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018-06-11胡明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5期
关键词:社会体育全民健身人才培养

胡明

摘 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对我国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健康水平、健康的生活理念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从社会体育专业现状和可持续发展出发, 探讨社会体育专业在全民健身计划开展中的有效性关系,并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专业、社会三者之间的融合衔接,专业定位要准确,扩大社会服务领域,从而为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

关键词:全民健身 社会体育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a)-0233-02

全民健身计划的大力宣传与实施,是我国民族整体身体素质提高的一项宏伟工程,标志着我国群众体育进入了一个崭新时期。全民健身计划的落实离不开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大量储备,必将很大程度上推动高校体育的深化改革与其适应,尤其是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社会体育专业被教育部列为正式专业以来在我国发展迅速,在发展过程中社会体育与全民健身的融合衔接,可以加快终身体育思想在广大群众中渗透,促使自觉锻炼身体习惯的养成,以充分发挥其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1 研究结果与分析

1.1 我国全民健身工程产生的历史背景

我国全民健身工程产生的历史背景有以下几个因素: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逐渐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余暇时间也越来越多,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群众体育为人们追求高质量的现代生活提供了一个科学而有效的平台,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体育场地设施严重不足,尤其是群众体育场地设施严重缺乏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建设群众身边的场地就呼之欲出,发展社会公益性场地设施摆在了各级体育部门的面前,体育彩票的发行和提取的公益60%用于全民健身,为跨越式修建和发展群众体育公共设施提供了条件。“全民健身工程”就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经过十几年的高速发展,全民健身计划在全国广泛开展,地区从农村、县城到城市,规模从小到大,内容逐渐丰富,发展模式逐渐完善。

1.2 全民健身概述

指全国人民,不分男女老少,全体人民增强力量,柔韧性,增加耐力,提高协调,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从而使人民身体强健,旨在全面提高国民体质和健康水平,以青少年和儿童为重点,倡导全民做到每天参加一次以上的体育健身活动,学会两种以上健身方法,每年进行一次体质测定,此外,《全民健身条例》已经2009 年8月19日国务院第7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 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1.3 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在全民健身计划中的地位

社会体育专业是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熟悉掌握社会体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技能专业知识,适应我国体育事业建设和群众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要。要求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素养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面向学校体育教学研究工作、课外训练、竞赛选材、学校体育管理工作时具有实践能力,在面向就业导向时具有创新和创业能力,能在社会体育领域中从事大众体育健身指导、体育休闲娱乐咨询及社区体育管理与服务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人才。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高校社会体育专业是全民健身科学化进程的有效途径,在建设上必须发挥先导作用,从育人观念变革入手,实现新观念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1.4 社会体育专业发展离不开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动

在我国国民经济总量迅速增长背景、全民健身计划的大力实施下,革新了人们体育价值观和体育生活方式,使社会体育人口猛增。在这样有力的环境下社会急需大量的社会体育专业人才(指导员、管理员、培训员),专业人才就业率提升,帮助群众建立体育经营管理体制、宣传体育法律法规、加强体育场地设施使用和经费的有效投资利用,通过全民健身计划的发展,为社会体育专业发展提供了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

1.5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遇到的问题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成效但同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就业现状和社会迫切需求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存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不合理(缺乏一些当与社会体育发展紧密联系的课程)、专业教育教学观念不强、师资力量薄弱(主要指学术带头人),不能满足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发展的需求、缺乏一定数量的体育场馆设施、多种类型社会体育专业需要的实习基地缺乏、教师和学生社会服务意识跟不上、就业服务导向创新滞缓等现象。

2 建议

2.1 定期修订社会体育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建立和修订要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方案中最重要的就是课程体系的建设,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拓展课等如何有效的确定、划分理论课和实践课学时比例,从而来支撑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是关键目标。

2.2 加大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条件保障

首先,在人才培养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基本要求和能力是很重要的指标。专任教师应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加强学习,不断发挥育人与教学改革创新意识;其次,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是良好的物质保障。根据专业建设要求和学生就業方向,加强硬件建设,配置符合需求的教学场地和实习基地,有效的完成人才培养。

2.3 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建设

教学实践是社会体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重要部分,新形势下,更加重视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根据社会需求和各学校特点,加强多种形式专业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发挥实习基地的优势资源。通过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进行社会体育工作的能力,让专业人才在社会体育不同的岗位上担任管理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走向社会、为服务群众体育打下良好的工作基础。

2.4 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

坚持开放办学,形成专业特色,走内涵发展之路,增强办学活力,建立健全有效的分配、考核制度。同时争取政策支持,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建设投入力度,深化专业培养方案和办学模式改革, 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培养面向市场, 依托社会的高质量人才,为社会体育专业发展营造广阔空间,为全民健身提供人才保障,增强活力。

3 结语

体育事业繁荣为全民健身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环境和发展动力。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深化改革,应以《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指导下,重视社会体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在社会群体体育中,这些高质量专业人才将会作为宣传员、指导员、组织者,在推进全民健身计划实施过程中成为主力军。

参考文献

[1] 杨永.《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 年)》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启示[J].学校体育学,2013(3):91-93.

[2] 陈明.我国高校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与重新定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3(6):81-86.

[3] 周伟.新形势下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与探索[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7(6):123-126.

[4] 周进国.新形势下高校社会体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J].体育学刊,2016,23(2):98-101.

[5] 李相如.中国全民健身工程发展的现状与特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5(1):6-8.

[6] 孙晓.沈阳市高校《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政策执行的有效性分析[D].吉林大学,2010.

猜你喜欢

社会体育全民健身人才培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综述
科学构建社会体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