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突破研究
2018-06-11邵林涛张岩岩
邵林涛 张岩岩
[摘 要] “互联网+”思维方式对高职院校办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高职院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迎接“互联网+”对高等职业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尤其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而言,面对旅游行业智能化快速发展的趋势,如何突破传统模式创造性地开展校企合作,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解决。分析旅游管理专业进行校企合作创新的必要性,并提出开展校企合作的相关突破举措,从而实现在“互联网+”时代校企双方发挥积极作用,提升旅游管理专业办学水平的目的。
[关 键 词] “互联网+”;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028-02
一、背景
当今“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方式。所谓“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使传统产业升级和孕育出新型产业形态,从而发挥“1+1>2”的效果。教育作为传统行业,也应该积极与互联网融合,促进教育行业从人才培养目的、人才培养过程和人才培养评价等全过程实施变革,以培养满足互联网经济时代和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实现教育全局性发展和战略型转型。
而职业教育利用“互联网+”教育推动职业教育的建设,探索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深化产教融合的模式,优化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则成为职业院校关注的重点。面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将会是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热点。
对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而言,如何在互联网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背景下,利用“互联网+”思维创造性地开展新型的校企合作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作为培养专业的旅游人才的高职旅游专业,迫切需要利用“互联网+”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突破性地开展紧密而深入的校企合作,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素质,尤其是互联网现代技术和手段的工作运用能力;适应旅游行业快速的智能化发展、智慧旅游发展的需要。
二、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突破的必要性
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传统旅游行业也产生了巨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已悄然进入旅游行业,新旅游将彻底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中国旅游景区协会今年发布的《中国旅游景区发展报告》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等智慧技术的发展,旅游景区将必然进入一个崭新的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等智慧技术的普及,将彻底改变旅游景区的管理和服务方式,无人服务的智能化景区必将出现。互联网背景下酒店竞争日趋激烈,依靠移动互联网软件实现全面信息化,帮助酒店提升员工工作效率以及客人服务体验,也已经成为酒店经营管理的必然选择。同时,旅行社行业也开启了高端旅游行业智能化客户服务时代。
由此旅游行业需要更多懂技术、会创新的旅游专业人才,为旅游企业的智能化經营管理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员保障。笔者所在的无锡市旅游行业亦是如此,《无锡市十三五旅游人才规划》中提及,互联网人才紧缺,互联网时代对旅游人才的职业素养、思维理念、工作方式等专业性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无锡普遍存在互联网旅游人才缺乏的情况,尤其是缺乏具有互联网思维和精神的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具备电子商务营销技巧的专业旅游销售人才与旅游策划人才等。
因此,如何培养行业迫切需要的不仅掌握专业知识,更要精通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方面知识的高层次、复合型旅游专业人才,则是校企面临的共同问题,也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校企合作加以破解。
三、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但由于种种原因,旅游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相对较低,旅游院校开展企业合作相对较简单、形式单一、内涵不足、缺乏活力等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
1.旅游院校与旅游企业合作建立了多家校外实习基地,但从实际运行效果来看,很多单位仅仅为学生实习提供地方,而且实习基地提供实习内容的有限性基本为一线岗位的实际性工作,核心部门和有关的管理事务学生往往接触不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的效果和校企合作的深度。
2.有的旅游院校在课程设计时能紧紧跟随旅游行业发展需求,针对性地开设一些热门新兴的旅游行业相关课程,但由于专业教师没有到行业、企业的深入调研,对市场环境了解不够,实践操作能力不强,讲授知识偏理论化且空洞,导致学生对行业前沿感触不深、缺乏实践,人才培养不能适应旅游行业市场需求。也显示出校企合作留于表面,理论和实践未能很好地融合。
3.部分旅游院校在办学定位、课程开发、教学质量、“双师型”教师队伍等方面实力不强,与旅游企业的联系、交流不够,合作能力有限,对企业吸引力不足,没有形成长效的合作机制。
四、“互联网+”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校企合作突破举措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所以,面对旅游行业的智能化、智慧旅游的兴起,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校企合作应积极创新,采取更多、更有效、更先进的做法实现突破。
(一)构建科学的专业知识体系
产教研融合校企合作的核心和切入点最终都会落到课程上,对此,高职旅游专业的课程体系需要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安排中增强互联网知识的教学内容,将电商基本知识和技能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以提高学生今后就业的竞争力。同时,与旅游企业共同开发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校企一体化专业课程资源,搭建基于旅游企业服务与管理工作任务的一体化专业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应能尽快上手,与企业招聘需求无缝对接。校企共同制订课程体系,从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到拓展课,明确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学习项目依据典型产品(服务)。课程与专业对接,共力课程开发,共组师资队伍,组建课程开发团队,结合企业实际,以专业负责人为总负责人,开发专业技术课程,并实现课堂转化。到旅游企业和服务一线拍摄服务管理的案例和微课视频,将岗位需求、职业要求、行业诉求有机结合,实现产业和专业对接,理论和实践对接,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的对接。
