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职教时代脉搏,助力地方品质发展
2018-06-11开俊
开俊
[摘 要] 40年来,乘着改革开放强劲大潮,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有了令人瞩目的长足发展,职业教学理念得到更新,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了一大批适用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有力地支持了快速发展的国家经济建设。但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伴随着人口红利的锐减,特别是近年来高校扩招、普高升温,使中等职业教育面临发展困难期。结合中职办学的实际,对目前中职教育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对中职学校产生困境的原因做系统分析,同时就中职教育的发展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
[关 键 词] 中职教育;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114-02
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责,对改变劳动力结构,为社会输送技能型人才,推动城镇化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国家十分重视中职教育的发展,多项支持政策不断出台,推动了中职教育的蓬勃发展。不过,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中职教育也暴露出来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人口拐点”的到来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开始下降。为推动职业教育继续健康发展,2014年起,国家层面的职业教育改革打出“组合拳”,唱出中国教育改革中的“重头戏”。但数据显示,中等职业教育(下称“中职”)的规模连年萎缩,距离“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政策目标仍有差距。2015年全国中职学生在校生人数已从最高点的2100万降至1500多万。同时,中等职业毕业生总体素质与用人单位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40年的快速发展使我国职业教育取得较大进展,但总体来看,办学规模大小不一,办学层次参差不齐,办学效益相差甚远。目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资源配置不合理
1.管理分散。职业教育办学管理分散,多头办学,各校之间发展不均衡,资源未得到整合。
2.普教职教发展不均衡,制约了中职协调发展。
(二)企业所需人才与学校可提供人才不匹配
1.学校可提供的毕业生数远不能满足需要,供不应求。
2.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上,相距用人单位岗位要求有较大差距(如汽修专业、数控专业毕业生难以胜任企业新设备的操作要求),供不“应”求。
(三)相关政策难以落实
1.职教投入不足。目前,各地教育费附加用于职教比例应达50%以上,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不应低于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但绝大多数地方未能做到。
2.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教师操作技能远不能满足教学改革要求。面向企业、行业聘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行购买服务,经费由同级财政负担的政策基本未落实。
(四)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够合理
中职专业设置缺少弹性,尚未建立起来市场导向专业设计机制,未做到专业设置的前瞻性,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脱节,严重影响中职学生的对口就业率。
(五)职教招生难度大
自2008年之后,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2012年后改为《关于做好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强调“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的表述,依据2011年的文件定义,“大体相当”的底线为中职占招生总人数的45%。但初中毕业生生源持续减少,加上普通高中数量过多,使中职各学校师多生少,招生难已是职业教育面临的最大问题。
(六)企业参与度低
大部分企业对自身发展前景难以把握,企业只关注当下经营情况,对后期人才储备及人才培养缺乏兴趣,对校企合作没有积极性。同时,因为缺乏政策支持,更不愿意主动承担为社会培养人才义务,校企合作一定程度上出现“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
二、中职发展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普遍认知存在偏差
传统观念影响根深蒂固。社会上重普高、轻职教,重知识、轻技能的現象仍较为普遍,学生家长、教师都认为中等职业学校都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归宿,家长都不愿意把孩子送到中职学校,这使中职教育的发展缺少社会的广泛支撑,不利于其更好的发展。
(二)中职教育价值受到置疑
目前的职业教育实际上还是一种“淘汰教育”,而非“分流教育”。进入职业教育的学生,多数是因为上不了大学或高中才进了职校,而并非出于个人的兴趣和自由选择。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则指出,在目前的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本身的实干和技术创新特点被忽视,价值也因此受到置疑。
(三)技能人才政策导向不足
从社会层面看,对一线技术工人的政策支持力度不够,技术工人在身份待遇和经济待遇等方面的社会获得感较低。
(四)培养质量岗位适应不足
中职培养质量总体不理想。由于严重缺乏优质生源(目前中职已是“零门槛”入学),为获得发展,各校将办学重心放在了招生以及扩大规模的层面上,难以注重质量的提升,用人单位对中职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尽满意,毕业生口碑不佳。
(五)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人才培养模式比较落后
1.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不足。目前中职学校教学设备和企业生产一线设备相聚甚远。仅以数控、汽修专业为例,企业用于生产的数控加工设备大都是车铣复合型设备,而学校大都是20多年前的老旧设备;汽车维修店实际接手的一般是款式较新的车辆,而学校大都是单体部件和老式车型,用于整车拆卸训练的设备较少,很难培养处出能适应岗位需求的熟练技术人员。
