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外教师的“四个自信”现状分析
2018-06-11王军
王军
摘 要:高校党外教师积极拥护党的领导,满意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能够理性地看待西方对中国的批评,没有将西方政治制度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样板,不认为共产主义理想虚无缥缈、不可实现,对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当代中国主流文化高度肯定,体现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高度自信。
关键词:高校党外教师;四个自信;政治认同
doi:10.3969/j.issn.1009-0339.2018.06.006
[中图分类号]D6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339(2018)06-0038-05
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指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战略性工作。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配强工作力量,还要改进工作方法,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1] 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比较集中的地方,而党外教师又是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把握高校党外教师的政治思想现状,不仅关系到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也是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为此,课题组于2018年6月至8月对武汉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湖北经济学院等3所高校的118名党外教师(非中共党员)进行问卷调查,以期为做好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提供对策参考。
一、高校党外教师的群体特征
调查显示,高校党外教师的学历、职称普遍较高,有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的比例较高,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普遍有较大的压力,精神信仰呈现出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格局。
(一)学历职称普遍较高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教师的准入门槛也不断提高,博士研究生学历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教师招聘的基本条件,高校党外教师的学历情况也与这一大趋势相匹配。调查显示,55.6%的高校党外教师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30.8%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仅13.6%为本科学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教师队伍的新陈代谢,高校党外教师中的博士比例会越来越高。另外,调查还显示,11.4%的高校党外教师具有正高级职称,48.2%为副高级职称,37.8%为中级职称,仅2.6%为初级职称。综合上述数据来看,高校党外教师中86.4%具有研究生学历(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59.6%具有高级职称(含正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由此可见,高校党外教师是一个高度精英化的群体,他们的社会地位、社会作用和社会影响力使得他们成为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对象。
(二)海外经历较为普遍
随着国内高校与海外高校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特别是不少高校在人才引进、职称评聘等方面要求有国际化的学习背景、学术经历,因此高校教师队伍中有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的人越来越多。调查显示,43.2%的高校党外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生活的经历,其中,年限在1年及以下占30.5%,年限在1年以上占12.7%。由于大多数高校教师海外留学、访学的目的地是西方发达国家,中西方巨大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差异必定会对他们的思想观念产生影响,这是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教学科研压力较大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的两大基本职责,也是决定高校教师发展进步的两大关键指标。各高校都对教师的教学、科研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并且进行常态化的量化考核,这些都让高校教师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近年来“青椒”(青年教师)群体备受关注即是集中体现。调查显示,在教学方面,有34.2%的高校党外教师感到“压力很大”,35.0%的人认为“压力较大”,24.8%的人认为“压力一般”,只有6.0%的人感到“压力较小”或“毫无压力”。在科研方面,41.0%的高校党外教师感到“压力很大”,39.3%的人认为“压力较大”,16.2%的人认为“压力一般”,只有3.5%的人感到“压力较小”或“毫无压力”。综合上述数据来看,69.2%的高校党外教师在教学方面感到有压力,80.3%的高校党外教师在科研方面感到有壓力。由此可见,帮助高校党外教师舒缓教学科研的压力,乃至为他们的成长、发展搭建平台,是加强高校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四)精神信仰积极多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对外交往交流的扩大,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越来越趋于多元化,凝聚人们的思想共识显得愈发重要和迫切。调查显示,当问及“如果生活中一定要有一种信仰,您会选择什么”时,47.3%的高校党外教师表示会选择“信仰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10.9%的人表示选择“信仰佛教”,5.5%的人表示选择“信仰道教”,14.5%的人表示选择“信仰儒教(儒家文化)”,1.8%的人表示选择“信仰基督教(天主教)”,还有20.0%的人表示选择其他信仰。从这些数据来看,共产主义是高校党外教师的主流精神信仰,传统精神信仰(儒释道)也达到30.9%。总体来看,高校党外教师的精神信仰呈现出一元主导、多元并存的格局。
二、高校党外教师的“四个自信”现状
调查显示,高校党外教师积极拥护党的领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有着强烈的自信,显现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政治认同。在诸多人口特征中,学科背景和海外经历对高校党外教师的政治认同有显著影响。
