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校啦啦操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2018-06-11包佶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32期
关键词:高职学校啦啦操终身体育

包佶

摘 要:啦啦操能够成为高职院校的新型学科,是由啦啦操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啦啦操的出现,配合了高职院校设立自身形象、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满足了大学生激情的释放,是教育优先,终身体育的集中反映,体现了当前高校对体育教育的现实需求。在高职院校开展啦啦操教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选择。啦啦操刚柔并济的本质,适合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群体,也更便于在高校的推广。在高职院校推进啦啦操,既有学校发展意义,也配合终身体育需求,能够全面推动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关键词:高职学校 啦啦操 终身体育 适应校园 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b)-0126-02

啦啦操在中国是一项新兴集体运动,是集表演、娱乐与艺术为一体的新兴健身运动,它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起到健身效果的同时增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切实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与荣辱观。啦啦操这项运动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之久,它起源于美国,至今已有40多个国家地区开展此项运动,已有1000多万人参与其中,不久啦啦操将会成为风靡全世界的一项体育运动;啦啦操源自英文cheerleading,cheer是一种表现形式,代表欢呼、精神振奋。最早的表现形式局限于球迷、亲友团在赛场进行欢呼与呐喊,在赛场中进球后会用衣服挥舞、呼唤、以示兴奋,这就是啦啦操在最初的表现,也是形成如今啦啦操的重要里程碑。啦啦操在中国属于新兴运动,1998年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成立,啦啦操表演也同期诞生,此后在其他比赛中或多或少都可以看到啦啦队的身影,1999年,中国成立全国第一只专业啦啦队NANA team。2000年美国啦啦操协会主席来到广州讲学,因此提升了啦啦操的认知度与影响力;2001年9月28日至9月30日廣州举办了“统一冰红茶迎九运会啦啦操挑战赛”,此次比赛是中国第一届啦啦操比赛,“统一冰红茶迎九运会啦啦操挑战赛”的成功举办为啦啦操在中国的普及夯实了基础,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啦啦操在我国高校的兴起,是一种优胜劣汰后的必然选择,相对于太极的绵软以及排舞的缠绵,啦啦操刚柔并济的本质,适合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群体,也更便于在高校的推广。在高职院校推进啦啦操,既有学校发展意义,也配合终身体育需求,能够全面推动体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本文即针对啦啦操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可行性展开讨论。

1 啦啦操的起源及发展

啦啦操起源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这一源于美式足球赛场上观众自发兴起的肢体运动从开始就带着浓厚的自由、青春的气息,深受年轻人喜爱。作为一项运动,啦啦操有如下三方面的特点:一是团队精神,啦啦操是一项团队运动,正在于口号、各种动作的配合中,各种难度动作的任意转换下,以及团队的成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之中,完成了角色的分担等,这些构成了啦啦操的特征所在。二是技术特点,这一点集中体现在肢体动作的发力方式,短促加速、制动定位来实现啦啦操特有的力度感。三是口号,口号是啦啦操独特而又典型的文化,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口号、道具、配合基本手位、难度动作内容来展示自己的热情。口号能鼓舞赛场的斗志,当然也逐渐成为啦啦操运动的一部分。

2 啦啦操在高职院校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2.1 啦啦操特点决定发展

前面已经介绍了啦啦操的特点,可以发现,啦啦操本身就属于一种青春的、充满活力的运动,这本身就适合当代大学生需要,满足大学生需求,在高职院校的开展顺理成章。在当前的高职院校发展中,对于体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的关注重点也由体育学科本身,转变为对学生体育意识,尤其是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啦啦操本身形式活泼、内容丰富,适合大学阶段学生需要,相对于太极的绵软、排舞的阴柔,啦啦操的普适性更强,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啦啦操的节奏性较强,参与度高,且节奏感强,形式多样,学生不仅能参与,更乐于参与,在这个过程中,逐渐锻炼了学生快乐参与体育的性质,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最终推动快乐体育的发展,激发终身体育意识。

2.2 啦啦操适应校园文化需求

啦啦操的活泼形式,在高职院校中,便于组织学生参与其中,也成为校园特色所在。高职院校啦啦操运动的展开,并不限于体育课堂,而是可以子啊操场、课间等随时开展,学生在有时间的情况下都可以展开活动。啦啦操的精神风貌展示以及良好的形象展示等,都可以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一座学校向外界展示自己的机会。除此之外,在校园文化进一步发展之下,啦啦操作为球队的配套啦啦队等情况,也可以随着校园球队走出校园,进而全面展示自己的校园风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在更为内在的,啦啦操运动,是一项需要团队完成的运动,展示的是团队风貌,这也意味着,啦啦操在推进过程中,就能推进学生进行相应的交流、沟通,其中逐渐培养出来的沟通交流能力,是构建校园内在精神的关键所在。除此之外,当啦啦操走出校园,还可以通过校园之间的啦啦操比赛,增进校园之间的情感交流等。

2.3 啦啦操架起交流的桥梁

啦啦操可以架起交流的桥梁,成为学校之间、学生之间、校企之间的交流桥梁。啦啦操本身就是一项具有感染力的运动,在教学中,啦啦操的发展运用,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关注。近年来,校企合作进一步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与企业直接对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对于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专多能,除了相应的知识点,还要有相应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增加了啦啦操的教学,不仅在体育方面对学生能力进行提升,更能从团结友爱、积极阳光等多个方面对学生产生影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的成长,啦啦操的运用,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示,最终实现整体风貌的提升,架起了学校与企业的桥梁。

在高职院校教学发展中,增加啦啦操为教学内容,能够实现教学工作的全面突破发展,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能力,改善学生精神面貌,最终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发展,给学生更多的关注点,实现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转变学生面貌,实现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戴婷婷.高职院校啦啦操课程开展的可行性研究[J].考试周刊,2017(48):141.

[2] 许晓琴.论啦啦操成为高职院校新兴体育项目的必然性[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0(13):116-118.

[3] 孟桐宇.高职院校啦啦操选项课中激励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运动,2015(21):131-132.

[4] 郑瑾,刘美凤.舞蹈啦啦操对女大学生健康体适能影响的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5):81-82,100.

[5] 张中菊.高职院校开展舞蹈啦啦操运动的可行性研究——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7(1):74-77.

[6] 王辉,庞辉.新疆高校推广啦啦操课程的可行性及发展对策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4(1):66-70.

猜你喜欢

高职学校啦啦操终身体育
职校数学课堂教育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索
现代高职学校英语教学现状和改革方式探究
高职学校班主任管理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