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数学教学突出问题与主题式教学构建分析
2018-06-11任彦涛
任彦涛
[摘 要] 实用型人才是职业高中人才培养体系的教学目标,而职业高中在迎合新课改要求的过程中,需要对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进行解决,以有效的创新教学法推进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主题式教学法是当前比较受关注的教学方法,基于此,探讨这一教学方法的实践运用,以期实现职业高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强实用性的技能型合格人才。
[关 键 词] 职业高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主题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35-0076-02
职业高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获取知识及技能时,必须意识到学生的学习与以后的职业发展之间存在不可脱离的关系。因此,教师需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并掌握相应的实用性技能,锻炼良好的职业发展能力。主题式教学法是迎合新课改要求和符合现代社会人才需求的重要教学方法,能够结合教材内容,利用不同理论知识构建相关应用载体,促使学生高效吸收知识,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采用这一教学法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一、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一)不注重迎合新课改、素质教育的要求
在当前的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缺乏合理性,没有注重迎合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因此,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教学目标相悖离。同时,教师在实际教学时并没有注重提高学生对数学课堂的参与度,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也没有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此外,教师没有注重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课堂教学方式依旧让学生的学习呈现一定的被动性,学生对数学知识也缺乏探索的兴趣。
(二)不注重优化教学过程,信息化教学水平低
职业高中数学教师并没有注重了解学生的实际特点及学情,重难点的教学效率并不高,也不注重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优化,教学活动无法贴近生活,很难让学生对枯燥无味又具有较强逻辑思维性的数学知识产生兴趣。而且教师没有对信息化辅助教学手段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技术水平不高,甚至依旧以粉笔,板书的形式进行教学,教学效率低下。
(三)师生的交流不足,学生的自主性不明显
数学教师并不注重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课堂知识的传授普遍以课堂形式为主,不注重组织课外拓展的教学延伸活动,数学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学,最终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升。数学教师没有注重引进新颖的素材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也没有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如小组合作或者课堂讨论等环节并不多,教师并没有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个性化想法的机会,很容易导致学生丧失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而在这样的数学教学现状之下,主题式教学法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受到教师的关注。所谓主题式教学法,即教师结合教材内容,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而制定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法可回答“学生该学什么内容”“该怎么学”这两个问题,从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将其引入职高数学课堂教学中,能够增强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并且增强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及掌握能力,甚至可以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畏难情绪,锻炼其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及自主能力,利于完成职高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因此,可将主题式教学法运用在职高数学教学中,发挥其应有的教学价值。
二、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构建主题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优化职高学生的数学知识结构
数学概念知识是非常基础的数学知识点,职高学生普遍基础较差,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概念的认知错误,学生自身却很难发现错误。而在主题式教学法的实践运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和布置相应的习题,包括比较容易出错的题目和具有开放性的题目。在这样的练习中,可以让学生有检验知识的有效对象,让他们自主察觉到知识结构中的问题,从而自主地纠正和完善这一知识结构,还可促使其定向汲取课本或者网络教学资源中的相关知识。如在“集合的概念”这一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以下习题:某集合M=xx≠1,x∈R∪yy≠2,y∈R,另一个集合P=xx<1或1