(一)关于“党的领导”的认识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因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归根结底到一点,就是对党的领导的自觉拥护。调查显示,89.7%的高校党外教师对“没有中国共产党就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看法表示“非常赞同”(61.2%)或“比较赞同”(28.5%),86.2%的高校党外教师对“中国共产党值得人民群众信赖和依靠”的看法表示“非常赞同”(56.9%)或“比较赞同”(29.3%),87.1%的高校党外教师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的看法表示“非常赞同”(60.3%)或“比较赞同”(26.8%)。
交互分析显示,不同学科的高校党外教师对有关“党的领导”看法的认识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人文學科的高校党外教师对上述看法的赞同比例(含“非常赞同”和“比较赞同”)均最高,其次是理工科的高校党外教师,社会学科的高校党外教师赞同比例均最低,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科背景会对高校党外教师的思想政治观念产生影响。
(二)关于“道路自信”的认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尽千辛万苦探索出来的正确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调查显示,89.7%的高校党外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应倍加珍惜”的看法表示“非常赞同”(69.0%)或“比较赞同”(20.7%),81.0%的高校党外教师对“我对中国发展感到满意”的看法表示“非常赞同”(50.0%)或“比较赞同”(31.0%)。另外,对于“如果有机会,我愿意移民到美国”的看法,只有12.8%的高校党外教师表示“非常赞同”(6.0%)或“比较赞同”(6.8%),48.7%的人则表示“不太赞同”(31.6%)或“很不赞同”(17.1%)。综合以上数据来看,绝大部分高校党外教师对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绩表示满意,并没有将移民美国作为人生奋斗的目标,显现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烈自信。
交互分析显示,有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的高校党外教师对中国发展感到满意的比例为91.3%,没有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的高校党外教师满意比例为75.8%,统计检验显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另外,有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的高校党外教师表示不愿意移民到美国的比例为31.9%,没有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的高校党外教师表示不愿意移民到美国的比例为62.1%,统计检验显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以上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是否具有海外学习生活经历会影响高校党外教师对国内外发展的评价和认知。值得注意的是,有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的高校党外教师一方面对中国发展的满意比例相对较高,另一方面又相对更愿意移民到美国,这其中的“逻辑悖论”说明海外经历对高校党外教师的思想政治观念具有积极与消极并存的双重影响。
(三)关于“理论自信”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关键在于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新时代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调查显示,84.4%的高校党外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发展进步指南”的看法表示“非常赞同”(63.5%)或“比较赞同”(20.9%),71.6%的高校党外教师对“我国建设事业的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的看法表示“非常赞同”(44.0%)或“比较赞同”(27.6%)。另外,对于“西方对中国的批评通常都有道理”的看法,只有5.2%的高校党外教师表示“非常赞同”(3.4%)或“比较赞同”(1.8%),58.6%的高校党外教师则表示“不太赞同”(37.9%)或“很不赞同”(20.7%)。综合以上数据来看,绝大多数高校党外教师能够理性地看待西方对中国的批评,并不认为西方都掌握着绝对的真理,显现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强烈自信。
交互分析显示,不同学科的高校党外教师对西方批评中国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人文学科的高校党外教师不赞同“西方批评中国通常都有道理”的比例为25.8%,社会学科高校党外教师不赞同的比例为76.5%,理工科高校党外教师不赞同的比例为67.4%。另外,有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的高校党外教师不赞同的比例为39.2%,没有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的高校党外教师不赞同的比例为72.7%,统计检验显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以上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科背景和海外学习生活经历情况会影响高校党外教师看待西方批评中国的态度。
(四)关于“制度自信”的认识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走什么样的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与这个国家的国情和性质相适应。习近平强调:“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3] 调查显示,74.8%的高校党外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优势”的看法表示“非常赞同”(47.8%)或“比较赞同”(27.0%),72.2%的高校党外教师对“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不适合中国”的看法表示“非常赞同”(48.7%)或“比较赞同”(23.5%)。综合以上数据来看,绝大多数高校党外教师并没有将西方政治制度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样板,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充满信心。
交互分析显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独特优势”这一问题,人文学科的高校党外教师的赞同比例为54.8%,社会学科高校党外教师的赞同比例为84.9%,理工科高校党外教师的赞同比例为79.6%,统计检验显示三者存在显著差异。另外,对“西方的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不适合中国”这一问题,人文学科的高校党外教师的赞同比例为61.3%,社会学科高校党外教师的赞同比例为75.7%,理工科高校党外教师的赞同比例为75.5%,统计检验显示三者存在显著差异。以上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科背景会影响高校党外教师的制度自信,其中人文学科的高校党外教师在制度自信方面相对较弱,而社会学科的高校党外教师具有相对较强的制度自信。
(五)关于“文化自信”的认识
