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小反刍兽疫的症状及预防措施

2018-06-11杨艳清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8年11期
关键词:症状措施

杨艳清

摘 要 小反刍兽疫是由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一种感染山羊、绵羊、和野生小反刍动物的严重的烈性、接触性传染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羊小反刍兽疫俗称“羊瘟”,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小反刍兽疫对山羊、绵羊等小反刍动物的健康产生严重危害,绵羊和山羊易感,其中山羊的感染性最大。一旦感染,养殖户损失巨大。应当采取合理的综合防控措施,争取将疫情控制在未发之际。本文针对羊小反刍兽疫的症状对预防控制做出分析,提出相关的预防措施建议,为该类疾病的防控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症状;措施

羊小反刍兽疫又作羊瘟,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消化道为主;可利用空气、呼吸道作为传播途径,扩大其感染范围。该病主要感染小反刍动物,特别是山羊较为易感,绵羊次之,野生动物偶有感染;传染源多为患病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饮水等;小反刍兽疫潜伏期一般为4—6天,最长可达到21天;易感羊群发病率可达100%,病死率多在30%-60%,羊被感染后迅速发病,出现体温升高、口炎、腹泻、肺炎等症状。该病对养殖业危害重大,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严重损失。掌握羊小反刍兽疫的发作症状及深入探究预防措施,对地方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小反刍兽疫流行情况

我国周边国家中, 印度的小反刍兽疫疫情最为严重。1987年, 小反芻兽疫从非洲扩散至印度北部地区;1993—1995年期间, 疫情蔓延至印度其他地区;从印度近年来暴发的疫情分析, 小反刍兽疫的暴发季节性不明显, 但在寒冷、干旱和多雨季节暴发次数相对较高。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 集市和共同放牧区是小反刍兽疫病毒传播的重要场所。在这些时期, 由于节日和干旱放牧饮水等会造成羊群的大量流动, 引起疫情的暴发增加。我国2007年6月、2008年6月和2013年12月暴发的小反刍兽疫疫情推断都是从境外的印度等国家传入。

2 羊小反刍兽疫的症状

2.1 临床症状

小反刍兽疫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雨季节和干燥寒冷季节更易发。山羊和绵羊为该病的主要感染性动物,山羊高度易感,比绵羊临床症状严重,不同品种的山羊或同品种不同个体易感性也不同。潜伏期为4-5天,最长21天。自然发病仅见于山羊和绵羊,山羊发病严重,绵羊也偶有严重病例发生。感染疫病的羊表现出明显的食欲下降、烦躁不安、口鼻干燥、皮毛失去光泽、鼻液呈脓性、呼出的气体带有恶臭味等特征;急性型体温可上升至41℃,并持续3-5天,颊部黏膜发生损坏,口腔黏膜内充血等症状;病羊咳嗽打喷嚏,发出恶臭气味。眼排出脓性分泌物,结干遮住眼睑,出现眼结膜炎;病羊口腔粘膜充血糜烂溃疡;发病后期表现出坏死性病灶,病灶出现在下唇部及下齿龈,病情严重的可能表现在舌头、颊部以及下颚等部位,鼻内粘膜糜烂坏死,鼻孔排出粘脓性鼻液,阻塞鼻孔导致呼吸困难,腹泻不止、粪便呈带血水样、严重消瘦等症状。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

2.2 病理变化

尸体剖检病变从口腔直到瘤-网胃口。患畜可见结膜炎、坏死性口炎等肉眼病变,严重病例可蔓延到硬腭及咽喉部。皱胃常出现病变,而瘤胃、网胃、瓣胃很少出现病变,病变部常出现有规则、有轮廓的糜烂,创面红色、出血。肠可见糜烂或出血,特征性出血或斑马条纹常见于大肠,特别在结肠直肠结合处。淋巴结肿大,脾有坏死性病变。在鼻甲、喉、气管等处有出血斑。在感染细胞中出现嗜酸性胞浆包涵体及多核巨细胞。在淋巴组织中,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淋巴细胞坏死。脾脏、扁桃体、淋巴结细胞被破坏。含嗜酸性胞浆包涵体的多核巨细胞出现,极少有核内包涵体。在消化系统,病毒引起马尔基氏层深部的上皮细胞发生坏死,感染细胞产生核固缩和核破裂,在表皮生发层形成含有嗜酸性胞浆包涵体的多核巨细胞。

2.3 实验室检测

发现疑似小反刍兽疫时,对可疑病例无菌采集病羊眼棉试子、口棉拭子、鼻棉拭子存放于磷酸盐缓冲溶液(0.01mol/L,pH7.4)中,同时采集被扑杀或刚死病羊的肠系膜淋巴结、支气管淋巴结、脾、肺等组织,无菌采集全血分离血清样品,冷冻保存,低温运送至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红岛市城阳区红岛镇东大洋岙东南路21号)进行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确诊。

3 羊小反刍兽疫的防控措施

3.1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做好日常饲养管理工作,做好动物防疫工作及防疫档案管理,提升动物防疫水平。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场前应彻底消毒,按周期做好舍内舍外日常消毒,做好疫病流行时的临时消毒,消毒剂可选用乙醚、氯仿、季铵盐类、强酸强碱、醛类。环境消毒可选用可佳、百毒杀、火碱、过氧乙酸、酚化合物等;皮毛、仓库等熏蒸消毒可选用甲醛、高锰酸钾;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每批羊在转移调走之后,对羊舍进行全面消毒;以免产生耐药性,定期更换消毒药种类。疫苗接种是预防小反刍兽疫的有效手段,颈部皮下注射小反刍兽疫弱毒疫苗1头份,疫苗稀释后保证在2小时内用完。小反刍兽疫疫苗安全有效,保护期长,一次免疫可保护3年左右。

3.2 规范引种、严格执行检疫申报制度

做好引种前羊舍的消毒,选择非疫区、正规的养殖场(户)进行引种,要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检疫和登记,取得产地检疫证明,对引进羊进行隔离饲养21天以上,确定健康后才能混入大群。羊只出栏必须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申请产地检疫。

3.3 及时上报疫情,做好疫情处置

发现羊群发病快、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时,第一时间报告当地畜牧兽医部门,不瞒报、迟报和谎报,以便及时控制疫情,降低损失。同时限制羊群移动,不得出售、运输、屠宰。疫情确诊后,畜牧兽医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同时报请当地政府发布封锁令。严格遵循“严、早、小、快”的原则,扑杀疫点内发病羊及同群羊,并对死羊、污染垫料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对疫点进行全面消毒。疫点内最后一只羊死亡或扑杀21天以后,疫区、受威胁区经监测没有新发病例,经验收合格后方可解除封锁。

参考文献:

[1]王凡,智晓莹,董金杰,常艳燕,刘学荣.小反刍兽疫一秒研究进展[J].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2014(03)

[2]赵官燕.羊小反刍兽疫疫情分析与防控思考[J].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7(02)

[3]饶秀英.羊小反刍兽医诊断和防控[J].中国畜禽种业. 2017(02)

[4]刘佩红,沈素芳,黄 忠.动物外来疫病‐小反刍兽疫防控技术 研究进展[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08(6):14‐15.

猜你喜欢

症状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转炉炼钢脱磷原理及措施
分析放疗科辐射防护措施及安全管理模式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You Must Have A Healthy Diet
原来我们都有病
晕Word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