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不及格率为切入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探索
2018-06-11贾永红姚彤张富荣
?贾永红 姚彤 张富荣
[摘 要] 以某学院2015—2017年开设的全部课程成绩为研究对象,分析课程不及格率分布情况及高课程不及格率的形成原因,着力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学生管理等方面入手探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举措。
[关 键 词] 课程不及格率;教学质量;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234-02
課程成绩是反映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内容。1999年后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课程不及格率居高不下已成为限制高等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问题[1-3]。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矛盾也日益突显[4]。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等七部委《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等精神,高职院校不断强化内涵建设,科学、系统地构建符合教育规律和体现高职教育特点的教学体系,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心。由此,以课程不及格率为突破口分析学校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将是稳定学校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一、调查项目
赵世奎等[5]认为合理的课程不及格率应该在6%~10%,20%是学生课程不及格率的上限。本文以某学院2015—2017年开设的全部课程成绩为研究对象,统计所有课程不及格率,比较不同学科类型间课程不及格率差异。此外,针对不及格率≥20%课程的课程性质、学生类别、授课时间等做统计分析,找到关键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某课程不及格率%=(某课程不及格的人次数/该课程参加考试的人次数)×100%,同一门课程合班上课按照一门课程统计。
某年不及格率平均值=(∑某年开设所有课程的不及格率%)÷开设课程的门数
二、调查结果
(一)课程不及格率统计
2015、2016、2017年度课程不及格率统计
由上表可知,三年课程不及格率平均值为6.62%;不同学科类型间比较,高于平均值的有畜牧类、建工类、食品类,其中,畜牧类最高,三年平均13.85%,约为全院平均值的2倍。
(二)不及格率≥20%的课程分析
三年开设课程中,不及格率≥20%的课程共404门次,占三年全部课程的9.99%。其中,2015年153门次,2016年83门次,2017年168门次,平均每学年约134门次课。
(三)重点学科不及格率分析
不及格率≥20%的404门课程中,畜牧类116门次,占全院的28.7%,而畜牧类学生数只占全院学生数的12.24%,因此,畜牧类不及格率≥20%的课程数为学生数的2.3倍。
畜牧类不及格率≥20%的116门次课程中,蒙授学生课程56门次,占48.28%,同时,蒙授学生数只占34.9%,因此,蒙授学生不及格率≥20%的课程数为其学生数的1.38倍。
(四)课程性质分析
404门次课程中,公共课115门次,占28.47%,专业类及其他类课程289门次,占71.53%。按照我院2015版教学计划统计,公共课应占全部课程的1.8%。由此得知,不及格率≥20%课程中,公共课比例远远超过其他类课程。
不及格率≥20%公共课共115门次,包含11门课程,其中,英语61门次最高,有机化学19门次,无机及分析化学10门次,高数8门次,毛概5门次,公共关系、中国近代史纲要概率统计、应用文写作、普通物理、社交礼仪6门课程均小于4门次。
此外,按照教学计划,公共课主要在大一、大二学年开设,由此可知,不及格率≥20%课程主要出现在大一、大二年级。另外,英语、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高数等高频次课程都在大一年级进行,因此,低年级学生课程不及格率明显高于高年级。
三、结论及原因分析
2015—2017年学院平均课程不及格率数值稳定,基本接近6.62%,属正常范围,充分说明“十二五”期间学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蒙授学生课程不及格率居高不下,导致畜牧类课程不及格率整体偏高。经多次深入系部调研发现,蒙授学生汉语基础差,不能很好地理解汉语老师的授课内容,成绩普遍差。蒙语教材、教学辅导资料缺乏。学习习惯差,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做笔记,课后不复习巩固,考前突击,导致考试成绩整体偏低。
其次,公共课程改革力度不够,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在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标准等方面还没有做到充分专业差异化。班级人数多,师生欠缺沟通。
再次,部分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实践教学能力不足,无法做到因材施教,加之课堂秩序不好,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最后,学生缺乏学习目标。高考的紧张过后,学生心理上还处于放松期。眼花缭乱的社团活动让学生无暇顾及学习,加之对大学、专业、课程、就业方向等没有明确的认识,学习更是漫无目的。
其他方面,经试卷检查发现,实践考试不及格率低,理论考试不及格率高。究其原因大多数学生对动手的内容感兴趣,不愿意动脑筋思考,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差,学习主要依靠考前死记硬背。
四、改进措施
