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力体育游戏 滋养身心发展

2018-06-11张烨董张宇

当代体育科技 2018年25期
关键词:身心发展体育游戏中学生

张烨 董张宇

摘 要:体育游戏是近些年来在体育教学和体育研究方面流行并具有重大影响的理念。它对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滋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教育有意无意忽视体育游戏的重要性,造成儿童自我完整被破坏,造成孩子对生命没有了耐心,最终造成无数悲剧的发生。满足儿童的天性,我们的生活和教育才会更为丰富和精彩,我们才能避免生活悲剧的发生。当中学生调动了所有的感官参与到体育游戏中,就能接触到问题的根本,创造性、另辟蹊径的解决问题,身心得到丰富的滋养。

关键词:体育游戏 中学生 身心发展 滋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09(a)-0211-03

Abstract: Sports game is a popular and influential concept in sports teaching and sports research in recent years. It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games are students' natural instincts, and have the function of physical fitness and health. Our education intentionally or intentionally ignores the importance of sports games, resulting in children's self integrity and destruction, resulting in the children's life without patience, and ultimately the occurrence of numerous tragedies. To satisfy the child's nature, our life and education will be more abundant and wonderful, so that we can avoid the tragedy of life. Among the students, all the students have been involved in the sports games, and they have touched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They have solved the problem creatively and in a new way.

Key Words: Sports game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Physical and mental development; Nourishing

近些年,中学生自杀、他杀的案件频发,为社会、学校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说明中学生身心发展迫切需要滋养,确切说是需要教育的滋养。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很少在课堂中看到学生有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激情,很少看到学生有对未知事物的跃跃欲试,对获得真谛的情不自禁,对品尝成功的喜不胜收。相反,很多的學生感到学校生活很压抑,没有自由,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一些学生即使不逃课,迟到也成为常见现象,在课堂上也心不在焉、精神恍惚、麻木不仁。”究其原因,正像教育学者博尔诺夫所说:“所有的教育,尤其是学校和教育机构的教育都面临着夸大人生艰辛和忽视游戏的危险。在这样的教育中很容易形成一种忧郁消沉的气氛,它将使儿童失去对学习乃至对自己活动的兴趣和爱好[1]。”

哲学家萨顿·史密斯对人类游戏进行了文化分类学研究,把规则游戏分为身体技能型游戏、运气型游戏、策略型游戏。在体育教学中,我们主要采用的游戏是身体技能型游戏,即体育游戏。体育游戏主要依靠学生的体能与技能,帮助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和提高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身体性活动。之所以说中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体育游戏的滋养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

1 游戏是学生的天性

在《儿童权利公约》中,儿童系指18岁以下的任何人。而中小学生基本年龄范围是在13~17岁。在一定的程度上,游戏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禀赋,具有趣味、激情、活力的体育游戏对儿童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著名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俏皮意味地说:“‘因为二字在游戏中消失了。游戏没有‘为什么。儿童在游戏中游戏[2]。”我们经常在可以在现实生活中,看到在电脑游戏前流连忘返,物我两忘的少年,我们称其为网瘾少年,痛恨其荒废学业,荒废大好年华。非常有幸听到一位优秀班主任这样一段话:“与其说,我们的孩子败给了网络游戏,不如说是我们的课堂和学校教育败给了网络游戏的设计者,如果我们的课堂和学校教育能像网络游戏一样精彩,我们的孩子又怎么学不好,怎么会荒废学业,荒废大好青春年华。”这段话从反面强调着游戏是孩子的天性。但是,我们体育课堂要像网络游戏一样精彩,这离不开体育游戏。邓也夫曾在为《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本书作序说过:“人类创造出游戏,目的就是调整心情,变低迷为亢奋,变涣散为专注。”“我认为游戏王国中的第一重镇是体育。体育具备造就心流的最佳条件:明确的目标,即时的回馈,易学难精带来的上不封顶的挑战性[3]。”体育游戏也许不能及时在表面上反馈给我们儿童学到了什么,但通过细心的观察,我们会发现儿童调动了所有的感官去参与体育游戏,触到了问题的根本,创造性、另辟蹊径地解决了问题。目前,我们提倡生命教育、挫折教育,似乎是我们的儿童不懂得生命的尊贵、抗挫折能力弱。但我认为是我们剥夺了儿童学习尊重生命、抵抗挫折的机会。为了分数,我们的教育舍近求远,有意无意忽视体育游戏的重要性,造成儿童自我完整被破坏,造成孩子对生命没有了耐心,最终造成无数悲剧的发生。好的教育一定是这样的教育:有耐心、爱心、尊重的教育;是能够造福社会的教育;满足儿童天性的教育;让孩子觉得活在世上很美好的教育。满足儿童的天性,我们的生活和教育才会更为丰富和精彩,我们才能避免生活悲剧的发生。体育游戏能满足儿童天性最主要的是其能培养儿童对于生命的热爱。

