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灵魂深处的自我

2018-06-11王秀琴

名家名作 2018年9期
关键词:海珠沉潜书法

王秀琴

就书法言,海珠滔滔。所谈皆是对书法的痴迷热爱、执着与思考,他的眼神里闪烁着一位探索者的镇定自信之光,书写的恣意狂欢之情,以及对世俗的恬淡寡然之意。人到什么程度就会写出什么程度的作品。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过程呢?

痴迷,引领他走上书法之路

很早,父兄“舞文弄墨”,老师一路陪伴。他们执着笔墨的身影,潜移默化地熏陶了海珠。对于作业、作文、板报、墙报,海珠无不认真书写;老师评语、家家户户张贴的对联,哪怕所发奖状,海珠莫不细致揣摩;老师的表扬鼓励给予学习成绩一直优异的海珠以自信。可以这样说,在海珠眼里,只要与书法有关的每件小事他都很认真,每个细节他认为都很重要。人的一生,总要痴迷点什么。痴迷点什么总比什么都不痴迷好。痴迷点什么,心被磨砺得敏而又敏,纯而又纯,容易受伤,可是不痴迷点什么又胸无点墨,该多无聊。于是乎,海珠痴迷上了书法。

万物皆有灵,哪怕是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是书法语言、生命语言,是自我表达的一种。思想深度决定作品深度。这个时期的海珠懵懂、幼稚、迷茫,他悉心与同道切磋,主动请教诸如孟养玉、蔚学高等身边大家,每幅作品,每个字,每一笔画,都充满寻觅突破与创作的焦虑,而所有这些都通过书法作品反映出来。“翰墨之妙,通于神明”,海珠试图营造一个热烈而坦诚、清晰而激荡的个人经验天地,创造出一个独特审美与灵动思考的书法世界,写出一个农村少年的成长足迹,更写出一个求知青年渴望摆脱贫穷实现人生自我梦想的奋斗之路。

古人讲究“句要丰腴字要安”。每时每天每个字每幅字,都是海珠对书法语言的情感体验与创作感受。所有这一切都对海珠形成一种深情呼唤,构成一种彼岸效应,给予他一份自信与自强,更赋予他一种无畏之勇,支撑他坚定走出汾河岸边小村庄。从这个意义上说,海珠是乡村有识之士的精魂,是乡村大地上升腾起来的一份力量。

沉潜,帮助他渐成书法体系

海珠亦曾作小诗,爱好文学,涉古略今,如今看来,这一切都为书法做了准备。“君子无逸,吉人寡辞”,海珠低调,不事张扬,但在同道中,却不能忽略其存在,绝非无足轻重之人。

“以冰霜之操自砺则品日清高,以穹隆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多年来,海珠以弘一法师言自谨,以“耕砚斋”自勉,以“二王”为宗,临池不辍,挥墨不息,先后临习《兰亭序》《圣教序》《颜勤礼碑》及苏、黄、米、蔡不少书帖。近年,他对王铎、傅山的狂草情有独钟,四处搜集二人资料,乐此不疲,一头扎了进去。《王铎书法全集》是海珠案头必备之书,终日心摹手追,意張神驰,魂绕魄萦。

每次阅《王铎书法全集》等经典书论,沐浴熏香倒未必,净手净心却要得,对书法大家抱虔诚敬畏之心与不竭向上向善之意是必须。斗字尺幅,都悬置了海珠对人生、命运、生活、历史的认同与迷茫,情绪与思考,理智与狂热。这部分情感在他书法作品中寄寓太多,也宿藏太深。写出自己的特色就是发现属于自我的艺术语言。海珠虚心求教,博采众长,曾得书画大家王朝瑞、赵望进、田树苌、王治国等精心指授。海珠好学上进,对汉字的入古出古,起承转合,间架结构,纵横捭阖,美学意义,所承载的伦理道德与社会价值,理论构成与实践章法,都细细琢磨,反复研摩,渗透进了深深思考。毋庸置疑,这一时期的沉潜钻研,使海珠走进了书法语言与理论大厦的内部,打开了无数门窗,悟到了许多东西,再不是书法艺术的门外汉。

思维方式、思考力度、思想深度决定一切

临古人也好,学今人也罢,在生活中,在不断学习、沉潜与感悟中,一位书者,只有捕捉到诗意,获得灵感,有了激情与感触,才会“胸中翻锦绣,笔下走龙蛇”,而唯多练多悟才会使他由此岸到达彼岸,实现“书法语言上的自我创造”。海珠就是这样,长久沉潜,久久为功,其身心、精神、品格、灵魂已与他敬仰的书法大家水乳交融,生命气息互成经纬。他们给予海珠山高水长玉玑蚌珠般的滋养;海珠给予书法最大限度的礼诚尊重与生命爱惜,渐渐形成独特的自我审美与书法理念,几经过滤,反复加固,渐成体系,至臻完美。