(二)锻炼职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新课改及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数学学科教师能够注重培养学生的素养能力,数学思维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知识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求教师采用主题式教学法锻炼其自主思考与探究的思维能力。如解以下两个一元二次不等式:(1)2x2-4x+3>0;(2)2x2-4x+3≤0。这一题目旨在让学生学习并掌握△<0相关题目的解决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三个步骤进行解决,首先是求根,其次是画图,最后是找解。若学生在求根的过程中无法采用十字相乘法或者求根公式法进行解决,则可以得出△<0这一条件,而最終得出方程无实根的结果。在画图时,结合方程无实根这一结论进行。只是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时,刚好学习了集合的相关知识,学生容易得出解集是空集这一结论,但这是错误的。教师可以抓住这一恰当的时机引导其从“方程无实根=抛物线和x轴之间没有交点”这个方向画图(见下图)。学生画出图形后,教师可以引导其自主验证自己的结论。而学生在自主验证之后,发现第一个方程的解集是R,第二个方程的解集为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思考与探索的空间,并鼓励其大胆猜测和自主验证,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三)创设主题情境,实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
构建主题式教学方式,创设主题情境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尤其是这一方法可以实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职高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且学生多数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大,要求教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采用直观的方法转变成具体的数学知识,并通过知识生活化的方法吸引学生参与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在主题式教学法的主题情景创设中,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情境的过程中更深刻又直观地感受到相应的场面。例如,以某剧场的座位安排为课堂教学的主题,组织班级学生一起看剧场电影。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将这一真实情境模拟出来:根据剧场的场地规模,安排10排座位,其中第一排的座位数是18个,那么从第二排开始,往后一排都会比前面一排的座位多出两个,根据数列知识解决座位安排的问题。学生在多媒体的辅助之下,可以更直观地看到这一抽象的数列关系,然后列出数列:18,20,22,24,26,28,30,32,34,36。
(四)基于归纳演绎的主题式教学方法
在主题式教学法中,归纳演绎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方法,主要是在还原数学知识背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和总结,进而归纳、演绎以及证明,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学会理解和掌握相关数学知识。尤其是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这一知识发展过程的体验中,使其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相应的数学思维方式,同时找到对这些数学知识的理解方式,并在相关公式推导与推理的过程中获取相关知识及技能。以归纳演绎为基础的主题式教学法充分突显学生自主性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具有较大的实践意义。例如,在“直线和圆的方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演绎。一方面,需要对直线部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演绎,包括直线方程、倾斜角及斜率、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等,掌握二元一次不等式对平面区域的表示,掌握点到直线之间距离的相关公式,并了解公式的推导或推理过程。另一方面,需要对圆这部分知识点进行归纳。首先是圆的方程,主要包括标准方程、一般方程和参数方程等,并掌握相关公式的推导或推理过程。其次是圆的性质,包括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等三种类型的位置关系。
(五)基于有效互动的主题式教学方法
在职高数学教学中,互动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或枯燥或抽象的数学知识。如“平面向量”这部分内容,蕴含了许多概念知识,同时又要求学生掌握线性运算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在导入平面向量的概念时,可以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有的小组讨论零向量,有的小组讨论共线向量,还有的小组分别讨论平行向量和相等向量等。这些概念知识比较多,传统死记硬背的机械式学习方法已经不适用,教师将这些概念中需掌握的重难点提炼出来,让学生展开自主思考和自主探索。而教师则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展开分析与评价,利于有效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或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结合向量概念需要注意的内容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加深记忆。如在向量概念问题中,需要考虑到向量的大小和方向,还需考虑零向量的特殊性。同时,在使用向量减法这一知识点进行解答习题时,需要学生注意不能弄错两个向量的顺序,避免出现解答错误的问题。在平面向量这个知识板块中,并不只是向量概念问题存在一些容易失误的问题,平面向量的坐标方面也容易发生理解或解题失误。如教师应该通过小组讨论的互动方法让学生对点和向量之间的坐标进行区分,要注意向量坐标一定会有向量方向及大小等信息。还需要注意的是,零向量和实数0之间的区别。零向量同样具有方向和长度,只是其长度为0,而且零向量不是没有方向,其方向具有任意性,同时也和任何一个向量存在平行关系,只是在垂直关系方面仅限于非零向量。
三、结语
在职高数学教学中,主题式教学法是比较新型的教学方法,而且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采取有效方法优化职高学生的知识结构,强化其数学思维能力,并注重构建主题环境,实现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强化主题式教学,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加强互动与交流,从而优化职高数学课堂教学,解决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參考文献:
[1]黄迪君.主题式教学法在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国企研究,2016(20):186.
[2]张中谊.职业高中数学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J].俪人(教师),2016(9):146.
[3]赵忠翠.主题式教学在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应用[J].考试周刊,201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