2 体育游戏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

体育游戏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阿尔金:“体育游戏的优势有表现在动作活动的特点上,这种动作活动能促使大量肌肉工作(跑、跳、投);还表现在动作的多样化上,这种多样化可以消除疲劳的危险[4]。”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毛泽东主席曾在美国记者斯诺《西行漫记》的谈话时回忆说:“这一切都是在锻炼身体的名义下进行的,这对增强我的体质也许有很大帮助,我后来在中国南方的多次行军,以及从江西出发的长征路上,特别需要这样的体质。”毛泽东主席在《体育之研究》中,这样写道“儿童及年入小学,小学之时,宜专注重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宜以养护为主,而以教授训练为辅。今盖多不知之,故儿童缘读书而得疾病或至夭殇者有之矣。中学及中学以上,宜三育并重,今人则多偏于智。中学之年,身体之发育尚未完成,乃今培之者少而倾之者多,发育不将有中止之势乎?”“体育之效,则强筋骨也。”读这段毛泽东主席写在《体育之研究》中的文字,没有年代感,会有一种熟悉感,因为这就是每天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事。不同的年代,却有相同的问题,相同的现象。强身健体不仅是当下的事,也是人类发展史、人类进化的事。吕国蔚,崔燕宁,李思颉等人认为:“人的一生中,最主要的矛盾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矛盾。人一旦生病,其他的一切工作都得服从于它,全力以赴地去医院看病,否则,随着病情的加重,可能会危及生命[5]。”换一句话来说,强身健体是人一生的话题,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革命家没有强健的体魄,革命不可能胜利;教师没有强健的身体,不可能让教育之花绽放;儿童没有健康的体质,其不可能幸福成长。

3 体育游戏具有健心的作用

体育游戏具有健心的作用。1938年,美国的《健康与体育教育杂志》(Journal of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刊登的文章提出,公立学校应对学生的身体素养和心理素养负责[6]。格里涅夫斯基认为:“在游戏中儿童的情绪非常重要,它是一种保健手段。高兴和娱乐是游戏活动的一种必要条件,没有这种条件,对于儿童来说游戏就失去其意义[4]。”相同地,阿尔金也认为:“游戏的优势表现在情绪饱满上,这种饱满情绪赋予游戏特别引人入胜的色彩,可以动员儿童的力量,使其得到欢乐和满足。”体育游戏鲜明的自主自律性特点使儿童的自控能力有所提高,即自我意识能力的提高。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認为:“肯下功夫掌控意识的人,似乎的确活得比较快乐。”“意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简单地说,它是我们能感觉到,而且有能力引导其方向的事件,诸如情感、情绪、思想、企图等[7]。”当儿童进行体育游戏时,儿童自身的意识有能力引导儿童进行积极情感的体验。进而,体育游戏起到健其心的作用。

体育游戏具有无穷的乐趣。体育游戏的复杂性要求儿童把精神能量注入到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中去,其具有了无穷的乐趣。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认为:“所谓乐趣,是指一个人不仅需求和欲望得到满足,更超越既有制约,完成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7]。”当儿童学会一种新技能,脸上那种专注的喜悦充分说明了乐趣的真谛。同样,体育游戏中每个充满乐趣的学习经验,使儿童不断发展的自我日趋复杂,进而儿童自我完整性得以形成。

4 结语

儿童的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快不得,唯有慢下来;儿童身心健康的养护,不是来自分数,而是来自体育游戏;儿童对生命的耐心,也不是来自分数,是在自体育游戏。分数也许是某一时刻成功标准之一,但不是必然标准,更不是唯一标准。千万不要为了分数,忽视了对儿童身心健康有养护作用的体育游戏。

参考文献

[1] [德]F·博尔诺夫.教育人类学[M].李其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2] 郑也夫.游戏人生[M].海口:海南出版社,1987.

[3]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M].上海:中信出版集团,2017.

[4] 克涅曼.学前儿童体育的理论和教学法[M].徐志文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158-159.

[5] 吕国蔚,崔燕宁,李思颉,等.适应论:关乎人生与生老病死[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6] Roetert E,Kriellaars D,Ellenbecker T,et al.Preparing students for a physically literate life [J].Joperd,2017(1):57.

猜你喜欢

身心发展体育游戏中学生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音乐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
浅谈幼儿园游戏环境创设策略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借助体育游戏教学法促进小学篮球教学
体育游戏,魅力无限
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体育锻炼研究