生活与艺术大抵犹如连通器,艺术家总是将生活中的激情与冷漠,痛苦与欢乐,真爱与幻灭,善良与残忍,丑陋与美好,觅得一个冷静而理智视角,围绕多重气息,伟岸人生,清高气节,将历史的、当下的、生活的、文化的、所闻的、所见的,一一诉诸艺术,呈现给这个世界。所有这一切,皆是探索灵魂深处的自我并与之相遇。而事实上,这个自我,即艺术精灵,是境界与魔界的存在与虚无。“艺术,就是修行者的天赋异秉,用文字、线条、色彩表现灵魂深处自我的过程。”人,能走到什么程度,作品就能体现到什么程度。谁能否认,海珠身上心里,不沉睡着王铎与傅山,点点滴滴所为,不是在唤醒与激活自己身体里意念中灵魂深处沉睡的那一部分!

旁通,叩启书法艺术的大门

一位艺术家,能否拥有很大魅力,保持与生俱来那份纯朴,那点初心,决定他能否在尘世间觅得灵魂深处的安宁,也决定他能在哪个层面上与自我相遇。

因为厚道本性与职业使然,海珠对身处底层与苦难中的人们总是充满大地一样的悲悯情怀,他从他们身上认知到的是一种热烈,汲取到的是一种蓬勃的生命能量。他先后从吕梁山到太行山,从胡兰精神到申纪兰品质,从小我到自我,从自我到他我,从他我到大我,从大我到虚我,从虚我到无我,从无我到无处不在的我,从无处不在我到无处不在的他者,从自觉到自由,从自由到自然,从自然到必然,这是境界上的多重多维飞跃,归根结底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质之跨越!

自打辞去行政职务后,海珠更沉迷于书法创作与思考中。“除了我正在做的事以外,别无他事。能有点成绩,是得天时地利人和。艺术到了一定境界属于社会而非某一个人。”海珠言外之意,这个修行者只不过成了一个载体,享受并见证过程甘苦,见他人,见众生,见鬼神,见天地,所为是最平凡最普通不过的一件事,也是最深奥最神性的一件事,他就是他们,他们就是他,支撑在背后的是思想与情怀,思想使他深刻,情怀使他沉稳。

海珠每天都抄一份《心经》,为的是调伏诸根,使自己归于清静。处处充满哲学色彩的生活,是个大大的现场,无情将我们容纳其中,如何触类旁通以达静水深流,如何以回首眺望与昂然前瞻姿态始终保持前行,建立一种更高意义与更深价值上的审美,于海珠而言,显得尤为迫切重要。

“艺海无涯”。海珠认为,一名书者,应对历史、名家,保持虔诚而谨慎、博采而广纳、兼收而并蓄之态,古为今用,要的;他为己用,要的;但绝非全盘吸收。万事必显其复杂精严序列,每个人都难逃时代局限。值得深思与警醒的是,在借古鉴今的书写目标与责任下,无数像海珠一样的执着书者,既求声名闻达,又欲葆传统知识分子淡泊超然的人格操守;既认可趋同世俗时事,又极致追求老庄道学;既深切缅怀父辈尊嘱,又顽强适应现代人文环境。这种双重人格映照与生存悖论影响,是当下中国知识分子式书者融入世俗的创作抉择与个体生存的普遍现象与群体隐忧。由长临“二王”,到直追王铎、傅山,到决定投入精力与时间研究武则天《升仙太子碑》,渐次融入地域文化元素,海珠有所为有所不为,显得难能可贵。人人都是抵抗与拒绝、牵系与忠诚的矛盾统一体,在时代遭遇战下,如何清除历史郁积,永葆活力初心,横扫时代焦虑,推进原型思维,调整本能策略,谁能精准把握自我,谁能率先觅得突破,谁能在扎实功底上顿悟创新,谁便为巉巉乎万幸者之一二。

智者总会顺势而为,逆流而上。我仿佛看到了一个由海珠创造,前所未有、多维互涉、时时迁化流转的线条空间,书法世界,书艺天堂。那是一个书者活泼泼的探索历程,是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少有真实,是一切向善向上的真诚心念。

愿海珠书法,能保持人文厚重感、内容历史感、线条有力感、章法艺术感、整体突破感,精品连连,不断产生震撼人心的深度美感,不断给人惊喜,不断完成自我探索艰难而欢欣历程,走得愈来愈深阔广大与高远!

猜你喜欢

海珠沉潜书法
沉潜
沉潜
沉潜与成功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旅游资源研究分析
像鸟一样飞过天空
诗书画苑
书法等
图说书法(三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