(二)校企共建企业学院
现代职业教育为校企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企业学院既是校企合作的新形式,也是一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旅游专业也可以考虑与旅游企业合作组建企业学院,依托高职院校人才聚集的优势,进一步发挥企业学院在科技开发等方面的作用,实现产教融合、科技创新,使企业学院为企业和社会更好地提供技术服务。如,笔者所在学院与万达旅业无锡国旅成立国旅学院,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扩大旅游企业的影响力,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双方不仅从冠名班合作、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实训环节等方面合作,还特别注重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加强校企合作进行旅游产品的研发、在线推广,组建学生經营管理团队线上、线下销售,培育学生市场。
新时代背景下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的是要提高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产教融合最终的评价标准不是合作企业有多少,而是产业的先进元素,包括先进技术元素、工艺元素、资源元素和科学管理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端的发展要求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融入课程体系中,融入人才目标和规格以及培养过程中。所以通过企业学院的建设,更多地引导旅游企业的参与,充分发挥校企双方的积极作用,使校企合作充满活力,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训环节等更实用、生动,让学生学到更加鲜活的知识,受到更先进的技能培训,得到更前沿的思维训练,符合互联网时代下的行业人才需求。
(三)合作创建技术和创新中心
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定位不仅是人才园而且是技术园和创新园;从原来的专注人才培养转型为既专注人才培养,也专注于技术研发。校企合作共建研究中心,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产品设计教学和研发实践,是校企合作共赢的模式之一。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长江学者孙立宁教授牵头的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是很好的借鉴。高职旅游专业也可以与旅游企业合作成立创新中心,进行服务设计、产品开发、营销策划、网络销售等研发工作,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结合旅游企业具体经营管理实际和行业最新动态、市场变化等开展研究,校企双方人员真正融合形成科研团队,并组织学生参与其中,在项目研发过程中,不仅强化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的培养,还有利于专业教师在“引领行业发展”层面的专业实践技能的提升与个人发展,又可以激发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在院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积极作用,达到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的目的。同时,中心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将开发的实际项目建成知识和经验管理网络系统,即每个旅游企业项目的开发技术方案、成果文件和相关的知识、技能与经验等资料库,促进教师和企业骨干、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知识和经验的共享和交流。
(四)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
校企合作是满足企业人才需求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发展壮大的必然选择,是职业教育学生培养目标的客观需要。学校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实现与政府、行业、企业的有效合作,创新职业教育集团模式,发挥校企各自在经费筹措、兼职教师聘任、校内外基地建设、学生素质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利益相关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机制,为校企深度合作拓展空间。如,笔者所在的无锡市根据无锡旅游行业对互联网人才的实际需要,由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出台政策,支持有条件的电子商务、互联网相关企业与高职旅游院校、旅游企业合作,成立了旅游职教集团,建立教育实践和培训基地,加强校企对接融合,增强专业人才的实践经验和适应能力,以培养更多旅游互联网人才,满足旅游企业需求。
(五)共建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高职院校还应该转型成为中小企业家的摇篮。高技术的发展使创业的门槛越来越低,生产方式更加多元化,所以高职院校不仅要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还要适当鼓励学生创业实践。校企可以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以教育教学改革为切入点,融创新创业教育于专业实践中。笔者所在学校设有校企共建——学生创业基地,有旅游企业在校内投资建有营业部或智慧实训中心,如国旅学院智慧营业部、柠檬时代咖啡店、蓝瓶子茶馆等,由老师和企业人员进行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服务、经营及管理,创立微信公众平台,开发服务APP进行宣传推广,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有更多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五、结语
互联网时代更加强调技能性人才的综合素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也应及时转型,具有“互联网+专业”“互联网+教学”的专业建设和教育教学思路,谋求与旅游企业的深度、全面合作,切实培养具备专业素养、信息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智慧旅游专业人才,完成旅游人才培养与旅游企业所需人才的无缝对接。
参考文献:
[1]谭林海.“互联网+”背景下的校企合作突破与践行[J].教育,2015(31):157.
[2]李祥富,李瑞雯,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的方式与途径探索[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16):34-38.
[3]姜锐,张惠华,姜华,等.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群校企合作共同育人模式的构建[J].职业技术,2017,16(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