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研究
2018-06-11张学良张岚曲转
张学良 张岚 曲转
摘 要:综合考虑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需求,以普及化、公共性的软件架构为基础,针对基于智能手机和B/S模式基础研究,对高校体育教学信息管理模式进行理论研究,构筑适合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平台包含体质健康测试、体育教学、赛事管理、阳光长跑、群体活动等主要体育管理内容。在平台设计和开发中充分考虑实用性、兼容性和安全性,解决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数据据融合与信息共享。本研究利于高校体育教学信息管理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利于提升高校体育教学信息管理的绩效和竞争力。
关键词:高校体育 教学 管理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8(c)-0089-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关于《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提出了“学校信息化能力建设与提升行动”的内容,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决学校信息化发展问题以及当前我国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校体育信息化是学校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对体育管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传统的体育管理理念、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等受到极大挑战。国内外学者开展了系列研究,从国家信息发展战略的角度分析了高校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从高校管理实践的角度揭示了高校体育信息管理的内在机理,并从管理机制、制度法规、管理模式、社会环境和科技手段的视角探讨了如何对管理质量进行引导、推进和控制,从体育专业角度对运动数据采集和分析进行研究,从智能硬件、互联网技术等新科技技术发展的角度对体育信息化管理的影响进行研究。但以上研究缺乏对高校体育管理、体育教学,学生健康服务的多重思考,很少提及针对高校体育服务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同时也缺乏体育信息管理平台的实证研究。
通过对现状的调查,确立本内容:基于智能手机和B-S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系统,基于B/S模式的体育信息管理平台是“将B/S的网络架构模型应用于高校体育信息的分层、统筹管理中,达到实时数据的智能分析与即时共享”;基于智能手机与APP的数据终端是“利用智能手机作为硬件基础搭载数据采集软件,形成智能数据采集和反馈终端”;通过建立博弈理论模型,结合试验数据,从经济性、实用性、安全性、整体性等方面对平台进行论证。
1 研究方法与内容
1.1 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基于系统研究理论,以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对高校体育管理系统和功能架构展开分析。定性研究主要以理论分析法探寻高校体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与原因,研究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信息管理发展与改革的问题和观点。定量分析方面,采用实验法对高校体育教学信息管理平台的适用性、数据特性等进行分析。
(2)系统研究:采取结构化设计与面向对象相结合的系统分析。结构化分析将手机软件与管理平台分解为不同的功能模块,实现模块功能和过程的系统化集合;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与开发方法,以数据为中心,实现数据的层次化与结构化。
1.2 研究内容
本课题改革的核心内容是构建现代化的高校体育教学信息管理平台,主要包括智能手机的硬件模块分析与软件设计、评价指标分析与评价体系分析以及基于B/S模式的SAAS管理平台的构建分析。所涉及的体育业务内容包括体质监测、跑步管理、理论教学、视频学习、群体活动、竞赛管理等内容。
2 分析与讨论
2.1 需求分析
通过对高校体育管理者、学生、教师等走访调查可知,对信息化的管理系统具有迫切的需求,学校各个体育阶层对于信息化的诉求存在差异;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等所面临的管理需求及常关注的问题。
(1)从决策层(校领导)的关注点分析。学校体育快速发展的管理复制需求:管理复制能力如何支撑学校体育的快速发展;学校领导对运营过程的监控能力:如何有效控制活动执行中的风险管理能力;学校体育运营数据的快速了解:如何有效地评估、分析运营数据,防止决策延迟。
(2)从管理层(业务部门)的关注点分析。沟通、协作的需求:如何解决管理运作中的规范不标准,院系、处室间难协同;内部知识分享的需求:如何实现内部知识共享不传承;提高知识的复用率;团队建设的问题:如何提升团队成员的工作能力。