(一)不断加强“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教学能力始终是课程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高职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但要有过硬的理论教学能力,还需具备与时俱进的实践能力,因此,应该始终把“双师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应该从以下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通过教学技能竞赛、攻读学位、国内外高校进修、参加骨干教师培训等方式提升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
2.通过阶梯培养模式不断强化教师的实践能力。在岗位适应期,教师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到校内实训基地锻炼等方式对实践教学形成初步认识,完成教师从高校毕业生到高职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成长锻炼期,通过企业顶岗实习、实践技能竞赛、专业技能测试、指导学生职业技能竞赛等方式锻炼岗位技能、生产技能和管理技能。在创新发展阶段,教师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技术推广与社会服务工作,进一步提升实践操作技能和技术开发能力。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通过观看纪录片、演讲比赛、征文大赛等多种模式,鼓励教师树立“真水无香,师爱无疆”的新时代师德风貌。
4.公共课教师定期参与职业教育的综合性学习。公共课教师缺乏专业培养目标的学习,较少思考所代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导致其教学内容重知识的系统性,忽略课程对专业的推动作用,挫伤了学生对公共课的学习积极性,导致其较高的课程不及格率。因此,公共课教师应定期参加各类职业教育的综合性学习,了解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地位、作用。
5.充分發挥教研室在教学中的主体性。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教学方法、手段、模式的改革,形成一套适合不同基础、不同专业、不同就业方向学生的教学体系。
(二)继续深化课程改革
根据社会需求及高职教育突出“实践”的特点,学院已形成社会调研—培养目标定位—分析职业能力—设计课程结构—确定课程设置—形成培养方案—优化培养方案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流程,课程设置分公共课、技术基础课、专业技术课、选修课、综合技能训练课等几大课程模块。公共课以服务专业技术课为原则设置,同时,要体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因此,公共课改革应紧扣以上主题,以“知识够用为度”设置课程体系。此外,考试改革要伴随课程改革同步进行,重点是考核方式的改革,应由单一的笔试考核向综合化考核过渡,成绩构成中加入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期中成绩等,强化过程考核,并且试卷内容要符合高职教育的特点,考点突出技能点。
(三)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构建虚实结合的教学及实训场所
加大综合实训基地建设力度,对一些实践性强、理解抽象的课程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体系,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实践技能的提升创造更好的平台,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工程实践,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主动性。
(四)从学生管理方面
(1)强化学生的入学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入学教育、班会、团日活动、座谈会等形式让学生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就业方向、所学课程作用等,初步完成职业生涯规划。(2)实行“导师制”,学生自入学后配备相应专业的教师担任导师,指导其选课、学习、生活、择业等,尤其对蒙授学生,应配备本民族的导师,方便引导教育。(3)加强出勤管理,设立上课出勤日报制度,避免学生缺课。(4)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引领大家积极向上,影响大家共同进步。(5)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领导作用。通过健全班主任选聘制度、加强班主任培训、优秀班主任交流等多种模式强化班主任队伍,为学生管理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其他方面
尽量为蒙语授课学生征订蒙文教材,同时也鼓励蒙语授课教师编写和出版符合学院办学特色的蒙文教材,以满足教学需求。
参考文献:
[1]陆宁.机械原理课程考试不及格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35):155-156.
[2]吴丹丹.大一学生考试不及格率与省内外生源的关系:以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为例[J].科技经济导刊,2012(2):274-278.
[3]李巍,赵凯,佟鑫,等.高校学生不及格率偏高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现代交际,2013(11):218.
[4]张青辉.高职生网络营销课程不及格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J].电子商务,2016(1):89-90.
[5]赵世奎,陈敬良.当前高校课程不及格率问题初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2(6):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