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秸秆还田及肥料化利用技术

2018-06-11王义军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秸秆还田技术

王义军

摘 要 将秸秆进行肥料化利用不仅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可以节约可再生资源,有效缓解肥料短缺的现实情况,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秸秆还田及肥料化利用技术进行了具体的介绍,希望能够为同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 秸秆还田;肥料化;技术

作为一个农业生产大国,我国各种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极大,进而产生了大量的秸秆。秸秆作为一种宝贵的可以再生的生物资源,其中含有丰富的现为素、木质素以及淀粉、蛋白质等有机物,以及氮、磷、钾等微量元素,将其应用与土壤中不仅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同时可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因此将秸秆进行还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秸秆还田

作物秸秆是重要的有机肥源之一。作物秸秆不经过堆沤处理,科学的实行就地还田,即能有效的提高土壤肥力,又能节省运输力和劳动力。作物秸秆直接还田作肥料,可以将作物吸收的大部分营养元素,尤其是钾、钙、镁和部分微量元素归还给土壤,对于维持土壤养分平衡起到积极的作用。此外,秸秆覆盖还田还

对于干旱地区的节水农业有着特殊的意义。目前,我國作物秸秆还田的面积已扩大到(0.24×108)hm2,而且还有逐年扩大的趋势。所以,秸秆还田必将成为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有机肥料积制和施用的必然趋势。

1.1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的优越性

秸秆全量还田是秸秆处理最简捷可行、成本较低的方式之一,而且符合“藏粮于地”的方针,更是保护耕地非常好的措施之一。实践证实,秸秆还田、腐蚀后溶入土壤,可大幅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减轻土壤板结程度;透气、透水性好。

1.2 秸秆的成分与性质

秸秆作为植物残体,其有机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占有机物质干重的63.8% ~85.6%;其次是蛋白质、醇溶性物质等,占有机物质干重的2.63%~4.82%。在矿质元素中,氮、磷、钾、钙的含量最高,作物种类不同,秸秆中的矿质元素差异很大,一般豆科作物秸秆含氮较多,禾本科作物秸秆含钾较

高,油料作物如油菜、花生的秸秆氮、钾含量均较为丰富。 盆栽实验 15N 标记的稻草表明,作物秸秆被分解释放的氮素可以被作物再次吸收利用,作物吸收的钾大部分保留在秸秆中,肥效近似于化学钾肥。

1.3 秸秆的还田方式

秸秆的肥料化是通过秸秆还田实现的,秸秆还田后能够补充和平衡土壤中的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进而达到减少化肥用量及增加产量的目的,是提高作物生产潜力的有效措施。

1.3.1 直接还田

秸秆直接还田是利用设备将秸秆粉碎并抛洒在田间后耕翻掩埋,或者将秸秆、残茬留在作物株间,让秸秆与土壤混合后渐渐腐烂,以达到蓄水保墒、增加地表积温及土壤肥力的目的。秸秆直接还田方便快捷、高效低耗,因此应用普遍。 研究表明:秸秆还田能有效减少地表径流、渗漏径流,对于缓解坡地养分流失和土壤侵蚀有重要作用,还能够提高土壤中速效氮、铁、锌、锰的含量,提高脲酶的活性,协调土壤水肥气热等生态条件,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1.3.2 间接还田

利用秸秆进行养畜和发酵,在完成饲喂和生成沼气后,以粪便或沼渣等方式还田是一种有效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效益的技术。研究表明:秸秆在粉碎氨化后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产量,与土壤改良剂混合施用后,效果更佳。同时,氨化后的秸秆对提高分解速率、土壤的持水能力和降低土壤体积质量具有显著的效果。

1.2.3 秸秆生化腐熟还田

在农作物收获后,及时将收下的作物秸秆均匀平铺,配套喷洒机具撒施高效生物腐熟菌剂,使腐熟剂与秸秆充分接触,维持微生物活动适宜的养分和通气条件,调节碳氮比,使秸秆快速腐熟释放有益物质,制成高效腐熟肥料,以利于下

茬农作物的播种和定植,实现秸秆还田利用。

1.3 秸秆还田的时机

秸秆还田的时间要适当。要根据当地的农时季节、耕地制度确定。一般水田常在插秧前40 d还田,而旱田应在插秧前30 d还田为好。秸秆还田的时机还要考虑还田时秸秆的含水量,含水量小时秸秆不易分解,当秸秆含水量在30%以上时,还田效果较好。另外,土壤湿度应在饱和持水量的60%-80%,若土壤水分不足,应在秸秆翻埋后及时灌溉补水,以促进秸秆腐解。

1.4 秸秆还田量

秸秆还田量存在一个适宜的量。秸秆还田量过小,起不到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但并不是还田量越多越好。秸秆还田量过多,会使秸秆不能完全腐烂,导致耕作困难等问题。因而,应结合种植作物的类型、各地的土壤类型、耕作方式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秸秆的还田量。

2 展望

目前,秸秆的综合利用,正从早期的直接或堆沤还田、加工粗饲料,向着餐饮具、包装、造纸、气化集中供气和易降解包装材料等方向发展。从农业生态系统能量转化的角度来分析,单纯采用某一种利用方式,秸秆能量转化率和利用率会受到限制。因此,根据各类秸秆的组成特点,把其中几种方法有机地组合起来,形成一种多层次、多途径综合利用的方式,从而实现秸秆利用的资源化、高效化和产业化是未来生态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王晓磊, 吴鹏升. 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应用[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6): 48-49.

刘清华. 辽宁省推进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的思考和建议[J].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7, (7): 67-68.

猜你喜欢

秸秆还田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RW腐熟剂在玉米秸秆还田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蒙城县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试验效果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