(3)从执行层(体育教职工)的关注点分析。教职工如何快速处理繁琐的流程工作,提升事务处理效率;学生如何形成良好的行为: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员工自我的执行力:建立执行、检查、回顾的思维方式,形成执行力保障。
2.2 方案概述
2.2.1 概述
大学体育智慧管理平台是以“互联网+体育”思维创新的一款云产品,是一个经济、简单、易用、体验度高、以互联网+管理、基于SaaS的大学级应用云体育管理平台。是一款实现全流程服务的移动化云协作体育管理综合系统;全局融入可视化测控手段,让您学校的各项指标随时掌控在手;支持学校体育工作者轻沟通协作模式与精准数据化管理的统一,满足学校多阶梯管理需求,帮助学校轻松、经济、高效管理人、事、物及各类体育场景。
2.2.2 定位
(1)适用于大学体育不同发展阶段:在大学体育的不同发展阶段,我们为学校提供合适的管理服务,并对管理循环中各个环节侧重点也不同。
(2)学校体育管理的不同发展阶段应用模块有所不同,从轻溝通协作到协同运营精准化管理,满足学校阶梯化管理需求。
(3)整体方案实现:基于管理平台的贵校体育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规划建设实现,建议通过如下的几个步骤来分步实施, 保证系统规划的完整性;系统开户→技术沟通→导入院系与学生基本信息→确认初期学生群体→制定奖励措施(运营方案)→项目实施→反馈与完善→制定全校实施方案→建立学校体育管理组织架构→其他院系与部门培训与服务→建立全校体育信息共享平台(管理平台)→完善应用,做多系统的集成应用。
2.3 功能模块
通过走访调查和文献研究,为满足高校体育管理的健康发展,系统的功能模块应包括消息服务、信息管理、群体活动、竞赛管理等内容,具体模块如下:
(1)消息服务:消息添加、编辑与管理;app消息推送与智能化信息发布;信息与通知平台内即时共享;智能搜索与管理;信息历史与浏览统计与分析。
(2)学生基础信息管理:学生信息导入、添加、编辑、修改、导出;学生信息管理、院系分组管理;学生安装情况统计;自定义分组与权限管理;智能搜索与编辑管理;学生注册邮箱、手机信息,编辑、统计与导出。
(3)问卷管理:添加多个调查问卷;定向发布邀请参加调查;学生调查信息一键存储;调查问卷统计与反馈。
(4)理论考试:试题库管理;定向发布试题;考试过程智能监测;考试试题数字化存储;考试结果与整体统计即时、定向传输。
(5)体质测试:免测资料数字化管理;审核记录与定向反馈;学生专属二维码;身体测试基础数据与评价智能反馈;自定义裁判与自主监测;合格率、及格率等基础数据分析;数据缓存区;数据云存储;数据评测;体测结果可视化(例如:身高体重分布图);工作进程监测。
(6)阳光长跑:自定义规则(时限、时间、里程、速度等);任务定向指派;运动数据全记录(定位、速度、时长等);轨迹记录(过程监测);运动地图(地图展示2D、3D;安卓:离线地图);排行榜(个人、班级、院系);智能搜索与编辑管理;总体达标率;任务完成详情与统计;均速曲线与均值分析;数据挖掘;运动效果与结果智能反馈(对象:学校、院系、班级、学生);数据云存储。
(7)群体活动:群体活动添加、编辑与管理;自定义活动内容、对象与智能提醒;学生个体参与记录与分析;赛事历史与统计;单赛事报名、运动结果统计;运动数据采集与存储。
(8)咨询服务:电子海报与定向发布;健康记录;教学大纲发布区;可扩展空间。
(9)田径运动会:历史记录与统计、管理;智能报名模块;报名过程智能监测与分析;赛事智能编排;赛事信息智能推送;赛中信息化管理(田赛)。
3 結语
通过理论研究可知,基于智能手机和B-S模式的高校体育教学管理系统可成为专业的高校体育管理工具,具有简单、易用的交互体验和便捷的移动体育信息采集方式。可助力高校建立学校体育综合数据中心,把高校参与学生、各处室、各相关单位多场景下大量的运动数据收集与整合,同时,依托学校教学数据中心建立大型的学校体育数据库。通过研究成果可知,新系统能节约硬件成本和沟通成本,提高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的效率。支持学校体育工作者轻沟通协作模式与精准数据化管理的统一,满足学校多阶梯管理需求,帮助学校轻松、经济、高效管理人、事、物及各类体育场景。
本课题的“基于智能手机和B/S模式的高校体育信息管理平台”的理论成果可为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机构制定更优的体育发展相关政策。同时理论研究的提出对相关学科间的融合与创新提供了实践样本,而且能够尽快结合社会需求和科技前沿,拓宽了互联网技术在高校管理研究中的研究视角,并将其用于指导高校体育管理信息化发展,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文志华,周序生,李永清.高校网络教学资源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25(4):105-108.
[2] 张学良.基于体质监测背景下的高校特色体育课程研究——以绍兴地区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5,5(4):101-102.
[3] 杨永斌.高校网络课程设计原则和指南[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113-116.
[4] 张瑞琼,王大庆,邵靖.基于计算机与信息科学的高校多媒体网络教学管理系统的研发[J].贵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6(1):6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