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 调查显示,79.3%的高校党外教师对“马克思主义让当代中国文化焕发生机”的看法表示“非常赞同”(52.6%)或“比较赞同”(26.7%);69.0%的高校党外教师对“我对实现共产主义有信心”的看法表示“非常赞同”(51.7%)或“比较赞同”(17.3%),仅7.7%的人表示“不太赞同”(4.3%)或“很不赞同”(3.4%)。此外,94.9%的高校党外教师对“应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表示“非常赞同”(75.2%)或“比较赞同”(19.7%),73.3%的高校党外教师对“中医不比西医差”的看法表示“非常赞同”(48.3%)或“比较赞同”(25.0%)。从以上数据来看,大多数高校党外教师并不认为共产主义理想是虚无缥缈、不可实现的,对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当代中国主流文化高度肯定,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交互分析显示,对“马克思主义让当代中国文化焕发生机”这一问题,人文学科的高校党外教师的赞同比例为87.1%,社会学科高校党外教师的赞同比例为79.4%,理工科高校党外教师的赞同比例为73.4%,统计检验显示三者存在差异。有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的高校党外教师赞同“马克思主义让当代中国文化焕发生机”的比例为85.1%,没有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的高校党外教师对此赞同比例为75.3%,统计检验显示二者存在较大差异。另外,人文学科的高校党外教师对实现共产主义有信心比例为87.5%,社会学科高校党外教师有信心的比例为61.7%,理工科高校党外教师对此有信心的比例为60.4%,统计检验显示三者存在显著差异。有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的高校党外教师对实现共产主义有信心的比例为84.8%,没有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的高校党外教师对此有信心的比例为60.6%,统计检验显示二者存在显著差异。以上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学科背景和海外学习经历会影响高校党外教师的文化自信,其中人文学科、有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的高校党外教师对以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为代表的当代中国主流文化有着高度的认同。
三、小结与建议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党外教师积极拥护党的领导,满意中国发展所取得的成就,能够理性地看待西方对中国的批评,没有将西方政治制度视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样板,不认为共产主义理想虚无缥缈、不可实现,对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当代中国主流文化高度肯定,体现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高度自信。
总体来看,高校党外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较高,但是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在高校党外教师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尤其是学科背景和海外经历的影响较为明显。现结合有关结论,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高校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高校党外教师的人文关怀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高校党外教师在教学科研方面有较大压力,而且35.0%的高校党外教师认为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不佳,30.0%的高校党外教师认为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佳。高校教学、科研、人事等部门在制定有关政策文件特别是职称评聘条例时要广泛征求教师的意见,避免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以及“一刀切”的僵死规定给教师带来过重的教学科研压力,为教师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科研环境。高校党委统战部等职能部门应关心党外教师的身心健康,尤其是对生活有困难、遭遇重大疾病的党外教师要关心慰问,经常组织党外教师开展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另外,高校可以成立专门针对教师的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关心、关怀教师的身心健康。
(二)加强对高校党外教师的政治引领
调查显示,47.3%的高校党外教师选择信仰共產主义(马克思主义),为此高校党委组织部门要注意引导那些在思想、政治上积极同党保持一致的党外教师向党组织靠拢。要向党外教师讲清楚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方面的重大政治理论问题,增强党外教师的“四个自信”。在政治理论学习方面,要避免单一的“开大会、作报告”,而是更多采用社会实践、现场教学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以提高党外教师参加政治理论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此外,应根据不同学科的党外教师在思想政治认识方面的薄弱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政治理论专题培训,对有海外学习生活经历的党外教师加强教育管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国情和形势。
(三)加强对高校党外教师的培养选拔
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大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使用工作力度,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较强代表性和参政议政能力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1] 高校党外教师具有较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参政议政的能力,是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来源。加大对党外教师的培养选拔,既是高校民主决策、科学管理的需要,也是高校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内容。一方面,高校应积极搭建平台,选派有参政议政意愿的党外教师到各级政府部门挂职锻炼,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另一方面,高校统战部门和组织部门要推进党外干部培养选拔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尤其是正职和重要领导岗位的任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 巩固发展最
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广泛力量支持[N].光明日报,2015-05-21(0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7-10-28(01).
[3]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06(02).
责任编辑:韦梦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