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全育人”理念下目标教育模式研究

2018-06-11张冬王飘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三全育人高职

张冬 王飘

摘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并在政策上给予了一定倾斜。坚持“三全育人”理念,构建目标教育模式,有利于高职学生在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多的实践技能。文章介绍了目标教育的基本含义,分析了“三全育人”理念与目标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构建目标教育模式的有效对策,旨在促进高职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职;“三全育人”;目标教育模式

一、目标教育的基本含义

目标教育是指預先制订明确的教育目标,并围绕该目标展开教育活动。它能够起到指引方向的作用,激励学生向着预定目标努力。当前,很多学生思想上存在目标迷茫、价值观念扭曲等问题,目标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需求与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三全育人”理念与目标教育的关系

“三全育人”理念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目标教育模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之一,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鉴于此,高校应将“三全育人”理念与目标教育有效融合,以推动教育目标的实现。

“全员、全过程、全方位”是“三全育人”理念的三个方面。“全员”是从目标教育的主体出发,强调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要参与目标教育,并从不同方面开展教育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完成既定的教育目标。“全过程”强调的是教育的时间性,要细致分析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每个时间节点的基本特点和具体学习需求,制订具有阶段特点的工作目标。“全方位”则是在教育过程中发挥校内外各类教育要素的作用,形成合力,更好地完成教育目标。高校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就需要调动社会各方力量,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践的机会,使教育目标与社会需求实现有机结合。

三、构建目标教育模式的有效对策

目标教育过程主要分为制订目标、实现目标、考核评价。在制订目标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分别从价值目标、学业目标、能力目标和生活目标入手,坚持具体化、可操作化的原则,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值得注意的是,制订目标时还要坚持阶段性原则,根据不同学习阶段所面临的任务制订具有针对性的目标。具体来说,目标教育模式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教育活动。

(一)从价值目标角度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容忽视,相关教育工作者应加强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视。活动是教育的重要载体,教师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以重要节日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加强红色教育、文明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等。

(二)从学业目标角度增强学生专业知识

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它是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更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为学生讲授专业理论知识;鼓励学生进行职业技能训练,考取相关的职业资格证;组织各类竞赛活动,通过以赛促学,加强学生在职业技能方面的锻炼。

(三)从能力目标角度锻炼学生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强调专业性和实践性,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还要具备娴熟的实践技能。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合作,为学生寻求更多实习、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岗位上积累经验,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获得相关职业技能,从而为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四)从生活目标角度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高职院校可以学生寝室为单位,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加强寝室建设,鼓励寝室之间、寝室内部相互帮助,树立良好的寝室学风;定期组织树新风、创文明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文体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目标教育内容复杂,需要有效融合“三全育人”理念,并结合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社会需求现状,建立健全目标教育机制。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从价值目标、学业目标、能力目标、生活目标四个角度出发,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少文.高职院校学生目标教育模式的理论探索[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4):22-24.

[2]吴刚群.基于职业选择力的高职目标教育探索和实践[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6):72-75.

猜你喜欢

三全育人高职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构建二级学院 “三全育人”新模式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全育人”培育模式新探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职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制约因素浅论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基于“三全育人”的高校工科专业优良学风途径研究
“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教师课外育人长效机制探析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