括道具小组、剧本小组、演员小组,各小组人员根据自愿原则进行分工,并在校园文化节当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话剧《孔乙己》的呈現。在这个语文阅读学习的更高层次中,学生将知识的获取、情感的体会转化为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的呈现、语言的输出以及情感的传递,向我们展示出了属于学生自己的语文真韵味,向我们展示了属于学生自己的学生真风采。当大家完成《孔乙己》话剧的表演之后,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意愿引导学生将自己参与表演的心得体会以及对《孔乙己》中故事情节的认知、对人物的认知进行相应的文学创作。由于有前面的反复朗读做基础,有前面的不同角度分析做感悟,有前面的话剧准备做经验,对于《孔乙己》没一个学生都会有“数不完的话”,因此像《假如我是小伙计……》、《孔乙己,你听得到吗?》、《吃着茴香豆,想起你》等作文中也都是包含着学生真实情感、体验语文真韵味的作品。
感受语文真韵味,展示学生真风采,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着自己独特灵魂的个体,而语文书中的每一个形象也都是有血有肉的真形象,当学生思想的火花与这些人物相碰撞时,产生的能量是远远超过老师想象的,因此可以说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之中,教师要以摆渡人的身份引导学生找到语文的韵味,体会语文阅读的快乐,展示出语文课堂的真风采。
【参考文献】
[1]孙荣.初中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下旬,2014(3):64.
[2]于丽娟.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周刊,2014(5):32.
[3]李家惠.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路探讨[J].飞:素质教育版,2013(5):162-163.
[4]曾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导刊,2012(23):108-109.
(作者单位:杭州市淳安县汾口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