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教研共同体建设与发展研究
2018-06-11喻欣蕾
喻欣蕾
摘要:提升办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教研力量薄弱、教研活动形式化、内容空洞等问题,文章将职业教育共同体理念与高职教研活动实践相结合,探究如何在校企合作的背景下,建设与发展校企一体化教研团队,即校企教研共同体。希望通过各种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教研共同体;团队建设;校企合作
一、校企教研共同体建设的背景
提升办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是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当前,职业院校在办学质量及教师发展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教研力量薄弱、教研活动形式化、内容空洞、组织不健全、活动有效性不强等。职业院校必须打破这种单一的教研活动状态,寻找一条适合职教特色的新型教研方式。比如,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整合教学资源,加强学科理论与专业技术的结合,充分调动教研共同体的个体参与度,加强整体凝聚力。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有利于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加速教师专业成长,改善教研活动与教学质量。基于此,建设与发展校企教研共同体成为了构建适应职教特色教研团队的主要任务。
二、校企教研共同体的作用
教研共同体是成员之间相互依赖、交流和协作,一起完成实践任务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研方式,它有助于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组织的凝聚力,促進教师教学水平、学术水平的提高。因此,构建一个有机、协调、动态的校企教研共同体平台显得尤为必要。
(一)实现内部供给
校企教研共同体内部供给的实现首先体现在其本质属性上:目标一致性、主体同一性及内部关联性,即教研活动的目标指向与教研参与者的目标取向一致,校企双方的教师共同承担职责与义务,通过各种教研活动发展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校企协同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活动。其次,从校企教研共同体的组织结构来分析,校企教研共同体是指包括学校任课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在内的跨界研究团队:一方面,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学校教师和企业实践专家的教学能力和专业能力均能获得提高;另一方面,企业实践专家和学校教师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专业教学跨领域沟通。最后,从校企教研共同体的活动内容来分析,教师要正确处理知识的结构性和关联性,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还要随时追踪学习者对技能的掌握情况,并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有效解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满足外部需求
首先,构建校企教研共同体是校企双方教师自我发展的需求,校企双方教师可通过共同体平台互相学习和补充各类知识,不断整合自己的新旧知识,形成新的认识。校企教研共同体促成的广泛交流会使参与者对教育现象、教学问题产生新的认知与理解,在此过程中,参与者的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其次,构建校企教研共同体是技能型人才培育的需求。搭建校企教研共同体交流平台,形成校企教研联动机制,能够促成学校与企业更加密切的配合,实现资源共享,有效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最后,构建校企教研共同体是学科发展和行业技术革新的需求。搭建校企教研共同体交流平台能够增加多主体思维的多元摩擦,提高教研活动的知识成本,提升对话、交流的协作及融通价值,取长补短,为学科发展和行业技术革新提供新动能。
三、校企教研共同体建设与发展路径
校企教研共同体是跨领域参与者共同解决教研问题,分享资源、信息、方法及路径的一种教研组织形式,既要维护其开放、包容的特征,也要尊重参与者的自主权。因此,需要找到一条合适的建设与发展路径,以协调校企教研共同体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依托组织与制度促进校企教研共同体的良性发展。
(一)确定参与主体
在教育多样化发展的背景下,以往单一、封闭的校本教研活动对职业院校的教学评价与教师专业发展都极为不利。因此,在建设校企教研共同体时,要推动相关学科专家和相关行业实践者的协同参与,增加多元素的对话与交流,保证参与者的多样性,拓宽知识来源。值得注意的是,学校教师与企业实践专家之间的学术分歧应被当作校企教研共同体的重要生产力。
(二)尊重参与个体与专业自主权
校企教研共同体中参与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所拥有的话语权也是一样的。在具体的执行中,必须采取各方平等协商的方式,以确保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校企教研共同体场域中,参与个体、专业自主权与同侪合作、集体活动之间呈现辩证关系,可能同时存在相互促进与彼此削弱两种相异的行为趋势。为此,应将“合作文化中保留强烈的专业自主权”作为校企教研共同体追求的目标。
(三)结构组织化与制度化
结构组织化与制度化与校企教研共同体的持续、长久发展紧密相关,建立和发展校企教研共同体离不开时间、资源、合作机制以及学校内外各种因素的支撑。校企教研共同体的建立和发展应该有合理的制度做保障,实现共同体的结构组织化与制度化,建立统一规则,以规避跨领域参与者带来的多中心、分散性和不确定性等问题。
四、结语
校企教研共同体的构建要始终坚持多功能、自助式、一体化与便捷性等特征,彰显职教特色,秉持和谐共生的理念,践行包容共享的价值追求,并依托结构与制度创新,最终成为新时代职教发展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王屹,李天航.基于实践共同体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J].现代教育管理,2018(5):88-92.
[2]王屹,逯长春,彭薇,等.“四教一体”教研模式驱动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J].当代职业教育,2018(1):62-68.
[3]张丽丽.探究建设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共同体的策略[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7):130.
[4]李兴洲,王丽.职业教育教师实践共同体建设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6(1):16-20,25.
[5]戴汉冬,石伟平.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同体的内涵、要素、价值和建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0):59-63.
[6]赵军.职业教育共同体研究[J].职教论坛,2013(22):54-58.
[7]姜大源.职业教育必须有跨界思考[N].人民政协报,201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