2.人才培养模式比较落后。目前中职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就是理论教学和校园教育为主,未有效构建起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模式创新不足,教学与实践脱节,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足,难以快速适应工作岗位。
(六)职业教育特色体现不足
中职学校办学停留于低层次人才的培养,同质化问题严重,学校自身特色难以显现。另外,相当部分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对口升学,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差异性,难以获得社会对中职教育的良好认可,必然影响到中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七)职能部门支持力度不足
相关职能部门对中职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够重视、研究不透、支持力度不足,未能有效引导、帮助中职教育发展更好地应对新环境、新问题。例如,针对校企合作。目前政策层面尚未对积极参与合作的企业予以支持,企业的积极性难以调动。
三、发展中职教育的对策建议
针对目前问题,需制订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从而为中职教育的发展扫清障碍。
(一)转变社会认知
针对当前社会对于中职教育的认知偏差,必须通过政策导向,让社会对中职有正确的认识。目前效益好的企业在人员招聘时奉行“学历至上”,招聘新员工都需要本科以上学历,所以要搭建广阔的中职生就业平台让企业了解中职教育的就业前景,从而接受这一教育形式,赢得更多的资源。
(二)合理设置专业
政府相关部门,如经信委、人社部门应加强对学校的引导,利用自身所掌握的数据信息,帮助中职学校进行合理的专业设置,建立市场导向的专业设置机制,设置有前途、有需求的专业,淘汰已经过时的专业,避免专业的设置与市场脱节。
(三)加强师资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需要从教师招聘以及继续教育体系完善两个方面去努力。教师招聘重点是要对教师的岗位胜任力进行评估,要以“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突破口,通过不断的教育学习,让教师的知识、能力得到及时更新,掌握职教新理论、新思想,从而做好本职工作。
(四)改进培养模式
目前多数地方普教的研究较为厚实,但对中职教育的研究水平不够。主管部门应重视职业教育研究机构建设,加强对中职学校的业务指导。中职学校必须以人才岗位需求为导向来进行人才的培养,突出中职学校办学目标中实践性、技能型的要求,主动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密切配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以及市场需求间的有效衔接,达到与企业共赢。主管部门应从政策层面引导、支持企业与中职学校深度融合,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五)控制职普比例
改变普职不均衡现象。普高资源过剩,中职生源缺乏,这一现象若不及时扭转,将严重制约普职协调发展。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控制职普比,确保中职有一定的优质生源。
(六)建立教育融通体系
从教育体系上建立融通体系。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在于“上下融通”:在义务教育阶段,注重动手能力等“生存技能”的培养;而在进入中职、高职阶段后,应与工科为主的学术性教育接轨,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学生“有出路”。
(七)建立校企融合机制
职业教育之“活”就体现在同市场和行业同步发展,而活力之源是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必须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而要实现这些,关键在于行业和企业的深度参与和产教融合。行业应发挥专家机构作用,对培养目标、规格和范畴提出科学明确要求。政府应明确企业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责任、义务和利益,企业根据各自义务,参与合作,企业的生产过程和新装备也应出现在教学过程中,从而形成良好机制。
(八)整合教育资源
地方政府必须对现有职教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形成区域大职教理念,建设职教园区,统筹布局、统筹投入、统筹管理,改变多头管理局面,扭转布局散、规模小、管理弱的情况。在整体构架明确的基础上,以服务、支撑区域产业的发展为目标,明确园区内各教学主体的专业发展定位,避免錯位发展;消除低层次恶性竞争隐患,形成整体职教格局。
(九)提升职教事业信心
职业教育的土壤是肥沃的,但并非天时地利、风调雨顺,需要职教人垦荒种植、辛勤耕耘。因此,职校教师的工作不可避免地要面对艰难、迎接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职校教师如果仅把职业教育当作一种职业,必然会产生职业倦怠感;如果把职业教育当作自己一生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职业教育,苦在其中,难在其中,乐在其中,从而体现人生的价值。
(十)彰显办学特色
中职教育的发展需要彰显与地方产业发展相吻合的特色,践行差异化办学理念,打造特色品牌,提炼办学特色,围绕特色进行教学资源的配置,力求办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为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合格的人才。
目前,中职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未来职业教育必须在规模和质量两个层面有质的提升。把握新时代职教脉搏,做好专业设置、师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工作,实现中职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为在新时代实现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助力地方经济品质发展。
参考文献:
[1]章炳生.中等职业教育如何走出当前困境[J].新校园,2013(12):76.
[2]张婧.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走出困境的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0(20):2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